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提升小学数学学困生学习能力是当代小学数学教师必须解决的课题。需要充分认识到学生自身、家庭以及学校和社会等因素都会导致学困生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积极性差、学习方法不科学等现象。针对此,文章提出切实可行的研究策略,以期促进小学数学教学中学困生学习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数学 学困生 学习能力
引言: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深化改革,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水平快速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不断加强,我国义务教育取得重大成就。但是,学生学习的分化现象也越发严重,尤其在小学数学的学习中,出现一批学习成绩难以提高,学习效率较低的学困生。这些不但会影响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还会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如何摆脱这一教学困境,帮助学生学习能力提升和健康成长,俨然已成为小学数学教师不得不考虑的课题之一。
一、小学数学学困生形成的主要原因
(一)学生自身原因
通常而言,小学阶段学生正处于心理和生理成长发育的过程,自身对周围世界的认知存在一定障碍,因此在小学数学知识的学习、理解和转化等方面均存在困难。同时又因为小学阶段的学生注意力集中程度较低,学习兴趣并不强烈以及意志力方面的欠缺等原因。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困难。
(二)学生家庭原因
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是课堂的学习,更重要的是课后的复习、预习和练习。在课堂学习中教师可以起到督促鼓励学生学习的直接作用,但是在课后学习中教师的影响力便会下降。此时起到直接督促作用的角色应当是家长,但现实是学生家长由于自身工作、知识水平限制、沟通方式单一等原因,并不能很好的扮演学生家庭教师的角色。故而使得学生学习问题不断积累,最终导致学困生的形成。
(三)学校及社会原因
在现阶段的教育体制下,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是学生的考试成绩,这一点严重遏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自我魅力的张扬。此外,教师难以做到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在某种情况下会导致学生学习问题的恶化。最重要的是心智尚未成熟的小学生面临着社会上电子产品、游戏、网络等诱惑,分散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专注度。从而影响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导致学困生的出现。
二、小学数学学困生的表现
(一)学习态度不端正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发现,学困生有一个共同的特性是学习态度不端正。学困生并没有对学习形成正确的认知,其学习往往是在教师、家长或者学校的强烈敦促下进行的,同时这些学生关注的并不是数学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只是简单的数学任务完成情况,甚至有些学生故意违反教学秩序拒绝完成数学作业。这些现象背后均具有明确的指向性,即学困生的学习态度不端正。
(二)学习积极性较低
对于小学数学的学习,首先需要充分理解教师课堂所讲授的知识内容,寝室需要课下加以巩固消化提升。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困生学习积极性极低,主要表现为数学课上不认真听讲,甚至翻看其他课外书籍,课下从来不会预习和复习,甚至连作业都不愿完成。这不仅是学习态度的问题,更是学习积极性的问题。
(三)学习方法不科学
在所有的学困生中,现在这样的一类特殊群体,这些学生既拥有端正的学习态度,也具有较强的学习积极性,但是这些学生的学习成绩较差。研究发现,主要是因为这些学生的学习方法错误,不符合自身实际学习情况,也不符合小学数学的学习要求。对于这类学生,教师只需稍加引导便可以快速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学困生学习能力的提升策略
(一)立足生活,端正学生学习态度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生活中常见的例子,将数学理论知识和生活联系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对数学的基本认知,帮助学困生认识到数学学习的重要性,起到端正学生学习态度的作用。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中,以《负数》这一课时的实际教学为例。负数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完全陌生的概念,但是教师可以从生活出发,帮助学生理解认识负数。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选择两位同学和教师并排站立,然后发出指令让两位同学都向左边跨1米,此时询问同学教师和台上这两位同学的距离以及这两位同学之间的距离,学生回答后,再发出指令,让左边的同学往左1米,右边的同学往右1米,再次询问距离问题,此时便可以引入负数和坐标轴的概念,并让学用图形来描绘师生三人位置的变化,在学生绘制坐标轴时,教师需要观察提醒学生注意坐标抽的三要素。如此便能很好的将生活和数学结合,帮助学生重新认识数学。
(二)丰富教学形式,激发学困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学困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学习兴趣低下,为此教师可以丰富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改进教学方式,在数学课堂中合理设计游戏环节以及向学生讲授吸引有趣的学习知识等教学形式都可以调动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的实际教学中,以20以内加减法这一课时的教学为例。教师则可以适当的采用游戏教学的方式,比如在巩固学生20以内加减法学习效果之时,就是可以通过扑克游戏教学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游戏开始前,教师选择学困生作为游戏主体,两两一组,每个小组各自选择对手进行游戏,一个小组可以抓5张牌,然后让对手随机抽取两张牌并且计算这两张牌的点数,率先计算出来的小组胜利可以获得对手的这两张牌,最后通过层层比赛,角逐出手中牌最多的三个小组。为了进一步增强趣味性,再要求这三个小组共同进行比赛。最终通过游戏增强学生学习兴趣,达到复习20以内加减法的目的。
(三)运用合作学习法,优化学生学习方式
合作学习法的目的是要实现教学主体的转变,使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学习小组或者学习团队之间的相互交流和沟通,增强学生之间了解程度,培养学生自我思考和自我分析的本领,从而引起学生反思自我学习方式存在的问题,优化的学习方式,提高学困生小学数学学习的效果和质量。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的实际教学中,以《统计和概率》这一课时教学为例。教师需要有目的的将学困生分配在各个小组,同时也需要保证各个小组综合实力的均衡。学习小组分配完成之后,教师需要分配学习任务,提出问题2个点可以连成一条线段,3个点可以连成三条不相同的线段,那么请问n个点可以连成多少条线段?在各个学习小组进行讨论学习五分钟后没有给出答案的话,教师将各个小组的学困生召集出来,并且告知他们解题思路是“3个点可以连成1+2=3条线段,4个点可以连成1+2+3=6条线段,以此类推”,让学困生回到各自的小组传达解题思路并参与讨论。在这一过程中,学困生得到了应有的重视,且通过小组讨论帮助学困生认识到各个同学学习思考问题的方式,这些将启发学困生优化自身学习方式,提升数学学习能力。
总结:综上所述,教师可结合运用合作学习法,优化学生学习方式、丰富教学形式,激发学困生学习兴趣等策略。开展相应学习计划。
参考文献:
[1]梁秀彤.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困生学习能力培养的几点体会[J].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9(2):105-105.
[2]陈兴宗.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困生学习能力培养的几点体会[J]. 当代家庭教育, 2019, 000(014):P.141-141.
[3]桑志英. 提高农村小学学困生数学成绩的策略研究[J]. 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 2019, 000(0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