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阅读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既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尤其在新课改发展背景下,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主题阅读教学策略作为一种新型的探究式学习方式,也需要老师不断探索以寻求更为适合小学生发展的教学途径。基于此,先对小学语文主题阅读教学的现状进行了分析,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小学语文主题阅读教学的优化设计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主题式阅读;教学目标
导言:
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小学生进行高质量高水平的阅读,有利于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知识积累,进行良好的思想道德情操的熏陶,对他们的身心健康成长有着重大的帮助。素质教学背景下的阅读教学可以采用主题式的阅读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教学的水平。
1 小学语文主题阅读教学现状
1.1 目标模糊
教学目标是按照特定的原则,促使教学工作更为系统化和规范化的概念,明确且合理的教学目标,才能对参与小学语文主题阅读教学的教师和学生产生引导的作用。但是,部分小学阶段语文阅读教学目标制定缺乏一定的系统性和规范性,仅提出抽象的教学目标,无法在具体的教学中转化为具有指导意义的层次性目标,且教学目标制定没有充分考虑到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忽视了学生阅读情感的发展。
1.2 选材无序
小学语文主题阅读教学内容选材要紧密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兴趣和学习目标。当确定了语文阅读教学主题以后,教师要重点把控选材的范围和内容,避免因为材料范围过于宽广,选材标准不能统一,而增加学生在阅读理解方面的障碍,削弱阅读体验。
1.3 策略拘谨
策略拘谨主要是小学语文主题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所采取的教学方法和策略较为固化保守。具体而言,部分教师在开展教学中没有充分关注到学生对教学材料的反馈,造成了学生在学习中所提出的问题未能得到解决,学习积极性受到打击。还有部分教师在教学中未能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教学组织管理仅仅局限于为学生布置教学任务,满足传统课堂对语文阅读教学所提出的指导要求。学生个体的阅读量以及阅读知识积累没有得到教师的重视,教师对于课堂内外阅读所遇到的问题处理方法不恰当,学生内在能力的发展并不理想。
2 小学语文主题式阅读教学的积极意义
2.1 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与良好的阅读习惯
主题式阅读教学是一种创新的阅读教学模式,因为与传统的教师指导式的阅读教学不同,因此从课堂模式本身上也会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在这种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对许多相同主题的文章进行阅读,首先对文章就会有基本的看法与感情,再根据已经获得的知识与能力进行下一篇的阅读,就会感到更加的轻松有趣,从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2.2 有利于加强小学生的思想感情与文化熏陶
主题式阅读即对学生进行阶段性的主题划分阅读,在某一阶段,例如在一周或是两周内,对学生进行同主题的阅读教学,学生在第一次进行该主题的阅读时,往往不会有更深层次的感悟,而在进行一系列相似主题的阅读时,学生就会通过联想与感悟,对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进行更多的体会,在文章的阅读获得更多的收获,同时,在受到文章的感染与熏陶后,也能够促进小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与良好的道德品质。
3 小学语文主题式阅读教学设计策略
3.1 扎实开展课内主题阅读教学
主题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基础。因此,有效地进行课堂主题阅读教育可能是我们值得思考的问题。小学读书教学要先挑选好的资料。也就是说,在教学初期要有效地筛选阅读资料,明确这些资料对提高学生的哪些方面能力有效,选择主题阅读资料必须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和知识能力水平。为此,教师们在进行课内资料整理时,可以做好有效的交叉准备,选择最优质的资料进行阅读教学,第二是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渗透汉语教学方法,这种教学过程已经包括了具体的段落理解和单词引用,应该考虑整个句子阅读,尤其是发掘其核心思想。例如,对于《永远的白衣战士》等人物的传记文章,可以把不同的人物结合起来,修饰适当的主题性格,提高学生的理解力。
3.2 把握文本特点,选择适合学生阅读的内容
在开展主题阅读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先分析学生的学情,选择适合学生阅读的材料。让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阅读,同时,由于学生的认知和理解能力有限,对于文章情感和表达方式把握能力不强,所以教师要带领学生进行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走入文本,领会感情,把握内容。
例如,在带领学生学习完部编版《美丽的小兴安岭》这节课后,由于本单元的课文都是围绕自然环境展开的描写,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选择与本单元内容相关的文章,供学生阅读,并请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对比这些阅读材料是如何对自然美景展开描写的?这样可以加强学生对文本材料的了解和认识。又如,在带领学生学习完《羿射九日》这篇课文后,在拓展文本资源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同学习《夸父逐日》、《盘古开天地》等古代神话故事。在教师带领学生阅读文本的时候,不要只局限于理解字词的表面意思,而是要让学生深入感受文本,体验文本。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选取具有针对性的阅读文本,并提出问题,让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发散思维,也让学生从被动的发现者转变为积极主动发现者。针对每一单元的教学内容,教师展开相应的主题阅读,能够让学生在对本单元阅读材料进行深入了解的同时,也能拓宽视野,让学生知道更多课外知识,而且,在教学中,教师也可以让学生以小组的方式来分享自己所阅读到的与本单元学习课文相关的内容,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也能让学生对阅读产生整体性理解。
3.3 引导学生去进行类似写作
阅读和写作两者相辅相成,因此,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主题式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鼓励学生去结合其阅读的文本和思想,去进行类似的模仿写作,或者对文本进行评价思想的段落写作,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对文章的思想有一个较为全面的总结和概括,还能够显著提升的写作能力。例如:在《看问题,想问题》这一章节中,教师就可以通过这些文章进行仿写,让学生能够进一步深化对相关阅读内容的理解,这样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对于其后期的学习和生活都具有促进作用。
4 结论
小学语文主题式阅读教学是一种全新的阅读教学模式,它对小学生的阅读感悟、阅读收获、课外阅读、都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而且也能够帮助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使阅读从小开始,也是对我国全民阅读号召的响应。教师在进行主题式阅读教学设计时,首先要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学中加强沟通互动,了解学生的想法与真正需要,从而促进学生的阅读水平提升。
参考文献:
[1]张媛萃.小学语文主题式阅读教学设计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16)
[2]祝成荣.小学语文主题式教学实践探析[J].当代教研论丛.201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