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

发表时间:2020/8/1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3月8期   作者:周晓丽
[导读] 随着素质教育的提出,对学生自身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关系到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提出,对学生自身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关系到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基于此,本文结合情境教学、授之以渔、实践探究等培养策略分析,探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自主学习能力;策略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时代的发展,传统的工作模式和生活习惯也发生率非常大的转变,作为互联网+时代中重要的产物,信息技术在社会中的重要性越发凸显。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提高高中生的综合素质,有必要结合信息技术引导,让学生可以在激烈的社会环境中提升自我學习的能力,以应对竞争积累的社会大环境。那么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笔者认为可以结合以下几点策略展开探讨。
        一、情境教学,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兴趣
        对高中生而言,如果一件事情他们觉得比较枯燥且不感兴趣,他们很难积极主动地在学习中主动探索相关知识的内涵。可见,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前提,也是保障学生自主热情的重要途径。而借助情境教学,恰好可以丰富学生的自主探究情况,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让学生可以在图文并茂的情境中感受信息技术知识点的美妙,并开始积极主动地学习知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有必要契合学生发展的实际,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
        例如,在讲解《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的时候,为了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信息技术的历史和发展趋势,教师要结合实际情况,借助多媒体为学生融入多样化的教学情境。在新课导入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走进游客危机的情境:游客出去游玩,但是不小心受伤了,当他们生命处于危机的时刻,这些游客可以通过哪些工具以怎样的途径求救呢?由于旅游是关系到每一名同学的事情,所以每个人都非常专注地分析这个问题。最后得出信息及其信息技术对人类发展的重要意义。当学生的兴趣在情境中被激发之后,去自主探究的欲望自然而然会得到显著提升。
        二、授之以渔,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
        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为提高学生探究的欲望,引导学生保持学习的动力,在教学中,教师有必要融入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热情,让学生可以在教师传递的方法的影响下,自主走进课堂,积极主动地探究信息技术知识点。其中小组合作法、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等多样化的方法都能够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同时,为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传授多样化方法的同时,教师还需要结合学生个体的情况,因材施教,让学生可以在探究中发挥自己的能力,继而对知识获得正确的理解。
        例如,在学习《文本信息的结构化和形象化》的时候,由于学生在之前已经学习过与文字处理相关的软件,并且具备了一些基本操作的能力。因此,在实践教学中可以融入任务驱动的方法,让学生结合教学的目标,自主完成对应的学习任务。通过这样的途径,引导学生走进课堂,走进实际生活需求,并积极主动地探索借助图表分析数据的意义和规律。以要求学生以自己的生活费为例,细分学习用品、饮食、零食、交通费、其他等多个项目,并通过excel表格呈现出来。在教师已经传授基本方法的前提下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完成任务,更利于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让学生可以在学习和探索中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三、实践探索,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实践是检验理论的唯一标准,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也是如此,有必要结合教学目标,在实践中引导学生主动解决实际问题。通过这样的途径,为学生营造出一个能够主动探索、发挥想象和创造力的空间,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潜力。因此,在课堂中,教师要尽量选择合适的方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探索。尤其是在上机操作的过程中,要及时引导学生,给予学生更多自主探究的机会,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例如,在学习《表格数据的处理》的时候,教师需要结合公式和函数计算、数据的筛选、分类汇总、数据透视表等教学引导学生。为吸引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教师可以通过融入本次班级学生成绩表的汇总分析为例,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计算出学科的最高分、最低分和每位学生的总分,并按照高分到低分排序。在与日常生活相关的实践内容的探索中,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在生活中的作用,点燃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继而在探究和实践中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采取以“任务驱动法”的教学模式
        “任务驱动法”的教学模式,是使学生从实际问题出发,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建构知识和技能。教师将教学内容蕴涵在不同的任务中,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进行学习。通过自主的完成任务的过程,学生不仅建构出本学科的知识结构,更为重要的是这一过程使学生掌握了信息技术学科的学习方法,培养了学生的探索、合作、创新等重要的科研品质和精神。例如:在讲解用photoshop软件合成图片时,教师提供一张背景图片,请同学们将自己的照片合成到背景图片上去。学生看到这任务一般都很感兴趣,在学习了photoshop工具栏的前提下,教师再给一个学案。学生本节课通过此任务完全自主学习就能够完成作品,从而达到教学目标。通过这种方式的教学,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课堂教学效果非常好。因此,我们对学生不仅是传授知识,而且要激励思维;不仅要灌输是什么、为什么,而且要启发学生怎么思考,而不是简单的向学生“讲授真理”,而是教会学生去发现真理。在教学中采取这种方式教学,这样不仅可以传授知识,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结语
        总之,高中信息技术作为一门与时代发展相契合,兼具实践性和创新性的学科,学好这门课程是学生步入社会的基础。因此,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有效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更加全面地理解信息技术对自身的影响,并引导学生在学习中主动探究,在探索中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提升专业素养,继而为学生今后的成长和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庆喜.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J].中国农村教育,2019(17):48.
        [2]许华忠.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开展自主学习的尝试[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5(21):50-51.
        [3]史建华.信息技术教学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10):154+156.
        [4]高亚平.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教学与管理,2004(30):9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