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微型物理实验顾名思义就是小实验,其具有简单、有趣的特征,微型实验的取材很方便,操作简单,贴近生活,实验现象也很明显,所有学生都可以进行微型实验。随处可见的物品以及场所都可以当作实验材料和场所,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运用微型实验具有积极影响,可以缓解部分学校实验器材不足的问题,提升教学效果。本文就分析了微型物理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作用,并提出了应用策略,充分发挥出卫星微型实验的作用。
关键词:微型物理实验;初中;物理教学;应用分析
导言:
新课标对初中物理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教师就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不能够只重视教授知识,还需要注重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激发他们对于物理学习的兴趣,提升他们的学习效率和效果。
1 微型物理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微型物理实验教学属于新型教学模式的一种,将其运用于初中物理教学中具有比较显著的教学意义,其主要体现在:其一,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初中阶段的学生本身处于叛逆期,在这个阶段,很多学生对学习兴趣不高,尤其是对于学习难度比较大的物理教学,更是缺乏积极性。运用微型物理实验后,通过生活中常见的物品来设计趣味性实验,能够将枯燥乏味的物理知识变得更为生动有趣,学生能够更好地挖掘物理的魅力,学习积极性自然随之提升。其二,能够提升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物理属于一门典型的理科性学习,知识内容抽象性较高。而初中生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转变阶段,很多知识相对于学生而言,理解难度比较大。针对这种情况,运用微型物理实验能够将一些抽象性的内容更为具体化,从而解决思维的局限性,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从而帮助学生完成思维过渡,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其三,提升学生创造思维。在新课程改革当中,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尤为关键,将微型物理实验运用于初中物理教学当中,通过引导学生参与实验的过程,能够更好的培养和锻炼学生创造思维能力。
2 微型物理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2.1 做好实验设备的准备工作
教师在使用微型物理实验开展初中物理知识的教学期间,要想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就需要在开展实验之前做好实验设备的充分准备工作。由于微型实验所用到的实验材料都是由生活中的废弃物组成的,在学生的实际生活中随处可见,因此,教师可以根据所需要的实验将相应的实验设备进行相应的准备,有利于物理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例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摩擦力这一课程知识的教学时,为了让学生对于摩擦力这一知识点的学习拥有更为深入的理解,教师可以将学生实际生活中常见的脸盆、搓衣板和一小瓶水作为实验道具运用到微型物理实验过程中。通过这种方式指导学生进行摩擦力知识的学习,不仅有利于确保教师所进行的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充分调动自己在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中的积极性,对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也有着极大的帮助。
2.2 运用相应的设备进行实验的演示
初中物理教师完成了课本知识的教学之后,为了让学生加深对于所学知识的印象,就可以指导学生通过微型物理实验进行与课程内容有关的实践学习,对于学生实践水平的提升也有着极大的帮助。但是在实验的过程中,由于大部分学生缺乏实验方面的经验,很容易导致自身所进行的实验缺乏效果,不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合理运用。
因此为了对这一问题进行解决,教师就可以指导学生对教师具体的实验步骤、实验操作以及实验注意事项进行严格的观察,并且在开展实验的过程中通过边演示边讲解的方式指导学生进行相应的实验,不仅有利于帮助学生对于实验拥有全面的了解,同时也有利于帮助学生提升在实验过程中的效率。进而教师指导完学生们实验的相应步骤之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投入到实验的过程中,并且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确保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能够规范操作步骤,最终在微型实验中全面地观察相应的物理现象,掌握相应的物理知识,提高物理实验能力,促进学生物理学习水平的不断提高。
例如,教师在对学生们进行与浮力有关课程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将小球、盆子和一小杯水作为实验用的材料为学生进行浮力方面的实验操作。首先教师可以将杯子中的水倒入盆子之中,进而将小球放置在盆中的水中,进而让学生对所进行的实验进行深入的观察,并且指导学生进行相应的实验,从而通过这种方式,指导学生做好实验教学的工作,有利于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所学知识。
2.3 运用微型物理实验,提高学生的能动性
教师要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效果,就需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可以应用微型物理实验,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让他们都可以参与到实验中,加强和学生间互动。当学生遇到困难,教师要第一时间提供帮助,帮助他们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让他们更好的理解和掌握相关的实验知识。比如,在学习“压强”知识时,要想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大气压强,教师就要运用微型物理实验,让学生参与到实验中去体验大气压强,一般的实验是运用马德堡半球实验,要提升实验的效果,教师就要进行一定的优化,基于微型实验,选择马桶拔子作为实验材料,通过在其皮碗边涂上少量水,教师将皮碗边缘对齐,学生在教师两侧从两端朝着中间挤压排气,让皮碗密封,之后朝着两边拉,学生想要拉开存在很大的难度,可以让学生更好的体验到大气压强。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加强学生对于知识的体验,还可以节省实验的成本,可以随意开展微型实验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课堂的氛围。
2.4 实验指导
教师在完成实验演示之后,接下来就需要学生进行自主实验。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由于对知识点掌握不充分以及对实验内容了解不足等各种因素影响,很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从而导致实验不规范或者实验失败。这时候,为了保证学生自主实验效率,教师就需要在学生实验过程中,注重观察学生实验,从而更好地进行实验指导,指出学生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保证实验效果。
例如:如果学生实验过程中出现操作不符合规范的问题,教师应该及时进行纠正,并且指导学生掌握正确地、规范的实验操作方式,保证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实验,从而在实验中获取更多物理知识与技能。
3 结论
综上所述,微型物理实验具有其显著的优势,比如,取材方便,生活中的物品和废弃物都可以当作实验材料,这可以节省实验投入,且不受相关条件限制,可以有效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他们的物理学习兴趣,教师通过运用物理微型实验,也可以对实验资源进行补充,促进课堂教学效率和效果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吴晓辉.微型物理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名师在线,2020(09):41-42.
[2]刘永明.物理实验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9(36):73+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