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策略

发表时间:2020/8/1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3月8期   作者:陆春更
[导读] 我国农村有许多留守儿童,现状堪忧。由于家庭监督不力、关爱不足、被忽视,大多数农村留守儿童在生活、性格、心理和教育方面或多或少存在问题。
        摘 要:我国农村有许多留守儿童,现状堪忧。由于家庭监督不力、关爱不足、被忽视,大多数农村留守儿童在生活、性格、心理和教育方面或多或少存在问题。“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但是对于在我国留守儿童来说,父母不在身边,家庭教育的作用效果肯定不好。对于留守儿童,老师应该付出更大的努力,让爱照进孩子们的心,把他们培养成国家的继承人。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解决途径;策略
        在《国务院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中,农村儿童是指16岁以下的农村家庭,其父母不在身边,或者其中之一没有监护能力无法工作的父母。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需要教给孩子“人生的第一课”,并帮助孩子走好人生的第一步。但是对于留守儿童来讲,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家庭教育的作用无法发挥。所以,作为第二位的学校、教育工作者,就应该付出更大更多努力,让爱之光照进留守儿童的心间,才能把他们培养好教育好,让他们成为国家和民族的接班人。
        一、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
        据有关部门统计,农村留守儿童中,有80%以上由祖父母、亲戚和朋友监督,缺乏父母监护,教育作用缺乏,不利于农村留守儿童的整体健康成长,大多数农村留守儿童在生活、性格、心理和教育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
        1、思想道德较差
        低年级和学龄前儿童通常表现为:拒绝学习、拖拖拉拉、不完成家庭作业,偷东西、欺诈和撒谎等;高年级“留守儿童”开始表现出反叛的心理,具有攻击性,与老师发生冲突,受到纪律处分,此外还盲目和冲动地打架等。很多留守儿童自以为是,以自我为中心,不懂换位思考。
        2、学习成绩较差
        因为父母不在家,留守儿童要承担较多的家务劳动,在家自己学习的时间较少,而且,年事已高、文化素质较低的祖辈监护人基本没有能力辅导和监督孩子学习。这样就导致部分留守儿童缺乏学习自觉性、积极性,成绩较差。久而久之,部分留守儿童就会出现厌学情绪。在“成绩差”与“厌学”的恶性循环中,许多留守儿童就成了“学习后进生”。
        3、心理性格怪异
        由于家庭情感的确实导致了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主要的心理问题是抑郁的人格,例如自卑感、自我封闭、孤独和不合群,有些孩子对仇恨和仇视的观念有问题,甚至表现为暴力。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是内心封闭、冷漠的情绪、自卑和孤独,缺乏爱和沟通的主动性,并且脾气烦躁,容易动怒,经常把一些小事情升级为打架。
        二、农村留守儿童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
        1、关爱不足
        由于大部分留守儿童由爷爷奶奶监管,在教养过程中难免有所顾虑,不敢严格管教,经常听之任之,不懂沟通技巧,与孩子之间缺乏心灵碰撞,容易导致儿童任性。
        2、监护不力
        由于缺乏有效的教育监督,留守儿童常常无法区分善与恶,不能正确看待问题,他们容易受到负面现象的影响,并且容易出现不良行为。笔者带的班级中存在不少父母外出打工,平时只是通过电话联系的留守儿童,有小偷小摸以及打架的现象,甚至还有出现结伴去游泳的事。


        3、疏于照顾
        在较敏感的孩子面前,倾向于寄人篱下的感觉,并形成胆小怕事、孤独和内向的性格。曾经带过四个学生,母亲出走音信杳无,父亲长年在外打工,孩子寄养在伯父家,家境较差,忙于生计,无暇顾及这些学生,导致孩子性格怪异,沟通障碍。
        三、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策略
        1、用爱包容留守儿童的缺点
        建档后,笔者与班上的“留守儿童”交朋友,用“爱”包容“留守儿童”的缺点,时刻关心、爱护、照顾他们。笔者经常在下午下课后约上几个留守儿童到运动场上一起运动,边运动边了解近期的生活和学习状况,还和他们一起去饭堂吃饭,让他们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关爱,并督促他们多与父母沟通,多和爷爷奶奶联系,讲述自己在校生活,分享进步的喜悦。和他们打成一片后,直观地指出他们身上的缺点,强化改正的方法,书写改错的心得等。
        2、用档摸清留守儿童的情况
        建档立案,针对班级的学生,认真看他们填写的信息表,一个一个独立聊天谈话,与他们谈心,从沟通中找出属于农村留守儿童的学生,建立档案,了解他们之前的生活习性、学习态度、兴趣爱好、与监护人相处是否融洽。然后根据信息表填写的家长信息,电话联系,了解监护人如何对孩子进行管教、监护人文化程度、工作单位及工种、经济收入情况、对子女的希望要求、与子女联系沟通情况等。
        3、用心理咨询释放不良情绪
        学校建立心理咨询室,给学生一个心理咨询的平台,鼓励农村留守儿童走进心理咨询室,用聊天的方式讲述自己内心的状态,心理咨询教师根据学生的谈话,找出心理存在问题,给予相应的应对方式和干预方式,让农村留守儿童得到正确的认知方法,合理控制情绪,纠正不健康的心理行为。
        4、用互联网促进留守儿童的发展
        互联网时代,即便父母不在身边,但可以通过视频缓解相思之苦。笔者时常教育他们每周要和家长视频一次,也私下和父母联系,交代父母多听听孩子的心声,多表扬肯定孩子的进步,对错误要严格批评及时改正。为了避免“留守儿童”家庭教育中的盲点,父母应了解子女的成长和变化,并讨论教育子女的策略和方法。教师需要通过了解他们的家庭背景和当前状况,并了解他们的生活、学习和情感的变化,来交流和表达对孩子的爱与寄予厚望。
        5、多设置有益身心的课外活动
        孩子正是喜欢玩闹的时候,学校应该多开展多姿多彩的课外活动,满足对寄宿留守儿童的需要。可以选择在完成当天所学知识、作业后,组织学生适当的看一会电视,或者阅读一些课外书籍,画画、唱歌等,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让专门的教师进行特长培养,以此弥补留守儿童心灵上对亲情的缺失,感受到学校班级这个大家庭的温暖。
        四、结语
        总而言之,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教育之旅很困难,教师的权力和精力也有限,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和留守儿童团结起来,建立和谐的环境,为留守儿童提供健康的成长环境,改变他们各种不良习惯,回到了阳光明媚、充满热情的学生时代,享受着日常的学习和生活,并最终成为国家有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黄绒洁.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及对策探析[J].新西部:下旬.理论,2018(7):7-8.
[2]王素华,何雪玲.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危机预防及干预[J].校园心理,2018,16(4):302-304.
[3]王小红.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困境及对策建议研究[J].长安学刊: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9(8):133-13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