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研究表明,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质量息息相关。小学数学教师只有培养和完善了自身素养才能提高教学效率,进而达到教学目的。本文主要介绍了小学数学教师素养的几个方面以及如何培养和完善小学数学教师素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师素养;培养完善
数学素养是个人能力的一种,是认识论和方法论的综合性思维,是数学教师教学经验积累所得。教学素养能够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使小学数学教师明白教学的目的及作用,也能够促进学生思维开放,使其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一、小学数学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养
1.数学技能
对数学教学效果产生主要作用的是教师综合数学教学能力,也叫数学技能。数学技能包含多个数学综合能力: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的能力、数学思考能力、数学表示能力、数学论证能力、数学交流观点能力等。教师要想达到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提升的效果,各种数学综合能力的具备必不可少。
2.主要数学概念
用多种类型和深度来揭示数学本质的综合便是主要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谨慎选择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做其需要的数学概念如:机会的选择、从属性关系、变化和增长等。由此得出,数学技能和数学概念都是数学素养不可缺少的,教师也只有做到并且做好这两种才能完善其教学能力,达到其教学目的,促进学生学习效率。
二、培养和完善小学数学教师素养的途径
1.提升自我学习能力,促进自身专业成长
21世纪以来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等各方面不断发展,因此逐渐老化的学习方式与日益更新的知识时代要求出现明显差距。数学教师只有立足于创新,不断学习才能跟上时代步伐与现当代的教学思想和技术保持一致,培养出社会栋梁之才。小学数学教师在具备数学技能和教学水平的同时还要努力学习,提高自身教学素养,掌握儿童心理学,增强百科知识,从而抓住学生心理,在教学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做出合理的教学计划。在课下,还要与家长和同事多交流,虚心向同事请教,学习其独特的见解,接受前辈经验以达到自身教学素养的提高。
2.认真研读课程标准,把握课程教学要求
认真研读课程标准,把握课程教学要求,是提升小学教师数学素养、明确数学教育核心目标及数学内涵的重要方法,也是数学课程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步。在此基础上,小学数学教师要结合小学生学习情况,运用打比方、举例子等说明方法使得数学教学内容更丰富,从而对其教育价值和学科价值更容易把握。认真研读课程标准是教师教学中的关键一步,而把握课程教学要求是提高教师素养中必不可少的一项。
通过对小学数学课程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小学数学主要内容是发展学生的运算能力、数学感知、几何知识、空间知识、符号意识等,从而促进其推力能力、思维能力、分析能力,促进学生在数学上的发展。但课程领域中的侧重点不同,如:若想建立学生的数感、运算能力、模型观念、符号意识等需要数与代数领域侧重学习;想要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几何直观能力、几何活动经验等需要侧重学习图形与几何领域。因此,教师只有全面地掌握数学学科,把握好其基本内容、方法,清楚数学的思维特征和数学抽象的核心特征才能更好的传授于学生。而数学建模、数学推理、数学抽象等核心思想需要教师在学习理解的同时用更好的方法表达出来,以至于学生更好理解。
3.善于思考生活现象,积累丰富生活经验
古人云:“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作为数学教师,必须不断学习数学知识。所以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学习与思考要相结合。勤于学习才能进步,经常思考才能发现不足。
教师要想做好教育事业必须做到学习和思考相结合,寻找多样学习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心灵上对其产生钦佩,促进学习效率。
此外,教师不但要丰富自身各项知识还要注重知识的累积。在日常生活中要善于发现知识的存在并加以学习,提高自身知识。例如,在日常生活中遇到数学相关的素材或问题时记录并整理,对其进行研究解答如公交车运营问题:“1路公交车10分钟发一趟,4路公交车17分钟发一趟,那么这两路车在一天中有几次是同时发车的?”把此类贴近生活的问题运用到课堂上让学生思考解答会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也在无形之中把枯燥的数学变得有趣,从而使学生对“最小公倍数”知识点融会贯通。在看电视、报纸、上网时,注意有关数学的信息去学习并思考,如数学比赛,数学改革,数学简便方法运用等,从而使学生在学习的同时了解数学,提高学生兴趣,主动去学习。
4.打破常规教学思路,增强自身教学技能
数学教科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学习知识的依据,但单单运用课本知识讲解会使得课程枯燥无味,学生提不起兴趣和难以理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运用好教学方法,在教科书知识的基础上对其内容进行创新,用别样思维和教学方法达到教学目的。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分小组,鼓励学生以多重角度看问题,多向思维思考问题,积极讨论达到“一题多解,举一反三”的能力。只有掌握多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才能理解数学学科的逻辑性和抽象性,才能在解决问题时更容易方法更多样,不会钻牛角尖,才能在生活中处理问题时有更好的逻辑。由此可知,学生多向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升,需要教师自身素养的提升和创新精神的塑造。
自身素养提升的重要因素是对数学的熟练运用。当前,数学科目在很多领域具有重要作用,也是各门学科的基础,是教育内容中的主要学科,其关联甚广,影响很深。如天气预报的播报就是运用了数学中概率统计的原理,或者在调查报告等方面运用数学图表来表示。小学数学教育是数学学习的基础,想要使学生学会、学通、学扎实,奠定未来社会人才基础,任务十分重要且艰巨。因此做好小学数学教育必不可少。所以小学数学教师要努力提升教学素养,用创新思维解决各种问题,引用多种学习方法,提高小学生学习兴趣。
5.结合信息技术背景,正确处理师生角色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与教学融为一体。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必须与时俱进,处理好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主体性的关系,处理好信息技术和教师主导学习之间的关系,塑造以教科书为基础,信息技术为辅助,学生为主体的数学课堂。并且教师在运用信息技术教学时要灵活,努力创新,从学生思维出发,注重逻辑思维能力培养,使得学生在信息技术中更好的掌握数学知识。师生关系在数学教学中十分重要,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心灵上的愉悦和学习。因此小学数学课堂中的信息技术和教师及学生三者之间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小学生年龄较小,与中学生相比思维及逻辑性有很大差异,但抽象性和逻辑性特点在小学数学中占有很大比例,因此在小学教育中教师起到了重要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学习知识为前提,在学习过程中发展逻辑思维能力,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尊重学生的主体,采取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主动思考,自觉探索知识,提高寻求未知领域的兴趣。随着信息技术深入课堂,数学学习趣味性增加,其数学知识的呈现方式更加符合学生心理特点,增加学习兴趣。使得数学知识形象化,促进了学生的理解,使得数学知识更加贴近生活,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与兴趣,从而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响应了新课程标准的学习目的和方法。
总之,小学数学教师在教育中十分重要,教学效果与其数学素养有十分密切的关系。所以,小学数学教师要努力学习和勤于思考,善于在生活中积累有关数学的经验,增强自身数学能力,善于寻找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学习趣味性,提升自身素养,引导学生努力学习。
参考文献:
[1]蒋鹏飞,郑尚平,李俊一.小学数学教师如何加强数学素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7(26):34.
[2]陈洪珍. 如何提升小学数学教师数学素养[N]. 贵州民族报,2017-05-10(B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