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切入 读而有法——谈初中语文之深度阅读

发表时间:2020/8/1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3月第8期   作者:陈俊
[导读] 推动学生实现深度阅读,有利于保障学生科学利用阅读时间,实现更佳收益;能够提升阅读理解能力,增进语文核心素养。
        摘要:推动学生实现深度阅读,有利于保障学生科学利用阅读时间,实现更佳收益;能够提升阅读理解能力,增进语文核心素养。本文从探讨当前语文阅读中存在的问题和深度阅读的重要意义入手,提出了实现语文深度阅读的方法策略。
关键词:初中语文;深度阅读;精准性
        对初中语文来说,阅读是增加语文积累、培养语文素养的有效手段。当前,在初中语文阅读中,普遍存在着深度不够、质量不高的特点,无法使阅读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使得学生在无效阅读上白白耗费大量宝贵时间。因此,笔者认为,初中语文阅读应坚持精准切入的原则,提高阅读的有效性。
一、当前语文阅读中存在的问题
(一)阅读内容未精准聚焦学生需求
        初中阶段是学生成长的关键阶段,这一时期语文素养以及身心的、精神的营养很大程度上来自阅读。当前,在语文阅读内容的设计上,没有很好的体现以学生需求为导向的原则,缺乏对学生实际情况的关照。
(二)阅读内容安排上存在局限性
        一些语文教师认为语文阅读其主要对象就是语文课程大纲中规定的内容,超出大纲范围的阅读,在教师眼中就是“不务正业”。因此,在进行阅读教学时,语文教师往往忽视了学生阅读的自主选择性和主观能动性,按照自己固有的观点进行干预和指导,明确指出哪些内容要读、哪些内容不能读。在这种“硬性”限制下,学生只能阅读教师划定的内容,无法从广阔的语文世界中汲取充足的营养,不利于学生知识面的扩展和综合素养的提升。
(三)在教学方式方法上存在浅表性
        在语文阅读教学方式方法上,存在突出的浅表性问题。从横向上看,开展阅读教学的时候,语文教师没有很好的做到“分类施策”,往往采取“千篇一律”、“大而化之”的教学方法,一般都按照“概括中心思想——分析段落——归纳写作特点”的“三步走”的“万能”方式,对不同题材、不同主题的文本,没有做到有针对性的教学指导。从纵向上看,初中阶段的学生不同年级呈现出明显的年龄段特点,在对不同阶段学生进行阅读教学的时候,也应当从学生不同阶段特点出发,有针对性和选择性的进行阅读指导。而在教学实践中,一些教师仍采取“以不变应万变”的阅读教学方式,这种封闭、单一、固化的阅读方式难以取得理想的阅读效果。
二、深度阅读的重要意义
(一)深度阅读有利于提高学生阅读时间的集约化水平
        对初中学生而言,用于阅读的时间非常有限,倘若阅读的精准度不高、深入度不够,很容易使学生进入“低效阅读”甚至“无效阅读”的状态,对语文学习起到相反的效果。实现深度阅读,能够使学生在有效的阅读时间内,最大限度取得最优的阅读收获,提升时间利用的集约化水平。
(二)深度阅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通过深度阅读,学生能够对阅读内容进行字斟句酌,不但将字词等基础知识悉数掌握,还将对阅读文本的内容进行深层次的领悟和体会,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眼到、手到、心到,能够循着文字重走文本作者的心路历程,在相应情境中体验作者情感,理解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三)深度阅读有利于提升语文的核心素养
        阅读是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积累途径。推动学生实现深度阅读,能够使学生最大限度的吸收阅读内容中的语文知识、写作特点和思想内涵,提升阅读的有效性,进而有利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和生成。
三、实现深度阅读的方法对策
(一)精准对接学生成长需求,拓展语文阅读内容
        “因需施教”是教学活动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初中语文教师在为学生选定阅读内容时,除了尊重教学大纲要求外,还应立足于学生身心成长发育特点和成长需求,精心选择和挖掘课内外阅读内容,实现阅读内容与学生需求的精准对接。比如,在阅读部编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再塑生命的人》时,除了引导学生充分把握教材内容以外,还要从课文中的细节入手,引导学生深刻体会海伦·凯乐坚韧不拔、珍惜生命、热爱生活的精神,并适当的拓展延伸,教育学生当自己遇到困境时,应当如何面对。通过情景假设,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积极的态度,来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
(二)扩大学生阅读范围
        上文中提到,初中语文教师在为学生选定阅读范围时,应充分适应学生身心成长需求,把阅读内容扩展开来。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设计十分科学、内涵十分丰富,具有加强的普适性,但无法有效的兼顾每一个学生的个体需求。因此,教师应立足学生需求,主动从课外为学生搜集阅读范文。比如,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考验中,我们的医护人员、军人、警察以及千千万万的普通人,为抗击疫情、拯救生命勇敢的“逆行”,涌现出了无数感人至深的故事。从本质上,反映了我们对生命的热爱、对生命的珍惜、对生命的敬畏。通过阅读这些故事,能够使学生对生命、对生命的价值等有更加深入的思考,这是紧密联系学生思想和生活实际的生动教材,语文教师应当充分利用起来。
(三)科学选择阅读教学方法
        对初中学生阅读的教育指导,应当根据不同年级、不同程度的学生特点,有针对性的设计阅读方式。笔者认为,对七年级的学生,应以朗读为主。朗读是一门艺术,有利于让学生在“眼动”“口动”“耳动”“心动”中充分调动多种功能感官,给大脑留下深刻的印象;有利于帮助学生培养语感,锻炼学生的语句发音,培养口头表达能力;还有利于促使学生克服羞怯心理,勇敢的展现自我,养成乐观、大方的性格。对八年级学生,应以多种阅读为主。这一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扎实的语言基础,思维十分活跃,好奇心强,正是广泛涉猎有益知识的大好时机。因此,教师要做好指导、悉心把关,确保学生通过广泛阅读,汲取更多优质营养。对九年级学生,应以专题阅读为主。在这一阶段,学生的阅读习惯已经养成,在“广度”上已经基本达标,需要在“深度”上继续下足功夫。在这一阶段,教师要着重引导学生对阅读内容进行科学分类,既要在阅读对象的文体上进行区分(如诗歌、散文、小说等),也要在阅读对象的主题上进行区分(如关于情感、关于品格、关于自然事物等),指导学生聚焦专题读深、读细,充分理解和把握阅读内容的思想感情、写作特点等,实现学生思想情感和语文能力的“双受益”。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推动学生实现深度阅读,有利于保障学生科学利用阅读时间,实现更佳收益;能够提升阅读理解能力,增进语文核心素养。因此,教师应从指导学生精准阅读入手,从拓展阅读内容、扩大阅读范围、科学选择阅读方法入手,提高阅读的深度,进而实现语文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沈莉莉.文本细读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D].苏州:苏州大学硕士论文,2017.
[2]吴晓香.中学文言文教学的现状和出路[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