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我国经济水平也在不断提升,各行各业发展迅速,社会对于人才的衡量标准已经不再是过去的硬性要求,而是希望从业者具有德才兼备的能力。因此在进行高中政治教学时,教师要把握当前的核心思想,坚持课堂为主要渠道,引导学生进行核心素养提升,培养并提高学生的思想文化水平。本文基于当前高中政治教学现状,以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落实高中政治核心素养培养途径,以提高学生能力为基准,更好的进行高中政治教学。
关键词:高中政治;核心素养;学科核心
教育的本质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同时教育作为社会活动,可以促进人身心健康成长,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有着明确的指向作用。从社会层面来讲,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对于学生的就业以及未来发展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高中政治课堂作为培养学生思维养成的重要平台,教师要抓住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方向,牢牢把握当前的课堂内容,以促进人文发展为基准,保障学生的价值观念养成。
一、高中政治核心素养的内在含义
政治课堂作为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关键场所,教师要明确核心素养的含义与组成,才能更好的实行课堂教育[1]。首先二者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总体的核心素养包含该学科的素养内涵,是各学科思维拓展的总出发点,服务于德育的总体教育任务。高中政治核心素养具有共性和独立学科个性,是总体素养的具体表现。除了要尊崇德育教育的核心任务,还要从整体出发,尊重学生个性,以学生发展现实为基础,更好地进行拓展。学生在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时,要学会适应信息化时代,保证自己掌握基础的核心素养,综合运用相关知识来处理生活中出现的思想问题,面对文化分歧时能做出合理的判断。
高中政治作为一门普及文化素养的关键学科,其内容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以及应用性,教师要抓住其独特个性,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基准,充分发挥学科的培养作用,以学科核心素养为基准,进一步引导学生产生政治共鸣,从内心出发产生归属感,体现学科的应用价值。
二、高中政治课堂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具体策略
(一)吸取最新经验,更换教师观念
教师作为课堂的输出主体,影响着学生核心素养的接受情况,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过程中,教师扮演着关键角色[2]。对于高中政治课堂来说,教师既是基础知识的传播者,又是联系生活的协调者,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力。教师要注重研究教材内容,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来帮助学生合理运用核心观念来解决生活中出现的问题。
在进行知识讲解时,要学会用核心素养力量来引导学生了解教学内容,通过教学实践来深挖背后的思考,通过有限课堂将知识无限发散。
例如关于继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知识讲解时,学生要学会继承优秀传统文化,摒弃不良文化的核心观念,通过联系生活来加强学生对素养的理解,如果生活中遇到关于文化判断的相关知识,教师要给予一定的指导,在进行课后习题布置时,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文化信仰,尊重不同文化的差异,强化学生政治认同,尊重理性思维,实现学生公共核心素养的养成。
(二)加强认同,培养新时代师生关系
随着新时代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的应用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教育途径,也冲击着传统的课堂模式,影响着师生关系的进展,但同时也带来了师生关系转变的契机[3]。在传统课堂中,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此种模式越发僵化,越影响师生之间的交流和共识。因此培养师生关系进一步发展,势在必行。为此,必须要营造宽松包容的课堂氛围。高中政治课堂作为学生思想品德养成的关键途径,对于师生的文化素养提高有着重大的作用,因此要充分利用核心素养的价值观养成,建设相互尊重,共同成长,相互影响的师生一体化的新型师生关系。首先,教师要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对于学生提出的建议或者相关观点,要加以引导,帮助学生进行大胆尝试,深挖其背后的文化内涵;从学科基础出发,培养学生的素养文化,将课堂的主动权归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更多宽容。同时,老师要做学生文化素养的引路人,从学生的角度来进行大胆尝试,帮助学生更好的明确自身发展方向,确定行之有效的发展之路,成为思想科学的完美塑造者与知识探索者。
此外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进行公共参与是养成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制意识,从思想角度出发,通过生活中的热点案例来探索核心素养的深刻内容,通过亲身体验来增加自身理解。
结语
新时期开展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时,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基准。在开展课堂教学时,要注重对学生政治认同的培养,坚持以理性精神为基准,培养学生的法制意识和公共参与的能力,有效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梁星.新课标下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构成体系与培养策略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8(50):76.
[2]白金霖.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构成体系与培养路径[J].课程教育研究,2018(20):77-78.
[3]陈华洲,马梦琦.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构成体系与培养路径[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7(02):163-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