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面对社会发展的需要,语文教育必须在新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的确如此,面对今天的教育环境,改革是绝对有的必要的。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可以说没有一种教学方法是最好的,只能在实际的教学环境中灵活运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 教学
对于怎么做一名合格的小学语文教师,我从自己十多年从事语文教育的教学经历,浅谈一下个人在语文教学方面的认识和看法。新课程目标提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而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这与以往的语文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以考试为目标的传统语文教学方式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我总结出以下几点:
一、教学知识渊博
语文教师是学生美好心灵的塑造者,是学生高尚情操的培育者,是学生人生路程的引路人,这就更要求语文教师博览群书,不断地丰富、充实和发展自己,使学生感受到我们学识渊博,进而在学生心目中树立崇高和神圣的形象。
教师还要深入研究教材,善于浓缩课文内容,通过栩栩如生的语言因素,来达到学生学习语言文字,发展思维的教学目的。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的课文比较浅显,中心较明确,教师可充分利用课件、录音、动画等教学手段编制信息传递程度,来调动学生的形象思维。在引导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教师及时把握学生的学习反馈信息。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之后,用省下的时间指导学生练习,培养学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二、坚持因材施教原则,培养兴趣积累语言
因材施教是小学语文新课程目标强调的关键点,教师要在坚持因材施教原则基础上转变传统师生角色,强调语文课堂以学生为中心,在整合内容、创设情境、问题设置中培养学生语文兴趣,使其在感知语文学科魅力中高效积累语文语言。以“桂林山水”为例,以生动、形象的笔触客观呈现了桂林山水独特的秀丽风光,是新课程目标下的写景佳作之一。教师要立足新课程目标要求,在坚持因材施教原则基础上整合“桂林山水”课文内容,抓住多媒体图文并茂、动静结合的特征,在具体呈现课文知识点的同时优设教学情境,刺激学生感官的同时使其主动参与语文学习。在此基础上,教师要针对“桂林山水”文段内容,科学设置课文思考问题,比如,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漓江的水、桂林的山各自具有什么特征,课文第二、三自然段有哪些相同点。问题提出之后,教师要指引班级学生有效通读“桂林山水”全文以及精读课文重要段落,在感知、把握课文段落内容中有效思考提出问题,在问题解决中深刻感受课文语言、情境、情感等之美,在了解排比等修辞手法、篇章结构、主题思想过程中培养热爱祖国河山之情,高效激发语文学习兴趣的同时积累语言。
三、强调自主、合作与探究,锻炼语文思维能力
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程目标大力倡导的学习方式。教师要在落实教育理念中将课堂还给学生,讲解语文课文知识的同时强调班级各层次学生自主、合作与探究学习,在呈现主体地位中突破课文教学重难点,科学掌握语文基本技能的同时深化锻炼语文思维能力。
以“少年闰土”例,教师要从新课程目标角度入手,优化“少年闰土”课文课堂教与学,将自主、合作、探究新型学习方式融入其中,在把握课文基础知识、重难点内容中巧设引入课中的思考问题,比如,试着划分课文段落并简要概括各大段主要内容;“闰土”是谁及其外貌特征,他和“我”有着怎样的关系;闰土给“我”讲了哪些事情,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课文通过哪些事情来描写闰土的动作,将其贯穿到课文知识讲解过程中。
四、深化课外语文教学实践,发展素养有效教学
教学实践是新课程目标下小学语文教育教学革新中教师必须关注的重要方面。以“草船借箭”为例,“草船借箭”是我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中的故事。教师可以结合“草船借箭”课内教与学情况,立足新课标要求,深化课外教学实践,开展走进《三国演义》古典名著的实践活动,以语文听、说、读、写为切入点,呈现多样化的实践形式,让学生在欣赏影片、聆听章节故事、阅读分享等过程中进行多样化语文实践,在巩固复习课内的基础上培养良好思维品质,促进语文教学有效性全面提升。
五、教学课堂情感
教育是培育生命的事业,孩子们课堂度过的分分秒秒是痛苦的,还是快乐的,都是由我们教师的手来翻阅,我们的语文课堂空间该如何去翻阅孩子的生命呢?一堂充满激情的语文课,不仅学生听着是享受,教师本身也会享受到成功的喜悦。而我们教师的激情则来自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对学生的喜爱,还有对梦想的追求。
六、教学创设情境
情境教学,对于小学生而言,不但能够激发兴趣,并且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如果都能把握好这一环节,教学效果将会不错。它要求教师以实际行为关心全体学生成长,深入了解他们的生活习惯,兴趣爱好和学习特点,建立深厚的师生感情。在教学中努力做到以充沛的感情、专治的精神、丰富的想象、生动的语言、高度的概括力,从各方面感染学生。
文与画是相通的,因此,借助图画再现情境,也可以把课文具体化、形象化,达到“一图穷千言”的效果。在图画面前,学生看得清楚,感受得真切,从画的颜色、明暗中不仅能迅速立体地感知课文内容,易于接受理解课文内容,同时也能体会到作者把图画变成语言文字的高明。在运用图画再现情境时,教师要加以指导和启发,同时还要有感情地讲述,便于学生充分感受形象,进入情境。
七、教学课后做人
实践证明,师生关系越融洽,教学效果就越好。根据我们的教育对象――小学生的特点,我们应该思考哪种教学方法,更容易被他们接受,尽量尊重每一位学生的想法,努力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差距。教师可以走下讲台,让学生充当教师角色,比如在生字教学中,鼓励学生上台,识字,带领学生一起学习,不但课堂气氛活跃,同时学生也会感受到有成功感,增强了他们学习的信心。
八、结语
总而言之,教师要从新课程目标角度入手重新审视小学语文学科教与学,在教学反思、剖析、总结中不断探索新方法,深化完善语文理论与实践两大教学环节,顺利点亮语文教育教学课堂,在多层面师生、生生互动中不断展现学生主体地位,引领其有效思考、探究、实践,在不断夯实语文基础中高效培养文学素养的同时发展综合素养,客观展现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