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写的好而有方法的读 —以《太阳》教学为例

发表时间:2020/8/1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3月8期   作者:姚秀仑
[导读] 如何进行有效的写作教学也成为我们教师应该重点思考的内容。新课标中学习语篇知识对于书面表达的指导给我们提供了新思路。
        摘要:如何进行有效的写作教学也成为我们教师应该重点思考的内容。新课标中学习语篇知识对于书面表达的指导给我们提供了新思路。新课标中强调了语言描写的重要作用,这也是要求发展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上,明白语言理解与表达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在书面表达过程中,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写等细节描写知识有助于学生根据交流的需要选择恰当的方法、设计合理的描写方法保持语篇的衔接性和连贯性,提高文章的生动性。
关键词:以读促写;写作方法;阅读

        语文写作一直都是学生的薄弱环节,传统的写作教学往往将写作技能和其他语言技能往往是割裂的,事实上最能促进写作的方式就是进行大量阅读。叶圣陶认为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有些人把阅读和写作看做不甚相关的两回事,而且特别着重写作,总说是学生的写作能力不行,好像语文程度就只看写作程度似的。阅读的基本训练不行,写作能力是不会提高的。有论者认为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课文的教读和作文训练脱节,利用阅读提高写作教学可从四个方面入手:注重品味词句,培养语感;积累古诗文中的材料,背诵名句;借鉴章法技巧,活学活用;带学生入写作佳境,向文索题。那么,如何进行有效的写作教学也成为我们教师应该重点思考的内容。新课标中学习语篇知识对于书面表达的指导给我们提供了新思路。新课标中强调了语言描写的重要作用,这也是要求发展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上,明白语言理解与表达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在书面表达过程中,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写等细节描写知识有助于学生根据交流的需要选择恰当的方法、设计合理的描写方法保持语篇的衔接性和连贯性,提高文章的生动性。比如,在练笔中恰当地运用描写方法来组织语篇结构,可使逻辑更加清晰,内容更具体,整个语篇更加生动。那么在写作前,教师给出学生文章例文,让学生通过阅读例文,分析文章的结构框架、流畅的句子段落衔接、恰当的词句运用等,并将这些要素恰当地运用到自己的文章中,这样进行长久的“以读促写”练习,学生的写作水平自然就会提高。引导学生“以读促写”的目的在于,让孩子有话可写、有方法表达。
    下面以我上《太阳》一课的以读促写课进行分享,在这节课中,我通过使同学们读懂文章,理解写作方法,基于文本的描写手段进行以读促写模式写作。
        一、以语言为抓手,培养学生的语言意识
        在阅读中,如果孩子们对语言的阅读理解能力差,久而久之就会造成对语言不感兴趣,阅读时粗枝大叶、草草而过,因此在阅读教学时,老师要以语言为抓手,培养学生的语言意识。
        《太阳》是一篇科普性说明文,为了让孩子们对文本有所认识,开课前用《后羿射日》与资料交流作对比的形式,让孩子初步科学地认识太阳,从而从概念上区分神话和说明文的不同,为课中学习说明文做铺垫,以防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对新文学体裁感到生疏。并给孩子明确交流目标,让孩子找出文章哪里用了说明方面?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说明方法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使学生有目的、有方法的去学。其中,孩子们容易把修辞手法比喻句和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混为一体,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孩子们在争议中明晰在说明文中叫“打比方”,并通过说话练习检测孩子们在实际操作中是否掌握刚学的几种说明方法,并及时纠正,使新学知识尽可能当堂消化。比如在文章中“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作假设:将句子中的“如果”“就是”省去,句子在表达上会有什么不同,用假设抛出问题,使孩子们知道词语的准确性能增强文章说服力。在品味文章句子时,着重引导孩子对词语、短语的体味、积累、思考、运用上。


   二、善于观察,重积累
   小学生观察的特点是:观察对象多,观察背景少;笼统观察多,仔细观察少;无顺序观察多,按顺序观察少。针对以上这些特点,在阅读教学中渗透观察方法是必要的。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有意识地渗透一定的观察方法:①要按顺序。在上《太阳》时,我就抓住作者由部分到整体的顺序写太阳的三大特点,并向学生渗透一种观察的方法。②要抓重点。凡事都有主次之分,在观察事物时应遵循事物的规律,根据事物的特点重点观察。如在《太阳》一课中,文章为突出太阳的“远”、“大”、热特点将太阳和地球、盘子的特点等等作比较,我通过分析“很、约、只有……”这些词语,指导学生重点观察语言的表达效果。经过训练,学生逐步掌握了观察的方法和规律,他们认识事物、社会和自然以及分析事物的能力,也会从中不断得到提高。这样一来,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就有目的的去观察事物,积累了大量的写作素材,作文时就有材可选。
        在阅读教学时,老师则需要引导学生多观察,在观察中着重激发学生语言天分,感知它、体会它并运用它。
     三、从书里走出生活
         学生在大量的阅读中不知不觉的就获取了他们在书本上和生活中没有的知识,在大量的阅读实践中使他们能进一步认识生活和社会,更能懂得人生的价值。在作文选材时,他们就会选择一些有意义有价值或者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材料来写。这样写出来的作文,就不会枯燥无味,而是回味无穷。在写作中,学生的言语组块才能不断丰富、重组,言语技能才能不断深化、提高。例如,孩子们在学习完《太阳》一课说明文,懂得了说明文的写作特点,并能联系生活实际加以举例表达,写出的文章内容就会有理有据。在完成小练笔前,我让学生先阅读学习单,通过学习单的内容了解认识眼镜蛇的各种特点,并让孩子们联系生活实际用说明文的方法将眼镜蛇的特点表述出来。由此,通过读懂内容,读懂写作方法促使学生有方法可写。循序渐进,从给出内容仿写在写作的大门中走进来逐步到自己构思写作的登堂入室,相信孩子们在阅读中注意到的文本精妙之处也会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当中。
        四、小结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大量的阅读中,学生有意无意地就学会了常见的一些写作的表达顺序,加上教师平时在阅读教学中的指导,学生就很容易的学会按一定的顺序写。多读,也可以增强学生的语感,学会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学会一些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在作文时就会少很多病句,多一些生动具体的语句。积累,就是在阅读、品味的过程中,刘勰说“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就是这个道理。学生头脑中如果没有足够的语言积累和思想积累,就难以有效地进行后续学习与实践。“以读促写”以阅读为抓手提高学生写作能力,作为教学的重点,也给了我们作文教学方向课堂教学中,我希望能通过点、线、面这三大方向把阅读与写作在一个新的层面上进行新的整合,在教材中引出作文教学的“源头活水”,查找课外相关阅读加以补充,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添学生的阅读兴趣,将“以读促写”真正落到实处,来提高写作教学的质量和学生的写作能力。
    读是知识的积累,是提高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认识能力。读是写的基础和前提。所以,以读促写,才能真正让学生轻松写作。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叶圣陶.叶圣陶教育名篇[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11
[3]=周晋春,孙建英.以读促写:提高写作能力的新尝试[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S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