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前我国大部分特殊学校与普通学校是分开的,这种隔离式的管理教育十分的不利于特殊学校的残障学生的发展,所以加大在特殊学校中普及融合教育,通过家庭融合、学校融合、社会融合的形式,开展特殊学校学生的融合教育,希望对特殊学校学生的良好教学效果的实施有所帮助,进而不断提升特殊学校学生的身心发展,提高这部分学生的生活质量。
关键字:融合教育理念;特殊学生;教育实施
前言
融合教育体现的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发展,融合教育理念下的特殊学校学生的教学,究其根本就是引导特殊学生能够更为客观的认识自己,相信自己,进而接纳他人、社会,进而形成良好的心理状态,促进学生参与到与他人合作的活动中,促进特殊学生良好的身心发展的教育体系。通过家庭、学校、社会的融合合作,加大对特殊学校学生的关爱,尊重每一位特殊学生的权利,使每一位特殊学生都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生活上都能够得到最大的满足,进而满足每一名特殊学生的发展要求[1]。
一、融合教育对特殊学校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意义
融合教育讲求学校、家庭、社会之间的融汇合作,进而促进特殊学生能够融入普通学生群体中,与普通学生形成良好的交流沟通,使普通学生与特殊学生形成良好的关系,互相帮助,共同成长,使特殊学生受到与普通学生同等的待遇,促进特殊学校学生身心良好发展。通过融合教育,加大对特殊传递温暖,在实践活动中,促进特殊儿童的身心成长,加大学校、社会、家庭对特殊儿童身心的关注。在融合教育实践过程中,通过特殊学生身心生长的动态变化趋势,通过教师与特殊学生、特殊学生与普通学生之间的平通互助关系,提高彼此的包容接纳。同时教师更要充分尊重特殊学生的身心发展,对特殊儿童存在的差异化、动态变更性等特征都要给与充分的理解和尊重,以此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同时教师也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交流,了解学生平时在家的表现,进而更好的与家长了解、解决特殊学生的问题,指导家长要在与特殊儿童建立平等的关系的基础上,进行平等的沟通交流,同时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上,也要根据特殊学生的差异性,因材施教,进而能够最大的满足特殊学生的发展学习要求,促进特殊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2]。
二、融合教育理念下特殊学校学生的教育实施策略
(一)学校文化的融合教育
在融合教育开展的过程中,学校应该加大教学研究,同时加强与其他拥有成功经验的特殊学校进行学习,根据成功经验学校的经历,融合自身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改革创新,制定出属于自己学校的教学理念,所以我校通过与其他学校的成功经验的学习,采取了“技能目标――主题训练――康复教育”的课程模式,按照季度的不同,围绕主题技能训练的形式开展真实情景的室内外康复训练活动,课程的设置主要分为主体技能培训和康复技能培训活动,主体技能培训为日常生活适应能力的培训,例如对于聋哑学生开展技能培训活动时,由于这部分学生听不到声音,发不出声,所以要加强他们手语、唇语的培训,尤其是唇语,以提高他们在今后的生活质量,发不出声可以通过写字与对方沟通,但是听不懂话就很难进行沟通,所以加强唇语培训尤为重要。康复课程主要是身体机能康复训练。在课堂的开展上教师要将两类课程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技能目标――主题训练――康复教育”的模式以学科教学为载体,将康复教学融合其中,进而实现课堂教学与康复训练相结合的教学模式[3]。同时为了提高学生的感受,可以加大学校专业资源教室的创立,可以开展多感受教室、奥尔夫音乐教室、律动教室、感统教室、书法教室等。这种教室除了配备必要的教学设施外,还要配置许多各类特殊学生所专用的教学仪器,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教师们运用资源教室对学生进行精心的有针对性的个别化康复教育,受益匪浅。
康复训练要适应学生的身心发展规模,更要科学合理,要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所以在建立康复训练的同时也要加强融合家庭、社会的网络体系,不断的扩展学校康复训练的教育渠道,促进特殊儿童实现康复目标的尽早实现,对于行动不便的学生可以请家长参与到学生的康复训练中,与学生一起参加康复训练和技能训练中,进而提高家长日常与学生的沟通,提升家长教育特殊学生的技巧和方法。
(二)家庭融合教育
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石,只有家庭教育与学校、社会密切配合,才能够使儿童身心得到全面发展。然而,残疾学生的家庭教育存在着许多问题:有的过分溺爱;有的采取放弃的态度,把孩子送到学校就什么也不管了。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沟通仅停留在表面,造成了对残疾学生的教育不是全方面的,基于此,特殊学校教育工作者应该成立家长学校。把关注孩子教育的家长组织成一个群体,让他们去引导更多的家长关注孩子的教育,从而积极参与到学校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同时加强家长的培训学习。根据各学校的实际情况加大对家长的培训,例如,我校是一所集聾、弱、二类残障儿童教育于一体的综合型特教学校。在校学生一百多名,其中大部分的学生是住校生,由于学生行动不便,加之交通不便,家长工作繁忙,等原因,致使学生只有在放假的时候才能够与家长团聚,所以我校专门利用每学期开学和每学期放假的空挡,组织学生家长进行技能培训,包含学习手语等,给他们讲的每类学生的心理特征及教育方法及相关的理论学习。 特殊学校教育工作者还应该利用放假的时间,进行家访,开展入户指导、辅导家长有针对性对自己的子女进行补充或强化教育的康复,保证学校的教育在假期得到延伸。
(三)社会及社会文化融合教育
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在康复、教育、就业、基本生活保障、文化生活等方面需要得到社会的扶持和帮助。虽然特殊教育学校解决了大部分残障儿童的入学问题,但是很多时候制约了残障学生参与社会文化生活的权利,导致他们固步自封。因此,在有限的办学条件下,学校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把学校课堂与社会资源相结合,让残障学生尽可能的融合社会及社会文化。同时要开展特殊学生走出去的活动,加强与社会单位的的合作机制。为学生创造多种社会实践活动的机会。例如可以加强与社会团体的合作,到博物馆、图书馆、敬老院等场所开展主题活动,在敬老院开展“传递爱心,牵手同行”的公益演出,让学生们演出给老人观看,不仅提升了学生尊敬老人的优良传统美德,同时提升学生参与社会活动的机会,提升特殊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设立“教学开放日”。家长和社会各界人士可以深入到课堂听课,与残疾孩子交流,使他们一方面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一方面增强自信心。定期安排“外出观察课”。观察内容由教师根据学生实际需要确定,购物、参观、游园等,每次接触的人与事不同,开阔眼界,了解社会生活,理解人际亲情,为独立步入社会解决实际问题奠定基础。
二、结束语
融合教育在特殊儿童教育中的融入和应用目的在于使更多特殊儿童回归主流、回归普通院校,从而接受公平教育。本文首先对融合教育的重要意义进行阐述,然后通过家庭、社会、学校之间融合教育角度,提出融合教育理念下特殊学校学生的教育实施策略,希望对促进特殊性学校学生的良好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李天顺.融合教育背景下特殊教学学校的发展思考[J].现代特殊教育,2019(11):2-3.
[2]陈梅浩,张悦歆,钱志亮.融合背景下我国特殊教育学校发展探析[J].现代特殊教育,2018(11):2-3.
[3]贺晓旭.自闭症儿童学前融合教育中教师情感支持的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8.
[4]徐德刚.论融合教育理念在特殊儿童教育中的[J].课程教育研究,2019(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