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心理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0/8/1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3月第8期   作者:许娅萍
[导读] 小学语文教学内容丰富多样,能够吸引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引起小学生对于课文内容的思考,发挥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满足小学生的内心需求。
摘要: 小学语文教学内容丰富多样,能够吸引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引起小学生对于课文内容的思考,发挥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满足小学生的内心需求。然而,只依靠语文自身的魅力与特点是不够的,还需要小学语文教师在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生动性的基础上,更新自身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式和模式,为小学生带来更加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对此,小学语文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针对性的设计出适合小学生的语文教学方式,将教育心理学与语文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在教学活动当中发挥出作用,从而使课堂教学获得更加理想的效果。 关键词:教育心理学;小学语文;教学活动;应用程序分析 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不单单只教授学生语言知识,还需要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水平,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状态,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水平,有利于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以更加积极的心态去面对每一次挑战。对此,教师需要在日常的教学活动当中对学生进行心理上的教育,确保学生的心理健康。基于此,本文分析并论述了教育心理学的含义以及目前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探究并提出了教育心理学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的实际应用,以期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借鉴。 一、教育心理学的含义 教育心理学是将心理学理论应用于教育活动当中,可以说是心理学和教育工作的结合。并且教育心理学的应用十分广泛,除了可以对教学课程进行设计与规划,还可以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对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及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难题来说发挥着重要作用【1】。 二、目前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1.网络信息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现阶段,网络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拓宽了信息接受的途径与渠道,小学生也可以很方便、很容易的获得更多的网络信息。而这些良莠不齐的信息既有利也有弊,对于小学生的心理来说产生着很大程度的影响,甚至会影响到小学生思想观念的正确形成,长此以往可能还会使小学生的心理产生疾病。 2.地区差异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虽然我国社会经济已经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是城乡发展差距还是比较大的。很多大城市的经济发展较快,教育事业繁荣昌盛,教学质量比较高,学校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也比较重视。然而,部分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乡村并不是很重视教育工作,很多学生都不能接受到比较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再加上自身家庭的影响,缺乏关心与关爱,就很可能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2】。 3.学校重视程度对于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虽然教育事业在经历着不断的改革,但是还是有部分的学校并没有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只是一味的强调专业课程教学,即使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却并不利于小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最终会影响学生的发展。 三、教育心理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根据目前我国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的调查研究,我们可以发现我国仍有一部分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果放任这些问题不管,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小学生的思想观念,不利于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小学语文教师除了要开展日常的语文教学活动,还需要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将教育心理学融合到小学语文教学当中,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3】。 1.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教育心理学内容 健康心理学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当中,需要采取措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学生更多的参与到活动当中,促使学生通过亲身参与获得良好的体验,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学习生活。不仅如此,教师还需要以日常生活为基础,设计出与生活有关的活动情景,从而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就目前来说,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很好的满足现代化教育所提出的要求,随着改革的逐渐深入,传统的教学模式逐渐退出了现代化教学方式的舞台。目前教育工作者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教学活动当中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引起学生在情感上的共鸣,获得更好的学习体验,并树立正确的三观【4】。

比如,教师在教授《丑小鸭》这篇课文时,需要以丑小鸭的经历和遭遇为基础,告诉学生短暂的身处于困境不应该令我们感到沮丧,我们应该在逆境中勇往直前,决不放弃努力改变自己的处境。 2.提高语文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 现代化教育更加重视小学生的心理健康,而这也给小学语文教师带来了更高的要求。小学语文教师不仅要教授语文课程中基本的语言知识,还需要通过自身的心理健康对学生进行心理上的引导与教育。对此,小学语文教师不仅要确保自身语文教学能力,还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心理健康素质水平,掌握更多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从而将教育心理学和语文教学联系起来,二者之间的融合能够很好的促进小学生在学习到基本语文知识的同时获得良好的心理健康。比如,教师在讲解《燕子妈妈的笑》这篇文章时,可以告诉学生实践的重要性,人们是在探索当中发现新的事物并获得成长,并以此来丰富自己的人生经验,获得更加充实的生活。 3. 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年龄比较小,思想和情感都不够稳定,易受他人的影响。因此,小学语文教师需要随时了解小学生的心理变化,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一方面,教师需要明确心理状态和思想情感对于学习的影响,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和情感,从而促进小学生的学习。另一方面,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创新自身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更多的参与到语文教学活动当中,鼓励学生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学习当中的每一次挑战,以饱满的热情积累更多的学习经验。 4. 加强教师的教学积极性 小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当中,接触最多的就是教师和同学,其中教师对于学生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小学生会以教师为榜样,教师的言语和行动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小学生的心理状态。因此,小学语文教师需要首先确保自己具有积极向上的教学态度,进而才能将这种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潜移默化的传递给小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与生活当中,学生受到教师健康心理的影响,自身也会得到更多的正能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 5. 创设和谐的师生关系 小学生的心理状态和思想情感都是比较不稳定的,但是他们都渴望在教学活动当中获得教师和学生的理解与尊重,希望能够和他人保持良好的交往关系。特别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会直接影响到小学生的学习效果。如果师生之间的关系比较恶劣,不仅不利于学生的学习,还会影响到小学生的心理健康【5】。而和谐友好的师生关系不但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获得更多的乐趣,提高学习效果,还能够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对此,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差异,与学生创设亲密良好的师生关系。 6.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小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学习氛围对于其学习效果的影响也是很大的。积极良好的学习氛围不仅能够鼓励学生解决遇到的难题,还能够调动课堂教学的气氛,引起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发挥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更好的接受知识,并对其进行灵活的运用,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代化教学不仅要确保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还需要将教育心理学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当中。这种融合需要学生在掌握基本语文课程知识的同时,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当中形成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小学语文教师需要提高自身的教育心理学知识教学能力,通过言传身教为小学生树立榜样,鼓励学生能够以健康的心理状态去面对学习以及生活中的困境与挑战,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牛春霞.浅谈积极心理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8(30):94-95. [2]张步云. 智慧环境下的儿童心理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C]. .十三五规划科研成果汇编(第四卷).:十三五规划科研管理办公室,2018:1488-1493. [3]任丽芳.儿童心理学在小学初段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语文建设,2017(26):14-15. [4]王金玲.论积极心理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现代化,2016,3(38):391-392. [5]於陆燕.积极心理学在小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实践[J].小学教学研究,2015(02):39-4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