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高策略

发表时间:2020/8/1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3月第8期   作者:李英
[导读] 在本篇文章中,笔者根据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经验谈一谈如何高效地教学,并且加以详细阐述。
        摘要:新课改理念下,广大教师一直秉承“课堂是教学核心”的理念,重视课堂教学活动,并且提出了一些新策略来凸显学生课堂主体地位,使之能够对课堂学习产生浓烈兴趣,并在获取知识同时提升综合素养以及创新思维。在本篇文章中,笔者根据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经验谈一谈如何高效地教学,并且加以详细阐述。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教学策略
        在新课改不断推进和发展的进程中,广大教育工作者也逐步转变了教学理念和策略,将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凸显作为教学目标之一,在不断实践中探索出多种教学手段,有效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以及提升其学习效率。初中数学是一个关键转折点,是小学数学的延伸和高中数学的基础,因此得到了数学教师的重视,他们通过各种手段来组织课堂教学活动,为学生打造出高效的数学课堂教学环境,促使他们积极投身到数学学习中去,提升数学综合素养。
        一、设置适当的情境,激发学生内部动机
        随着初中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涌现出很多教学策略,情境教学法就是其中一个,得到了很多教师的青睐。数学是初中阶段学生必修的科目之一,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十分重要,数学教师尝试将情境教学法应用在课堂教学中,使得数学课堂不再单调与乏味,同时激发了学生内部深度学习数学知识的动机,并且积极投身到数学活动中去,对提升自身数学学习效率十分有益。
        例如,学生在学习“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内容时,初中数学教师利用多媒体呈现出很多组的三角形,有的是等底不等高的三角形,有的是等高不等底的三角形,并问道:“同学们能够找出这几组三角形中有几组是完全相等的三角形?”学生立即根据自己的知识认知水平解答问题,并对正确答案充满了期待,教师根据他们的回答继续问道:“你们是如何判断出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呢?”学生各抒己见,有的说可以通过测量三条边的长度来判断三角形全等,有的学生则表示自己凭感觉得出的结论,数学教师以此来带领学生共同探究三角形全等判定定理。初中数学教师在课堂中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不仅能够促进学生内部动机的提升,还能够引导他们积极投入到课堂学习氛围中,使之学习效率不断提升。
二、实施个性化教学,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新课程改革中除了重点凸显出学生课堂主体地位外,还大力倡导广大教师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并鼓励他们应用个性化教学方式展开教学活动,促使各层次学生学习水平和潜能得到深度挖掘。初中数学是一门能够拉开学生差距的基础学科,很多学生由于小学数学基础的不同以及自身思维方式和成长环境的不同,在学习数学知识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表现也不同,初中数学教师可以通过实施个性化教学,促使学生学习主体作用以及数学学习效率的提升。


        例如,学生在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内容时,初中数学教师首先通过所有学生所熟悉的电影院座位问题引出有序数对的概念,促使学生知道一些位置可以通过两个数所组成的数对表示,激发其学生数学学习兴趣。随后,数学教师开始讲授平面直角坐标系,并且根据所有学生数学学习水平进行分层教学,促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在课堂中理解和掌握横坐标、纵坐标以及象限等概念,并且组织小组合作教学活动使之能够自主地在坐标系中标记某点或者根据坐标快速判断某一点的具体象限。学生在个性化数学教学氛围中的学习积极性都很高,自主性也很强,愿意主动地分析与解决问题,进而有助于他们自身数学学习效率的提升。
        三、多维度评价学生,增强学生学习自信
        课堂评价是为了全面了解和分析学生学习结果,促进学生不断进步同时促使学生改进教学方法,因此很多教师非常重视课堂教学评价。在数学新课标指导下,初中数学教师可以尝试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在授课过程中多维度地评价学生,促使学生能够根据教师及时的评价更好地认知到自己学习效果,进而努力改正缺点和发扬优点,从侧面逐步增强了学生数学学习自信。
        例如,学生在学习“不等式及其解集”内容时,初中数学教师通过列举出例题“一个人驾驶匀速行驶的汽车由甲地开往乙地,在十点钟时距离乙地还有50千米,如果他想在十点四十前到达乙地,问车速需要满足什么条件”,学生看到题目很快联想到路程与时间、速度的关系,有的人很快回答道:“可以利用路程除以速度等于时间的方法进行解答!”教师鼓励道:“很棒,思路非常正确,那如果实际车速大于这样计算出来的速度是不是也可以满足十点四十前达到这一条件呢?”学生点头表示认可,并且展开思考,并提出了只要大于计算所得的结果即可,数学教师借助他们提出的答案引出了不等式及解答不等式的方法,使之对数学学习充满了自信。
        一言蔽之,初中数学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过程中一定要秉承新课改理念,借助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开展多彩的教学活动,有效激发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以及数学素养的形成,为未来发展铺平道路。
        参考文献:
        [1]徐凯.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高策略[J].文理导航(中旬),2015(7):28-28.
        [2]张伍言[1].试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策略[J].基础教育研究,2013(5):34-3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