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模式下高中数学三角函数教学途径探究

发表时间:2020/8/1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3月第8期   作者:陈红波
[导读] 高中阶段的数学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数学思维,让学生掌握解题方法并且能够综合运用,用很多的知识点去解决一个题,甚至可以发散思维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
        摘要:高中阶段的数学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数学思维,让学生掌握解题方法并且能够综合运用,用很多的知识点去解决一个题,甚至可以发散思维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所以基础方面的知识灌输已经不能满足高中教学了。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比较好的方式,既可以解决问题提高课堂效率,更可以帮助同学们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关键词:小组合作;高中数学;三角函数
        前言:现在的情形下,很多高中都已经从传统的教学方式转变为很新颖的方法。在课堂上,传统理念认为应该让学生好好听老师讲课,很少有发言的机会。现在更新颖的是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老师进行辅助,这样的方法对于数学科目来说非常适用。本文将对小组合作模式下高中数学三角函数教学途径进行进一步的探究。
        一、实施小组合作学习之前,教师进行培训
在展开小组合作学习之前,数学老师应该先对小组学习进行研究,虽然说把课堂交给了学生,但是不能任由学生随意学习,还是要把握好课程的进度。首先要考虑到的问题是,小组合作学习的时间不可能是一整节课,这样子学习效率反而降低,而且难免其中会有同学偷懒和其他同学说与课堂无关的话。所以教师要学会把握小组讨论的进度,既不可以突然停止打断思路,也不能过长影响了学习的效率。教师可以在课堂中走动,听学生讨论的进度,如果大多数小组讨论结束就可以进行下面的环节。
在人教版高中必修四中第一章的三角函数内容中,可以让同学们适当的进行小组讨论。教师可以将正弦函数图片在投影仪上打出来,让学生以小组为中心进行讨论,讨论正弦函数起起伏伏中的规律,比如单调性、增区间、周期、减区间等一系列的特征,学生根据图片小组讨论,尽可能多的总结,并且书写下来,找到其中的规律,找完的小组可以举手让教师看一下写的是否全面。如果做的很好可以试着类推余弦函数的一系列性质,做到举一反三,将两个函数结合起来一起学习。教师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要在全班巡视,一是督促学生,二是回答疑问,三是看看学生的讨论情况。最后可以让小组派代表发言,老师加以总结。
        二、适当升级讨论问题的难度,提高实用性
讨论的出发点首先是有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太简单的学生都不屑于讨论每个人都知道答案,太难的会打击积极性,甚至学生们都没有思路。要找到适合于班级大部分学生讨论的题目,既可以开头思路,也可以巩固知识点,这就需要教师进行探究和分析了。讨论的过程中也要适当设立难度,不然也就失去了讨论的价值。在讨论过程中学生可能会有难题,可以让学生先保留最后再统一讲,这样子算是“吊胃口”,学生再去听课也就有了侧重点,会更加专注。在讨论题目中,可以多以应用题为主,让学生更有代入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调动学生积极性,最后还能学会知识点一举两得。
还是以人教版高中必修四为例子,在三角函数的简单应用中,教师可以通过给出应用题,然后让小组进行讨论和交流,引导学生如何讨论,比如从题干出发,寻找最佳的解题思路,看看从中能否找到关键的信息把这道应用题抽象为三角函数的知识点。

很多的高中应用题在给出数据的过程中没有那么清楚,可能就是罗列在题干里,这时就要教会学生如何整理数据,最后寻找规律,找到真正的突破点。学生讨论结束之后,教师可以统一给出答案,看看有多少同学能够通过讨论解决,如果很少有人能答出说明思维方式还没有形成。以后更要多加培养。
        三、小组讨论,产生多种解题思路
当学生拿到题目的时候,每个人心中可能会有不一样的解题思路。小组合作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掌握知识点,更应该让学生打开思路,寻找不一样的解题方法,只有在不断的学习中才能找到最优解。在课堂中,教师对于一道题目讲解完成之后可以进行小组讨论,让小组同学分享自己的解题思路。不是解题的过程,而是拿到一个题目应该如何思考,这才是关键所在,因为不少同学面对数学题目都无从下手,甚至考的知识点是什么都不清楚,这就需要学生进行分析和交流。如果学生有不同于老师的做法,小组可以一起进行研究方法的可行性,如果合情合理,就可以分享给全班同学一起交流。这样一来拓展了思路,学生在以后面对难题的时候又多了一个方法去解决。
三角函数的题目中就有不少这样的例子,因为三角函数题目的特殊性导致了它有不少的解题方式。三角函数有恒等变换的公式,让正弦余弦正切能够灵活的转换,全国一卷的高考数学中第一道大题有一半概率是三角函数,这就需要学生学会发现其中的“隐藏公式”找到最适合解题的方法。还有两角和与差的公式,能够让三角函数降次升幂,让三角函数的习题更加简单。学生在课堂上可以进行讨论,同一个数学题,从某一个角度看,直接解题可以直接想到但是运算非常麻烦,如果换一个角度进行恒等变换,可能口算就能出结果。这也就体现出了小组合作学习的特点,找到解决的最好办法。另外小组讨论也讲求时机,只有合适的时机才能事半功倍。对于新学的知识点可以在上课之前进行讨论,比如小组一起看书,对于不会的知识点进行讨论解决问题,最后全班一起提出问题解决,可以提高课堂效率。上课过程中的讨论,笔者认为可以是对题目的总结,就如同上文提到的三角函数题目,教师讲完之后留几分钟讨论解题思路,或者是否有新的解题方式供大家参考。课堂即将结束的时候也可以进行讨论,在讲完课之后,让学生讨论这几课的知识点,有什么不会的有些同学可能不好意思问老师,可以先让同学互相交流,及时解决不会的问题,不把问题放到课下。综上,只要教师把握好时间,小组讨论的意义就会最大化。
        结语:学会和其他人进行合作,并且能够交流互相帮助,这也是小组合作的真正内涵所在,小组合作学习不仅能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更能让学生放下学习数学的压力和同学进行探讨,一个小组的同学可能成绩参差不齐,但是每个人的思路都能帮助彼此拓展思维,实现学习上的共赢,最重要的是能够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终身受益。

        参考文献
[1]李清华.高中数学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探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0(07):32.
[2]李海云.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探讨[J].当代教研论丛,2020(03):65.
[3]吴友明.构建高中数学“小组合作、自主探究”课堂的实践——以“对数函数及其性质(第1课时)”为例[J].数学教学通讯,2019(09):20-2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