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信息化、大数据时代的飞速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进步,我国对于基础教育的质量提升要求越来越高。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将学生心理健康有效的融入于德育教育中,成为了当下社会热议的话题。小学阶段作为人生启蒙教育中最为重要的时期,对于德育教育及心理教育应当予以高度重视。
关键词:心理健康;德育教育;融入
现如今,我国正处于素质教育的转型阶段,然而无论是家庭还是社会,普遍对素质教育的具体概念及内容缺少客观的了解、正确的认识。部分学校对于小学阶段的教育仍然停留在传统化的应试教育时期,仅仅重视学生的成绩,忽略了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及心理健康教育。本文论述了当前心理健康教育在德育中融入的重要意义,继而分析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并提出相关的融入措施。
一、心理健康教育融入于德育的重要性
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教育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教育领域,想要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于德育中就必须要将学科原有的界限打破,对这两种学科进行对比研究的同时,找出二者之间存在的相同点,进而科学有效地开展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针对此现状,若在长期的发展变革及强化思想教育中改进,推进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德育工作有着尤为重要的意义。
1、教师可以全面、客观地了解学生。小学生的心理、思想、逻辑的发展正处于起步阶段,此时在心理健康教学中融入德育的相关内容,可以纠正小学生对生活、对人对事的错误认知,还可以让教师更好地掌握学生的心理动向,从学习之外的角度来认识和了解学生。在心理健康的课堂上,以心理活动来观察学生的变化,往往通过语言、行为能够一定程度地映射出学生的内心状态。如果一个学生在和其他同学游戏、交谈的时候,对他人一句无心的玩笑话过于在意、耿耿于怀的话,则说明这个学生内心太敏感,也许会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成长。教师在德育中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学生会对自己的行为举止、性格特点形成初步感知,教师也会更加客观地看待学生的行为。
2、有利于德育的顺利开展。现如今仍有学校的德育依然沿用灌输的模式向学生讲理论、讲道理,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心理、性格特点,被动地接受教育很容易引起他们的叛逆心理,即使明明知道老师讲得有道理,但是在行为上却表现得不予接受。基于这一点考虑,教师应无形中将心理健康的内容融入到德育中,摒弃传统的简单灌输的教育方式。为此,我校定期开展心情整理日的活动,通过疏导、宣泄等调节情绪的方法,让学生愿意敞开心扉和老师沟通。如此一来,教师的角色很容易发生改变,变成朋友那样为学生排忧解难,学生感受到了心理上的平等,自然会放下心理防线,愿意主动地改正自己不好的行为和思想。
二、心理健康教育在德育中的融入现状
1、德育中心理健康的融入缺少指导性,两者的学科不同,从中寻找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共同之处,用二者的相同之处作为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的衔接点,从而避免心理健康教育融入的突兀。
2、个别学校缺少整合不同学科的教育工作者,部分德育教师在心理学领域并不专业,平时没有处在教育一线,和学生的相处较少,师生之间互不了解,关系生疏,仅是德育的开展就受到阻力,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入更是无从谈起。还有的学校让新教师担任德育教师,他们的确有知识基础,但是实践经验严重不足,也无法很好地给予学生心理辅导。
3、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入缺少环境支持,小学里只有在一线教育的教师才懂得如何在德育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人力资源的匮乏一定程度让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融合融入受到阻碍。
三、心理健康教育在德育中融入的措施
1、在实践中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于德育中
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融入应以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为基础。就小学而言,传统的思想品德课程主要以传授思想理论知识为课堂核心内容,教师在此基础上可将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融合到课程的教育体系中。在其他学科中,也应加入学科育德的内容,并根据学校情况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本学年,在朝阳教委及中科院心理所的大力支持下,朝阳区开设了《积极乐观》心理课程。从假期的教师培训,到本学期的讲授课程,无一例外都是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在学生的日常学习中。通过课堂的主渠道引领,能够更有效的将德育融入于此。教师可以运用适当的方式将怎样与人交流、如何以正确的价值观审视自己,悦纳自己等内容纳入到课堂中。还可以采用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根据学生的性格特征,采用心理健康统计调查对学生进行分析,通过对学生的调查分析,更加有目的性地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的相关活动。我校特设心理健康指导课程,加大对道德教育的宣传力度,全面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2、在学生日常生活中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于德育中
想要将德育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更好地开展,教师必须走进学生的生活,关心其生活,了解学生的个人生活习惯和规律。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开展各种课余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体验生活,感受德育学习的快乐。如以小组、班级为单位,开展有关德育生活化的讨论,组织和指导学生走进生活,探究、思考人生发展的道路,感悟生活中的欢乐和苦恼。我校曾经开展过“职业体验”、“参观牛奶加工厂”等社会生活实践,引导学生进行角色体验和岗位锻炼,在相应的角色活动中自觉履行角色义务,进行道德上的自我修养与完善。多年来,我校重视德育工作的开展,将德育融入于学生每一天的生活和学习中。与此同时,我校的心理咨询室为同学们全天开放,遇到任何无法解决的问题都可以到心理咨询室寻求老师的帮助。有时候,只是一件非常简单的小事,在心理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够学会客观的处理矛盾点,并了解事件当中的德育知识,很好的做到了在心理健康学科中育德。
3、家校共同配合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于德育中
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两个生活环境就是家庭与学校。要顺利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的融入,就要将学校与家庭整合到一起。教师要多与家长交流,掌握学生在家庭中的成长环境及表现。比如,教师要了解到学生与父母之间相处是否和谐、家庭对孩子的影响及孩子的成长状况等。我校多次组织主题班会,请家长谈一谈对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融入的看法。还定期举办相应的亲子活动,通过活动,让家长与学生共同合作,让家长更加了解自己的孩子,教师也可从中了解到家长与孩子间的相处模式,从而与家长共同指导孩子的品德及心理。不仅如此,学校还为家长定期进行有效的培训,不仅让孩子能够在学校这个和谐的大氛围中健康成长,融入德育,同时在家庭的潜移默化下,茁壮成长。
四、总结语
在现代化教育中,提高德育教育工作效率的方式多种多样。从心理健康教育的角度出发,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才能进一步提升小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心理健康教育在德育中的融入,是素质教育不断推进的必然结果,只有德育和心理相互促进、相互融合,家、校、生之间相互理解和支持,学生才会获得身心的健康成长,形成健全的人格。
参考文献:
[1]孙剑.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合在小学德育教学中的经验分析[J].北方文学(中旬刊),2016(3):186,188.
[2]赵广,汪振德.浅谈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的整合[J].西部素质教育,2015,1(18):17.
[3]温朝明.以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德育教育的时效性[J].科教文汇,2011(29):199-200.
[4]李绪臣.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合在小学德育教学中[J].教育教学论坛,2012(40):277-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