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问题既是教学的出发点和主线,也是教学的终点和延伸。问题的提出和解决不仅是为了提高知识,更是为了引发更多的新问题,从而激发思维,激发创新。问题情境的创设对高中物理新课程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对高中物理问题情境的创设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中物理;问题情境;策略
前言
创设问题情境的本质是揭示事物的矛盾或引起主体的内在冲突,动摇主体认知结构的平衡状态,从而激发思维,激发内在动力,使学生进入问题探究者的角色,真正参与物理学习活动,达到掌握知识、培养思维能力、培养科学素养的目的。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随着教学手段和方法的不断创新和更新,高中物理教学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在教学过程中,高中物理问题情境教学法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对物理教学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一、教师可以创设生活化问题情境,做到知识和生活的结合
物理学是一门与生命密切相关的学科。它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因此,高中物理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立足于物理教材,紧密结合生活,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物理的价值。激发学生积极学习物理的兴趣。例如,在第15章交流电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生活的实际出发来理解交流电。在日常生活中,家家户户都需要用电,尤其是装修新房时,都会布置电路。教师可以将这一问题情境引入教学中,让学生在布置电路时仔细回忆一些具体情况。当学生第一次遇到这个问题时,他们会有很多问题。教师应详细回答问题。这样,让学生感受到物理课堂与生活息息相关,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物理知识的实用价值。激发学生积极学习物理。
二、教师可以创设趣味性的问题情境,增添课堂乐趣
心理学家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告诉我们,只有让学生理解学习的意义,才能进行认知活动,激活学生的思维。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用有意义的问题引导学生,让学生充分理解问题的含义,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在讲授“牛顿第一定律”时,会产生这样的问题情境:一辆静止的汽车放在桌子上,如何使汽车移动?问题设计的目的是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他们用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来理解问题。因此,老师用静止的车轻轻地把车推到桌子上。汽车立即从静止状态变为运动状态,并在行驶一定距离后停止。此时,继续追问一个问题:为什么车越来越慢?为什么停了?如何保持汽车行驶?实践证明,这样的问题可以促进学生的思维进一步思考,直到他们意识到摩擦的存在使汽车静止不动,这样学生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三、教师可以创设实验性的问题情境,让物理知识变得直观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学科。在实验教学中,学生要在实验过程中独立地提出问题,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能够自主地提出问题。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可以学会如何理解实验现象,总结实验规律,从而形成自我反省的习惯。
通过不断的独立提问,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进行“验证机械能守恒”实验时,首先要仔细观察实验,学会从实验过程中提出自己的问题。在实验中,学生发现动能的增加总是等于势能的减少。为什么会这样呢?因此,通过实例分析,学生可以了解势能与动能的定性关系。这种实验过程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
物理教学不是简单的理论教学,它是一门理论联系实际、实践性强的学科。因此,物理教学的目标是通过物理实验创设问题情境,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实验教学中,物理教师应根据具体的实验场景提出与实验有关的理论知识,以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例如,物理教师在讲授“电容器与电容器”时,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提供相应的实验设备,使学生能够自主设计实验方法,通过个人实验了解和掌握影响电容器电容尺寸的因素。
四、教师问问题要循序渐进,让物理课堂呈现出思维性
现代教育理论告诉我们,不断优化教学手段是教师教学的艺术。我们知道高中物理知识是抽象的,许多知识不能仅仅通过人的感知获得,所以学生很难理解。因此,如何突破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是教学中需要解决的问题。问题教学法作为促进物理教学发展的有效手段,在牛顿第一定律教学中,如何理解力与运动的关系是这一部分的重点和难点。传统的教学方法是直接告诉学生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而学生只能背诵课文内容,因此很难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本质突破教学难点,我们可以用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来追问:我们经常遇到的情况是什么当我们在车内时驾驶员突然刹车,但不难发现,当汽车急刹车时,汽车仍会向前行驶一定距离。为什么?这个问题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学生有亲身经历。当我们谈论牛顿第一定律时,学生可以很容易地理解牛顿第一定律,这不仅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而且有效地突破了教学中的难题。
结语: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先进的现代教学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为传统教学模式注入了强大的动力,极大地提高了教学质量。因此,物理教师可以适当运用现代教学技术创设问题情境,提高教学效果。例如,物理教师在讲授“行星运动——开普勒第三定律”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制作教学课件,通过课堂演示营造相应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抽象概念和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总之,问题情境的创设必须建立在对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教材内容进行全面、科学的分析的基础上。物理与现实生活、实验、物理史等知识相结合,使许多学生对物理更抽象、更深刻,更直观、更容易接受。同时,更便于对教材内容中具有能力价值和情感价值的知识进行深入分析和挖掘。只有将这些知识作为语境材料,创设问题情境,才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教学实践证明,物理问题情境的合理创设使学生教与学同步,情感共鸣,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从认知需求转向情感需求,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很大的发挥,这对提高课堂教学的整体效率有很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玮.新课标下高中物理问题情境的创设与实践研究[J].学周刊,2018(13)
[2]刘丽华.高中物理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研究[J].学周刊,2018(27)
[3]杨恩红.高中物理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分析[J].品牌,201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