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各教育界对小学高年级段的语文教学给予了无限厚望,所以新时代要求教师全面培养学生的文本解读能力来提高写作与阅读能力。要在教授知识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团结其他人员的合作创新能力。作为高学段的语文教师,必须要时刻把握这个学习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及时在短时间内找到有效文本解读教学的可行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文本解读;高段;教学;策略
一、小学高段中语文教学文本解读存在的问题
(1)语文的真实韵味不浓
文本解读教学应该体现出传统文化本身的韵味。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要把它独特的个性表达出来,要给学生一种独特的语文感觉和情感体验,在语文所酝酿出的情境中逐渐体验语文所散发的魅力。现阶段大多数的语文老师为了顺利的完成语文教学任务,忽视了语文情感氛围的营造,让学生没有从真正意义上体验到沉醉的审美感知,注重的只有课本知识点的讲解,对文本真实的韵味没有进行细致的解说,学生也只是对重点知识进行勾画记忆。另一方面,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由于高段学生已经进入升学阶段的冲刺期,课堂中教师重学科知识轻语言表达,让语文的学习变得与传统语文的学习有很大的不同,在进行阅读教学时,我们常常会发现,课堂中教师重学科知识,不会轻易的让学生进行语文的口头表达。语文教师认为自己的教学内容就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对学生的提出的问题进行答疑,理解课文的真实含义,这样一来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似乎就完成了。所以,这种语文只注重于对课文本身的理解,不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能够用自己方式表达出来,让语文真实的学习意义没有体现出来,学生也并未对文本真实的情感进行体验。
(2)布置作业单一缺少反馈
在高段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在布置课后作业时,形式太过单调,而且作业布置之后,由于时间的原因,不会积极的进行反馈。阻碍了学生思维的散发。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新课改实际强调的是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进行实际培养,并注重其全面发展的能力。而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小学高段的学生没有更多的时间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导致语文教师在布置语文作业时太过机械。为了实际的提高学生学习的成绩,教师布置的作业任务量往往比较多。所以整个过程更加注重的是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比如,在语文背诵和练习的过程中,总会重复使用一套固定的模板,作业形式不具有新颖性。如果长期使用这种模式对高段学生进行语文教学,不仅学生的创新能力没有培养起来,反而会引起一些负面情绪的发生,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综合发展,同时对课本知识也不会及时的吸收,影响对文本知识的理解。
二、小学高段语文文本解读教学策略
(一)教师要提升自身教学素养
语文教师作为高段语文课堂的主导者,维持着整个语文教学的全过程。首先语文教师要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和文化素养,不仅要认真的准备课堂教学,还要从实际的角度出发思考如何对课文进行细致的讲解,在讲解之前要把学生的思维紧紧地圈置在课堂之上。比如怎样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如何让学生热爱上语文,让学生在享受快乐的过程中学到书本知识。所以做到这些,高段的语文教学老师要把握住学生的心理结构,不断地依照学生的心理发展改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方式。首先,高段的语文教师在写教案的过程中要融入自身的思想意识,不能一味的照搬书本知识,积极地带动学生融入到文本所提供的意境中来。小学语文提供的知识环境本来就是丰富多彩的,作为高段的语文教师,要善于去挖掘课本中的精华。例如,对于古诗而言,借了什么样的景象抒发了怎样的情感,教师在对诗人情感进行体会时要反复的阅读文本,最后将情感传授给学生的时候。采用最便捷最直接的方式,比如视频音乐等富有情感的东西,将文本真实的韵味传授给学生。
(二)注重语文韵味的培养
在小学高段语文教材中,我们可以看到语文书中有许多的经典故事,作为高段的语文教师,不能因为要快速传播知识忽略语文博大精深的精华,要细细的品味语文所带来的韵味。把握课程设置所希望学生学到的思想。例如,在学习《草船借箭》一文时,要把握“借”这一词的真实含义,这个“借”字是否是平时借东西的借字,只是将箭借给对方吗?教师要运用文中这一关键字的优势,带着问题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让学生自己发现作者使用的字的妙处好在。新课程改革完成之后,对我国小学高段语文教学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所以高段的语文教师要紧追时代的步伐,转换自己的教学模式,更加关注学生的自身发展情况。教师一定要针对不同学生的发展现状因材施教,为语文教学的发展融入新鲜教学元素,要让学生善于思考,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发现语文的真实韵味。
(三)重视单元导读,培养单元整合意识
高段语文教师早解读教材时要发现每一个单元编排的特征和方式。每个单元有一个总体开头,都是围绕一个专题把所有的材料整合在一起,简单的几句话就介绍清楚了这一单元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所以教师在每一单元开始授课之前要点出本组的专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组,简短的导语点明了本组的主题—童年的趣事。所以之后的课程。还有语文练习整体上都是依照这一趋势进行的,这有利于学生方便整合自己的思维,也有利于教师明确授课中心,明确文本中所体现的真实内涵。
参考文献
[1]叶守祥. 浅谈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文本细读策略[J]. 活力, 2019(11):114-114.
[2]涂世健.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高年级语文的教学效率[J]. 山海经:教育前沿, 2019, 000(001):116-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