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发表时间:2020/8/1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3月第8期   作者:海拉提·沃拉孜汗
[导读] 爱国主义精神作为一种崇高且伟大的情操,是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
        摘要:
        爱国主义精神作为一种崇高且伟大的情操,是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将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到语文教学当中,有语文教师带领学生阅读和鉴赏与爱国主义相关的语篇,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起到培养民族精神和树立报国之志的教育价值。语文这门学科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渠道,语文教材中包含许多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能够起到增长知识和陶冶情操以及培养爱国主义的作用,将爱国主义精神的培育与语文教学融合起来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教学目的。对此,本文从实际角度出发,对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途径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语文教学;爱国主义;教学活动
        前言:
        语文教学活动的开展是为了能够让学生掌握基础的语文文化知识,并且在教学的过程中实现道德品质与综合素质的培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与人生观念。而爱国主义情怀是每位学生都应具备的高尚品质之一,将语文教材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载体,有效地把语文教学与爱国主义教育融合起来,是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能够带领学生深入了解我国优秀的文化传统与光辉历史,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和自豪感,帮助学生确立为推动祖国发展努力做出贡献的崇高理想,是提升语文教学价值的重要内容。
        一、让爱国主义教育融入日常生活
        真正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学生们的日常生活,能够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真正将爱国主义精神根深蒂固在学生的思维当中。比如自学生小学起,学生们系红领巾、每周一升国旗,都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红领巾作为少先队员的重要标志,代表了红旗的一角,每一位学生不仅要认真佩戴红领巾,也要做出维护红领巾荣誉的行为,努力为红领巾增添光彩。在每周一升国旗时,学生还会唱国歌,了解《义勇军进行曲》的诞生背景和创作典故,让学生深刻记住捍卫国家尊严的重要性,我国的坚强斗志与不需精神是永不磨灭的。学生在日常系红领巾,在每周一固定的升国旗合唱国歌中,能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1]
        二、在语文教材中挖掘爱国主义教育素材
        实际上,语文教材中包含许多爱国主义教育素材,需要教师吃透语文教材,从中做好教育素材的挖掘工作和拓展工作,在恰当时期做好引导,这样一来才能真正实现爱国主义教育与语文教育的有效结合。
        首先,可以带领学生感受我国大好河山的美,从而起到感染学生爱国主义情怀的作用。例如在学习《济南的冬天》一文时,带领学生领略温暖如春的冬天的济南;在学习《巴东三峡》时,领略长江三峡的雄伟奇丽。
        其次,让作风优良的社会美来温暖学生的心灵。例如在学习《生命之舟》一文时,让学生认识到武警战士与解放军战士的伟大,感受他们的自我牺牲精神,而这种精神正是我们所强调的中国精神。再例如在学习《百合花》时,对救护与献身以及护送情节的描写,让孩子们看到战士们的革命精神与军民之间的鱼水情,深刻感受到军民之间的中国精神。在语文课堂上,教师还可以联系生活实际,比如抗震救灾和抗非典等事例,让学生感受到祖国的伟大与人民的团结,感受到幸福中国。
        最后,可以用耻辱的历史来刺激学生迸发出爱国主义精神。比如在带领学生阅读《圆明园的毁灭》一文时,让学生在一字一句中感受到侵略者的残暴,更直观的看到这么一座建筑精华会在侵略者的手下。

并且可以带领学生观看《火烧圆明园》的视频片段,让学生亲眼目睹圆明园被毁的真切画面,来激发学生对侵略者的憎恨之情,用耻辱的历史起到激励学生的作用。
        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还可以适当采用引经据典的手段,来提升学生对国家的自豪感。还可以根据课本内容穿插一些寓言故事与古典故事,在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语文学习环境的同时,能够让学生体会到我国文化的博大,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与自豪感。[2]
        三、通过激情朗读升华学生的爱国情感
        在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文质兼美的文章和诗歌,都饱含了作者饱满和丰富的激情,在引领学生阅读的过程中能够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而朗读能够建立在阅读的基础上更深层次的、更饱含情感的阅读文章,面对写的有情的文章加上教师教学的动情,学生便能够学得入情,在学的过程中品读作者与自身真挚的感情。在语文教学活动当中,爱国主义教育并不是简单的说教工作,而是因巧妙利用语文课本教材,在带领学生深情朗读的过程中诱发学生的情感。比如在学习《长城和运河》一文时,便可以通过丰富多样的朗读形式来诱发学生的爱国情怀。首先可以先为学生播放此篇文章的朗读磁带,来纠正学生的情感表达与断句等等,让学生初步把握此文的情感基调;然后再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读,学生在自读的过程中,能够深刻体会到长城和运河带给中华儿女的骄傲,并且建立在朗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展开联想,更进一步的让学生体会到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勤劳。
        四、利用课外实践活动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课外实践活动也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课外活动中能够拓展语文知识内容,进一步提升语文综合素养与能力。并且在实践活动中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因此,教师在设计课外实践活动时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与思想,注重活动内容的针对性与层次性。由于学生正处于思想不成熟的时期,对教师还有着一定的依赖性,但同时也会交错出现强烈的独立性,因此学生的思维多处于很矛盾的阶段,有着很强的模仿能力。对此,实践活动要选择积极的先进典型,来培养学生的进取精神与良好品质,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将爱国主义情怀与道德情操植入思维深处。例如开展诗歌朗诵会和孤寡老人和福利院送温暖等活动,这些活动形式比较生动活泼,有着很强的爱国主义价值。此外,还可以组织宣传橱窗、墙报的编写等实践活动,这些板块也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途径之一,学生在编写的过程中不仅能够诱发爱国情怀,深入了解更多先烈故事与历史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与创新精神。[3]
        总结: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并不是苍白的说教活动,应该是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对此,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要根据语文这门学科的教学特点,充分发挥出语文教材与教学的优势,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和诱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对学生的思想进行熏陶与感染。只有这样才能为国家培养出优秀的接班人。
        参考文献:
        [1]欧阳凡子.语文教科书中爱国主义思想内容研究——以人教版语文教科书为例[J].赣南师范大学;2017,06(10):70.
        [2]佳明强.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7,05(05):56.
        [3]安承云,张虎龙.爱国主义教育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实施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6,11(05):4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