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后进生的存在是客观实际的,无论是哪一所学校,哪一个班级,都不同程度或多或少存在。后进生,顾名思义是思想素质较低文化知识基础较差,他们随之而来的是纪律散乱,学习目的不明确甚至无心学习。因此,如何改变这现状,提高后进生的学习积极性是摆在我们每一个教师面前必须解决的一个难题。我想只要教育方法得当,就一定能取得一定的效果。我国传统教育从来都是有形无形地将学生分成好、中、差三类,以施于不同等级的教育。现代教学观告诉我们,每个人均有独特的天赋,都有培养价值,改变观念,树立所有的学生都能教好的观念。为了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我们在教学中首先要注重培养后进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主动接受教育。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传授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他们的阅读和写作的能力。?
关键词:学习兴趣 主动教育 良好习惯 后进生
我任教二十多年,在教育教学中有一些点滴体会,与大家共分享。
一、巩固优生要求创新。优生特点是精力旺盛、纪律良好;自主参与力强,主动预习新课,常阅读,积极完成作业。我认为这部分学生是全班的学习骨干,应该以他们为中心带动后进生。对他们一是鼓励,适当表扬和奖励、适当压担子。让其中一部分担任学习小组长,一部分与后进生同桌,进行帮扶。二是高标准、严要求,培养冒尖。江总书记在99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在出人才的问题上,要鼓励和支持冒尖,鼓励和支持领头雁,鼓励和支持一马当先,这不是提倡搞个人突出、个人英雄主义,而是合乎人才成长规律的必然要求。”所以在教学中大纲要求只作了解的内容,我都要求这部分学生多去阅读。
二、问题及行为表现
1、学习方面:基础比较差,学习目标不明确,无头绪。上进心较弱。
2.思想性格方面:懒惰、贪玩、爱睡觉。
3、生活、纪律方面:基本上能遵守学校的规定,但有时自由散漫,自制力差。
三、问题的成因分析
因为父母都忙,对孩子的成长不是十分关心,学习缺乏自觉性,教师布置的作业完成的不好,抄写生字不认真,课下不明白的不问教师,教师布置的作业有时完成不了,没有毅力克服学习上的困难,根基打得不牢,使学习成绩处于下游。
四、转化采取的方法和实施过程
1.在学习上、生活上多关心、多指点
作为语文教师,我在学习上实施监督机制,如果发现学习上懒惰就随时找她谈话,使她觉得教师在关心、爱护她,这样她才能相信教师说的话。
2.尊重她的人格
她的虚荣心较强,教师向她进行道德品质教育,帮她分清自尊心与虚荣心不一样,谦虚和自卑不一样的心理品质的界限。使她得到人格尊重的同时,激发其进取向上的上进心,逐步克服消极情绪,坚持下去就可构成稳定的情绪。
3.鼓励、支持、帮忙她克服懒惰、不动脑的习惯
鉴于这个同学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我就帮她掌握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让她多认字、多阅读。
如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合理分配时间,先易后难等,见到她有点滴提高就给予肯定、鼓励,使之坚持不懈。
4.她有时犯些小错误,出问题的方面,我耐心指导,认真帮忙她分析错误原因,让她自己找出错误所在。
5.多方协调,不厌其烦
多方协调,不厌其烦,是信任与赏识教育后进生的重要一环。实现转化显然不是一朝一夕的,要认清转化过程中的反复性,正确对待、耐心等待,要有长期的计划和打算,不断地调整方法进行教育,与家长密切配合,步调一致地对她进行思想教育。
五、教育成果
经过一个学期的具体教育转化工作,这个同学逐渐端正了态度,各方面都有比较明显的转变。例如本期半期考试,我班的语文成绩本以为她可能是最低可是考了60多分,比估计的要高。经过这一阶段的教育最终见到些成效。
转化后进生要求追、跟。后进生一般有两种情况 :(一)是
缺乏学习积极性、学习态度不端正、贪玩好耍、不愿动脑筋、学习被动、课内外练习、作业马马虎虎应付了事或者不做,作业的拖欠甚多。(二)是诚恳老实、上课认真,但是反应慢、效果差。其转化特难。其对策是争取家长和优等生的协助,针对不同的情况“对症下药”;思想工作和具体指导并举,力争实现学习上的良性循环,追上或跟上较好的同学。
补救措施是:
补基础——取消学新课的拦路虎。学困生重在激发学习兴趣,强化学习意志,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么,教师在作业练习的设计上要善于顾及学困生的理解,降低学困生作业练习的难度,让他们做简易的习题。如在作文教学中,我要求优等生的日记100字以上,周记400字以上,而学困生的日记50字以上,周记200字以上。当学困生完成布置的学习任务,他们就会获得成功的满足感,对学习更有兴趣了。
二、尽可能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即使他们有微小的一点进步和行为也是他们的闪光点、好的思想苗头,都要不失时机地给予肯定或表扬,以便去掉自卑感树立自尊心、自信心。“苏霍姆林斯基曾提出过一个著名的口号:‘让每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这就是说,要使每个学生都看到自己身上的力量,自己的价值,使每个学生对未来都怀有希望,充满信心,这样才有利于他们的成长。”
三、端正思想方能育人。行动是靠思想来支配的。教师的思想是不是端正,怎样才算端正;有了端正的思想能不能付诸实践?那就要看舍不舍得花力气下功夫;还要看能不能动脑筋、想办法、创造性地育人。
通过实践改变“教师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学生”为主观为学生,客观为自己。有部分老师总抱怨优生不得满分,讨厌后进生拉了平均分,甚至想找机会“流失”后进生。事实说明优生也难得满分,但要巩固其优。按义务教育法和“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其情其理,后进生一个也不能流失即一个也不能掉队。2、凝聚力和向心力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我们国家实行依法治国辅以以德治国形成了对中央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从而增强了综合国力。同理,教师要完成艰巨的教育教学任务,除了学校、班级的规章制度,还要不断形成良好的校风、学风。
学生的学习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好、中、差都存在这个问题。前段时间对“减负”,曾有过不正确的理解,思想有些松懈。结果各类学生的成绩就有明显地影响。实践证明退是很容易的,进则很难。至于大面积的中等生怎样向优等生发展、怎样来保基础、求发展在我脑子里还是一片空白。我想只有不断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学习各方面的先进经验、在教育科研的实践中才能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