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为保证农村电力资源的正常使用需求,满足电力资源稳步供应,减少因三相电流幅度值不相同引发电力故障的事故,实现社会生活和农村经济发展结合,以低压电网络高效科学的管理为目标,本文以对电网三相不平衡为基础,在科学严谨的工作条件下,对电网三相不平衡下农村低压电治疗进行深入研究与讨论,给出具有建设性的建议,保证农村低压电网正常工作。
关键词:电网治理;三相不平衡;农网
引言
农网电力建设工程是我国当前设施体系建设的重要基础,其在农村经济进步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国家凭借农网低压电治理为奠基,促成农村区域建设研发活动的进展,当下,我国农网低压电治理工作收获颇丰,农村电力系统网络覆盖面积达国土总面积的80%以上,售电量也凭借着1200亿KW/h以上占据全国总售电量的半壁江山。诚然我国在农村低压电网建设上硕果累累,但也必须有一定的危机意识。当下我国大多农村偏远,低压电网施工铺设难度大,敷设面积大且环境复杂多样,这些问题对施工时的技术难度要求高,而且会导致在高温天出现过载电流,极高的电力负荷会导致电路发热严重,过度发热引发电压过低,进一步造成农村大部分用电器无法工作,影响了农村正常的生产生活。由此对于对电网三相不平衡下农网低电压治理方案和策略的探讨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
一、电网三相不平衡危害性分析
电网三相不平衡的危害分析有助于技术人员进一步明确三相不平衡的类型、特点和危害,为后续低压治理工作的有序开展创造条件。电网三相不平衡是指电网中电流或电压幅值的差异,其变化幅度超过线路的原先参数。三相不平衡的出现将增加农村电网自身的电能损耗,造成不必要的资源的浪费,增加供电企业的运营成本。同时,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大功率用电设备的数量不断增加,使得农村电网的用电负荷显著增加,三相不平衡程度加剧。电网三相不平衡电压表现为正序、负序和零序三种类型的电压分量。电力设备在三相不平衡电压环境下工作时,正、负序电压产生的磁场相反,使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呈现制动特性,输出功率不能满足使用要求,导致设备的工作效率低下,不能满足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实际需要。由于农村电网结构简单,其电阻性能和电阻容量很难有效地响应三相不平衡下电压和电流的变化。因此,在电压、电流变化过程中,容易造成电气设备故障,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二、三相不平衡环境下农村电力网络低电压治理所遵循的原则
1.遵循科学原则
农村电网低压治理在三相不平衡环境中的应用必须遵循科学的原则。三相不平衡环境下农村电网低压治理应用目标的实现应充分体现科学性。从科学的角度来看,农村电网低压治理体系在三相不平衡环境下的现实意义和技术操作过程应慎重全面地考虑,以最大限度地保证农村电网低压治理机制能够满足电网的实际要求三相不平衡环境下的管理。只有在科学精神、科学手段和科学理念的指导下,才能在现有管理手段和技术手段的基础上保证三相不平衡环境下农村电网低压治理的科学高效实现。
2.遵循实用性原则
由于三相不平衡环境,低压治理的工作内容多种多样,信息数据较多。为保证农村电网低压治理有序实施,有必要对低压治理措施进行规范和引导。此外,三相不平衡环境对农村电网低压治理的相关步骤和流程有着严格的要求。因此,有必要由相关技术人员对农村电网低压治理机制应用方案及相关操作进行处理和操作。应尽可能提高企业农网低压治理应用方案的兼容性,以及三相不平衡环境下复杂冗余信息数据对农网低压治理活动的不利影响。同时,必须简化农村电网低压治理及相关技术应用流程,降低操作难度,提高企业农村电网低压治理应用方案的实际绩效,使之在短时间内,可以实行批量运行,保证农村电网低压治理的顺利开展。
三、三相不平衡环境下农村电网低压控制方法
在三相不平衡环境下,农村电网低压治理是一个全方位的过程,需要相关技术人员充分认识三相不平衡对农村电网的危害。在科学实用的原则指导下,从多个角度实现对低压的科学高效治理,促进农村电网的合理建设。
1.低压治理的实现
在农村电网低压治理过程中,以科学实用的原则为指导,根据现阶段农村电网发展建设的实际情况,全面提高电网供电能力,引进和优化有载调压设备,提高供电系统电压调节的质量和水平。因此,在农村低压治理过程中,一方面,针对现阶段农村电网线路设计和敷设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要整合优化电网供电能力,开展新线规划建设,建设变电所,避免电网过大时线路半径过小,可以减少三相不平衡对农村电力线路的影响,弥补农村电力线路“卡脖子”造成的供电问题,从而为低压治理工作有序开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为有效提高线路供电能力,在农村电力线路供电升级改造过程中,增加了防风夹和绝缘,增强了电力线路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另一方面,为了保证低压治理的质量和水平,有必要对农村电网中的变电站、中压输电线路和配电设备进行有载调压。变电站有载调压的实现可以采用有载调压变压器。通过分接开关的科学合理使用,实现了变压器低压治理的有效调节。对于中压输电线路,应在馈线上设置调压器。借助调控能力,可以有效地控制电压,减少低压对农村电力资源利用的不利影响。配电装置的低压调节,应根据用户实际用电量进行相应的有载调压。
2.提高农网无功补偿能力
在低压治理过程中,仅仅通过提高电网的供电能力,很难有效地提高低压治理的质量和水平。因此,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有必要对无功进行有效补偿。通过增加无功补偿设备数量,调整空间分布位置,借助并联电容补偿和同步,对凝汽器和静止无功补偿器进行合理化分析,可以有效地满足低压治理有序实施的要求,全面提高农村电网三相不平衡环境下电压分配的合理性,降低配电线路空载和轻载的概率。
四、低压线路故障维护及其维修措施
1.采取综合技术和管理措施
从技术层面上,要贯彻适度超前施工的原则,合理选择变压器容量,适当增大线径。根据当地用电量、户数、经济发展等具体情况,合理选择容载比,严格按照160-315kva的标准控制变压器容量。根据国标,干线导线截面应小于70mm2,支线导线截面应大于50mm2。结合农村实际情况,干线导线截面可按120mm2的标准设计,配电线路设施应根据未来20年农村用电需求设置。变压器过载时,不必对原低压线路进行改造,可采用分段切负荷的方法对变压器进行改造。这样就不需要做大量的工作,问题就可以得到有效的解决。
2.加强电网规划,改善电网结构
从电网规划设计入手,树立“大规划”理念,统筹高低压电网发展,准确预测电网发展趋势和用电性质,电网布局合理。在编制农村电网发展规划时,要做好农村电网改造升级的供电、电网结构、电压等中长期规划,制定自上而下贯通的总体规划,兼顾电网高低压,统筹城乡发展,为提高供电电压质量提供基本保障。重点解决农村电网存在的电网薄弱、供电可靠性不高、电压质量保证能力差等问题。农村电网一、二期工程应优先考虑未完全改造的线路,防止农村电网出现低压问题。
五、结语
科学的农村电网发展规划需要足够的资金支持,这就要求国家进一步加大对农村电网建设的投入,在资金投入的同时扩大技术支持,为农村电网系统提供更多的专业技术人才,重视农村配电自动化技术的研究,把解决低压问题作为农村电网建设的主要目标之一。农村电网建设要抓住新一轮电网改造机遇,充分利用现有技术和设备,加快农村电网智能化建设步伐,不断提高农村电网的配电质量。
参考文献
[1]闫伟军,李刚.农网低电压治理在电网三相不平衡下的研究[J].《电力设备》,2017,31(11):5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