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众所周知,小学教育在整个教学阶段起到夯实基础的重要作用,对于学生终身发展产生一定影响。尤其是德育教学,关乎学生道德素养和“三观”的形成。在固有理念的制约下,西藏地区的小学德育教学还存在诸多问题,人们对其关注度不够。目前,网络化教学开始普及,但是由于西藏地理环境以及技术条件的限制,使得其在运用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足,难以实现网络的全面建设,不利于突出技术优势。针对这样的现象,西藏地区的小学德育必须因地制宜,选择网络环境较好的学校进行试点,并进一步完善教学内容,找准教学的重点,提高德育教学的整体质量。
关键词:网络环境;小学德育;影响;对策;
引言
随着社会科学及经济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网络平台及计算机系统已经逐渐成为教育的主要辅助工具,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小学教育的创新改革,为学生及教师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拓宽了信息获取的渠道和方式。但从另一方面来讲,网络平台中的信息数据质量参差不齐,也没有经过严格的筛选,而小学生对其的判断能力较差,如果教师不加以引导,久而久之,学生会受不良思想的侵蚀。基于此,对网络环境对小学德育的影响及对策的探讨,意义重大。
一、网络环境对小学德育的影响
(一)网络环境对小学德育的积极影响
小学德育课程是一门必修课,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对于树立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正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网络文化对小学德育教学的影响是深远和持久的,它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加宽广的舞台,让孩子们去探索奇妙的世界,打开知识的大门。在网络环境下,德育教学的方法、手段也在持续更新,教师可以利用新媒体形式展现多样教学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学生之间也可以借助网络,彼此沟通,互动交流,表达意见,为德育学习提供新的模式。[2]网络化环境还能为小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学习资源,让小学教师在进行德育工作时可以有更多的选择,有利于学生视野的开阔。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推动我国进入信息化时代,日后无论是在学习还是生活中都会接触到大量同互联网相关的东西,所以依靠网络环境对小学生实行德育工作也是为小学生日后的学习生活铺路。而且依托网络环境,小学教师可以让德育内容更生动形象化,可以通过短视频播放同德育内容相关的片段来吸引小学生注意力,让小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德育中去,配合教师展开德育活动,提高德育工作的有效性,使小学生得到更多样化、个性化的培养机会。
(二)网络环境对小学德育的消极影响
(1)网络信息的良莠不齐,导致学生价值现的扭曲
网络上的内容负龙混杂,比如现在很火的抖音快手等娱乐性软件,很多用户都是小学生,他们的分辨是非的能力比较弱,很容易被一些带有不良信息的视频吸引,从而模仿视频里的内容。(2)学生对于网络的依赖。因为现在很多小学生都在使用手机,加上有时候父母对于学生玩手机不加管制,导致很多小学生整日沉迷于游戏和网络中。
二、网络时代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开展面临的主要困境
(一)班主任德育理念滞后
根据相关的调查研究可以看出,小学阶段的班主任在教学理念、教学模式上具有一定的片面性,而其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通过长期的教学活动所积累的经验,这样的观点不易改变,也缺乏一定的突破创新。具体而言,大多数小学班主任认为现代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无法对学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反而会对其思想价值观念造成不良的影响,甚至有的班主任对网络技术有一定的抵触情绪,久而久之,德育无法与信息技术及网络技术形成有效融合,也就无法共同推动教学工作的有序开展。
(二)教学内容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
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使得我国的信息数据更新周期不断缩小,在这样的背景下,德育的相关工作重点也应当随之变化。对于教学而言,知识内容会不断更新完善,但是根据相关的实践调查研究我们可以看出,大多数班主任在开展德育工作时并没有将网络技术融入其中,没有对网络德育活动进行系统科学地把握,其主要内容也没有凸显出时代性和完善性。
三、网络环境强化小学德育的策略
(一)在网络环境下建立学习主阵地
德育学习主阵地是网络环境下一大特色,也是实现高质量教学的有效办法。网络环境下的信息资源丰富,知识多元,为教学发展提供了诸多可能。因此,小学德育学习要以此为切入点,建立学习主阵地,抓住关键信息。其一,要顺应时代特征,建立信息交互平台,开设德育教学热点专栏,营造良好的德育环境氛围。比如,可以在网络系统中设立德育在线阅读专栏,定期向学生推送一批优质文章,对学生的道德思想加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其二,教师要突出网络优势,对学生加以积极引导。比如,举办网络道德知识竞赛,对学生的道德情况加以全面了解,然后再结合实际有针对性地实施教学;三是,要充分凸显中国传统节日的特色,抓住国庆节、端午节等时间节点,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对学生德育思想做出积极引导。例如,在端午节来临之际,给学生讲讲屈原的故事,谈谈爱国思想,并让学生写写心得体会。
(二)加强教师自身的网络素养,凸显学校网络德育的时代性
小学教师在教育学生形成良好的网络道德的同时,应注重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因为,小学阶段的学生在学校接触最多的人就是教师,因此,教师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是必不可少的。在日新月异的今天,网络上的新思维,教师如果不及时与时俱进,那么,教师与学生就会出现沟通上的障碍。鉴于此,小学教师除了掌握网络上的知识,还应尽快学习和掌握计算机技术,借此提升自己的信息素养。信息素养已经是教师适应网络社会的基本素养和走进网络社会的“通行证”,良好的教师信息素养是学校开展网络道德教育的必要条件,是学校实施网络道德教育的关键性因素。
(三)不断提升学生网络安全意识
在应用网络手段进行德育教育期间,需要不断提升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提高学生对于网络法律的了解以及掌握,科学参与到网络环境中,这样才能更好的提升德育教育的质量。我国的网络管理法律体制一直在不断完善,但是因为网络变化莫测,所以体系中还存在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正是因为如此,很多不法分子利用法律漏洞誘导小学生,所以需要不断提升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让学生真正意识到网络存在的危险。
结束语
总的来说,网络环境是新兴环境要素,也是小学德育教学更高效教学的基础。结合目前的教学特点,教师应该对德育教学给予重视,营造网络大环境,明确网络环境的特点和优势。结合实际开展德育教学,突出技术优势,完善教学手段,聚合各方力量。只有如此,才能彰显网络技术特点,才能营造良好的德育环境,才能实现高质量教学。
参考文献
[1]光明霞.网络环境对小学德育的影响及对策[J].西藏教育,2020(06):61-64.
[2]贾兴平.网络时代小学德育工作策略[J].甘肃教育,2020(06):21.
[3]黄志利.谈网络背景下的小学德育教育[J].中国新通信,2020,22(01):189-190.
[4]杜久德.网络时代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C].天津电子出版社有限公司.新教育时代教育学术成果汇编.天津电子出版社有限公司:天津电子出版社有限公司,2019:73.
[5]严述.网络环境下小学德育的实效性探究[C].中国教育学会成都未来教育家延伸项目组、成都市陶行知研究会.成都市第三次“未来教育家论坛”论文集.中国教育学会成都未来教育家延伸项目组、成都市陶行知研究会:成都市陶行知研究会,2019:8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