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各行各业都在进行深化改革。美术课程作为教育行业的一门基础课程,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也在不停的进行改进。在现在的美术新课标中,其内容有了很大的变化,体现出的最主要的改进是要调整课堂教学模式,加入欣赏式教学,将呆板的课程氛围活跃起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美术欣赏课的有效性。本文通过探索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灵活运用现代化科技手段,让美术与生活相结合,详细论述了如何提高小学美术欣赏课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美术欣赏课;有效教学;分析研究
导言:
美术欣赏是小学美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然而,美术欣赏课程在教学中占比长期偏低,部分教师倾向于将教学重点集中于理论教学与实践探索环节,忽视了欣赏课程的重要作用。美术欣赏是小学美术教育的基础,美术欣赏课的构建对于学生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1 小学美术欣赏课教学的重要性
美术欣赏是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这种能力并非一朝一夕可以成就的。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是未来的希望。我们应该从娃娃抓起,从小学美术课开始培养,逐步树立学生的审美观,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小学美术欣赏课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美、发现美、创造美,从而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培养成正确的审美意识,不断提高自身的审美力,开阔自身的视野,是自身素质进一步提高。
2 小学美术欣赏课有效教学的具体措施
2.1 教学课前的充分准备
在小学美术欣赏课程中,会因为学生对课程的不够重视而导致学生的回应少和教学陷入被动状态,严重情况导致教与学都备受阻碍等。同时也存在教师准备不够充分的影响因素,因为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情况很容易被教师影响,课程的内容设置与教学方式,都将直接影响学生的知识接收和理解。因此教师需要对学习的课程进行全面掌控,才能对学生进行正确和清晰地引导。例如:教学雕塑作品时,教师要对校园内的雕塑品名称和位置等进行熟悉。教学剪纸前,教师可上网寻找一些优秀的剪纸作品视频,自己动用实践后,结合学生的特点教导学生进行制作。只有教师提前做足准备,授课过程中才能吸引学生的兴趣与提高学习热情。
2.2 让学生设计作品和展示
美术欣赏课程上让学生对自己作品进行设计和展示这两个方面非常重要。一来可以让学生对学到的知识进行巩固,二来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的设计想法进行明确,还可以在作品完成后让学生进行分享和表达,让学生对课程的学习意愿为积极主动。教师需要以学生的立场和角度来设计课程内容和环节,因为学生需要不断地鼓励和展示交流,才能够提高其学习质量。另外课程上教师需要不断拓展学生的视野,可以在网络上搜集一些风格不同的作品供学生学习和欣赏,因为小学生的欣赏能力和表达能力已经初步建立和形成,但是对作品的质量及其宣染力的观察和感触能力需要不断地进行培养、提高和挖掘。
2.3 对学生进行多元化的情境引导
对学生的美术欣赏教学可以进行积极且有效地教学导入方式,而且这种教学方式非常必要,因为美术欣赏完全需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如现在的电视广告,可以发现,每一个广告并不仅仅是对产品进行实际说明,而是为自己的设计想法设计一个意境进行表达,用故事的新奇性打动观众、或者通过明星代言时的画面美感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等。而美术欣赏课也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和画面表达力。
例如,笔者在上“草丛中”这节课时,让学生发挥想象力用各种的方式表现草。
于是,有的学生用锯齿线条来表现一片草地,显得非常简约;有的学生用笔自下而上甩出一根根顶部非常尖而且比较虚的线段来形象地表现出草尖;有的学生则采取写实的手法,运用线条勾勒出青草的轮廓,并运用排线来表现青草的背光面,使青草的形象显得非常立体和真实。然后,笔者又安排学生分组讨论青草的画法。于是他们发现用锯齿线条画的草丛最简约,有一定的设计风格和装饰效果,适合在设计和速写过程中使用;用笔甩出来的线段能充分表现草丛中草尖的轻柔,而且其同一方向的倾斜还能表现出风掠过草丛的感觉,适合画大面积的草丛;而用写实手法表现的青草最逼真,但是绘画过程较为复杂,而且需要比较扎实的素描基础,所以比较适合表现单独的根小草或草丛的局部特写。在训练过程中,学生们不仅熟悉了线条的绘画,还了解了线条的不同表现手法,从而在绘画方面有了一定的进步。总之,线条是绘画的最小组成单位,教师可以结合教材的具体内容对学生进行训练。
2.4 使学生对“美”有一定的发现力
美术欣赏课不只是让学生对美术作品有鉴赏能力,还需要培养学生对“美”的发现能力,从而在生活中对“美”的事物都具有清晰的认知力和洞察力。比如在《星月夜》这幅画中,梵高并没有运用写实的手法,而是用一根根线条表现星空,使星空产生了奇幻的艺术效果。可见创造力对于艺术创作的重要性。那么教师应当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呢?笔者认为,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美术教材,让学生在绘画实践中训练创造力。比如,在“这个地方有点怪”这节课中,笔者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想象自己理想中的家园,并且融入奇特的想法将其呈现在画纸上。于是有的学生画出了上百层的高楼,将自己的家安在了顶层,能够俯瞰整个地球;有的学生则画出了温馨的家,小院里有樱花,有小亭子,还有荷花池;还有学生画了现代化的家园,房子下面有轱辘,可以随意移动,并随着阳光的强弱而改变方向,体现了极高的科技化。通过笔者的引导,学生的想象力得到了锻炼,因此教师应当充分挖掘教材,有针对性地进行创造力的训练。
2.5 在学校举办展览等活动
收集各班级学生的作品并组织相关展览和竞赛活动,还存在一定的地域局限性,也不能对文化气氛进行充分的营造,因此,可以扩大范围,搜集全校园的作品进行展览,举办相关的展览活动,或者与外界学校一起组织,可以增进学生间的交流和团结意识,且能够升华学生的视野宽度。
2.6 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作为一名美术教师,需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外,还应该不断地对自身的人文意识及人文素养进行提高,因为在美术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也是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教师对学生有榜样的作用,那么更加需要以身作则。
3 结论
总之,在“以学生为本”的新课改形势下,实施美术欣赏教学,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美术课程的兴趣。通过将美术课程与生活场景紧密联系、将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与美术欣赏课关联起来,将“美术欣赏”这一较为薄弱的教学方式彻底改变,有效提高了小学美术欣赏课的教学效果,提高了学生们的艺术审美能力,从而引导学生们逐渐步入艺术的殿堂。
参考文献:
[1]王园园.解读小学美术欣赏课:读《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有感[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8(01).
[2]杨晓丽.美术欣赏课运用信息技术的研究探讨[J].小学生(教学实践),2019(10).
[3]张建丽.驻足欣赏,成就精彩:浅谈小学美术欣赏课教学[J].美术教育研究,201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