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识字教学在整体小学语文教学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不但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难点,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对于小学生来讲,自身的阅读和写作能力的提升和发展都是建立在识字基础上的,强化识字教学活动不但能够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也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情境化教学法能够充分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本文对情境化方法进行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路径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情境化方法;小学语文识字教学;路径探讨
引言
对于任何阶段的语文教学来讲,汉字都是教学开展的基础,也是学生投入到语文学习当中的重要促进元素。尤其对于小学时期来讲,此阶段的小学语文教学主要目的就是奠定学生的语文学习基础,帮助学生构建自身的语文学习框架,因此教师要想帮助学生更好的提升自身的语文学习能力,首先就需要加强识字教育,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而针对当前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部分问题,教师就需要良好的利用情境来帮助学生更好的参与到识字学习活动中。
一、当前小学语文识字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在当前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行以及社会公众对于小学教育的关注度越来越高的背景下,当前小学语文教学课堂已经开始针对提升学生的识字能力做出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完成教学计划的制定,但是传统教学模式和观念的深刻影响以及当前运用情境化教学方法开展识字教学的经验不足等问题,导致当前小学语文的识字教学仍然存在诸多问题。首先,教师在课堂中依然将自身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新课改实行的基础要求之一就是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尊重和体现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让学生逐渐成为课堂的主导者,以此来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的释放,促使学生更好的完成自主学习,但是受传统教学课堂的影响,当前部分教师仍然没有将课堂主体交到学生手中,导致学生大多数时间只能处于较为被动的地位进行学习,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部分教师对识字教学的地位不够重视,无法针对当前的教育新环境展开教学方式上的创新,从而导致教学课堂过于枯燥、单一,影响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同时也阻碍了学生个人学习积极性的发展。
二、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重要性分析
识字对于小学生而言是一项基本的技能,在此阶段学生只有将打好自身的文字功底基础,才能更好的进行后续的学习工作。但是由于当前部分教师对于识字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因此导致很多小学生的文字功底较差,在学习过程中经常出现错别字现象,严重影响学生的自身发展。因此,要想发挥好文字对于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作用,教师就需要重视起识字教学的地位,打好学生的学习基础,为其未来的发展规划好正确的方向。
三、情境化方法进行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路径探讨
(一)创设游戏教学情境来开展识字教学
无论对于处在什么阶段的学生来讲,兴趣永远是其参与主动学习最好的老师。这一特质对于小学生来讲体现的尤为明显,受年龄特性的影响,一方面当前阶段的学生自身的思维、认知、辨别是非等能力尚且处于发育阶段,因此在面对部分较为抽象、复杂化的知识时,无法对其进行良好的理解和掌握,倘若此时教师无法对学生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则会使学生逐渐失去对于文字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此阶段的学生具有极强的爱玩天性,且对于一切新鲜事物的敏感程度较高,外界的一切新鲜元素对于学生有着较强的吸引力,因此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学生容易出现走神、不认真听讲甚至扰乱课堂教学秩序的现象,不但阻碍教师识字教学工作的开展,也会影响自身语文能力的发展。而针对这一现象,作为学生学习的引路人,教师需要抓住学生发展的这一特点,将其转化为学生学习的优势,开发课堂中存在的兴趣点,利用带有趣味性的教学元素来对学生进行识字教学,游戏作为小学生最喜爱的事物之一,对于学生有着极大的吸引力,因此体现在情境化教学过程中,教师就需要为学生创设相关的游戏识字教学情境,以此来帮助学生更好的参与到文字学习过程当中。
例如,儿歌作为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常客”,在识字教学过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在进行小学语文“儿歌”部门内容教学时,教师就可以依据儿歌内容为学生创设相关的游戏化教学情境,如针对“全”这个字,编写儿歌:一人胆子大,敢把大王压;针对“赢”这个字,编写儿歌:亡口月贝凡,赢字一目了然等,然后开展自主编写儿歌的小游戏,让学生自主选择生字进行儿歌的编写,如“天”字:人在二下坐,天从空中来;“田”字:口中一十字,田中有粮食等,以此来激发学生参与文字学习的兴趣。
(二)创设小组合作学习情境来促进学生的识字学习
对学生自主识字能力培养的过程中,学生作为绝对的主体,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带领逐步完成对于自主识字内容的把控,找到适合自身识字能力的方向,逐渐脱离教师的帮助范围,一步步实现完全自主的识字学习,这是进行识字教学的主要内容。但是这种基于学生为主体开展的识字教学,不代表着学生长时间的识字学习只能处于一个人的状态,学生的学习活动离不开小组合作,其之间的相互探讨和交流活动能够充分强化不同学生之间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转化率,纠正学生对部分生字的错误认知,促进学生全面知识体系的构成,且每个学生的自身发展由于前期的家庭教育因素以及外界的因素影响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有利有弊,教师需要发挥好学生的利端,改善弊端,利用小组来实现学生之间的融合。
例如,在教学小学语文《识字》这一单元的相关内容时,首先将学生均匀分成几个小组,制定统一的教学目标和布置相同的教学内容,如针对教材中存在的“天、地、人、口、耳、鼻”等生字在组内针对其结构、读音、含义等内容展开讨论,并进行记忆,以此来利用学生之间的合作强化学生对于生字的认知,然后教师开展默写活动,以小组为单位,看哪个小组的整体默写正确率最高,通过这种带有竞争性的活动来强化学生记忆力的提升。
(三)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开展识字教学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很多知识都来源于现实生活,因此语文学科与生活的关系极为密切,且学生强化自身文字使用能力的主要场所就是生活环境,通过一定的实践活动不但能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语文问题,也能通过此阶段来帮助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温习,以此加强学生对于文字的认识。识字教学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写作能力。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主要因素之一,不但能够使学生系统的进行语文学习,也能确保学生学习的质量和效率。但是从小受家庭环境以及在学校受部分教师的影响,很多学生自身并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导致学生内心逐渐对识字甚至是语文学习失去兴趣,对学生未来的发展造成严重的危害。因此教师需要将识字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结合起来,为学生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引发学生情感方面的共鸣,提高学生文字学习的主动性。
例如,在教学小学语文《在家里》一课时,针对课文内容,在课前教师可以给每个学生发一组生字卡片,并要求学生依据卡片上的内容来构建自己的家,如小明同学家中有电话、电脑和沙发;小丽同学家中有双人床、自行车和书架,然后教师将卡片上的内容写在黑板上,引导学生进行“连连看”的小游戏,如电话—千里传音、双人床—休息、电脑—在家浏览世界等,并引导学生针对自己家中的家具进行卡片的制作,回到家后将卡片贴在对应的家具上,以此来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汉字。
总结:文字是语文学科的基础,对于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要利用好情境教学的优势,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海山.小学语文情境化课堂识字教学方法的探索[J].学周刊,2020(21):73-74.
[2]杜荣川.小学语文情境化课堂识字教学方法的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2020(16):44-45.
[3]禹晶晶.小学语文随文识字的教学策略研究[J].科技资讯,2020,18(09):123+125.
[4]雷有梅.小学语文情境化课堂识字教学方法研究[J].学周刊,2019(21):55.
作者简介:薄曙光(1984—),男,汉族,山东莒南人,临沂师范学院学士,莒南县洙边镇中心小学,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