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 建设背景下地域性乡村园林景观建设的思考

发表时间:2020/8/18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39卷第8期   作者:林宁
[导读] 我国的乡村景观正处于从传统阶段到现代阶段的过渡期,由于城市化进

        摘要:我国的乡村景观正处于从传统阶段到现代阶段的过渡期,由于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所以乡村景观环境的压力越来越大。另外,由于生态环境的恶化,乡村景观的发展受到阻碍。在追求美丽乡村的背景下,通过分析乡村景观的建设现状,进一步分析了我国乡村景观建设存在的问题,通过和专业知识相结合,进一步分析在乡村建设背景下的地域性园林景观建设,提出了优化乡村生活环境的措施,为相关建设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美丽乡村建设;地域性;乡村园林景观
一、乡村景观概念及乡村景观建设的意义
        1.1乡村景观概念
        乡村景观是指乡村区域范围内文化、经济、生活和社会等多种复杂形式的总和。乡村景观一词经历较长时间的社会演变形成的,起初文化景观随着原始农业的发展而出现,人们把农业发展最早的地方称之为文化的发源地,亦被称为农业文化景观。后来,人们把农业文化景观这一理论扩展到了乡村景观之中,形成了我们现在所认知的乡村景观理论。
        1.2乡村景观建设的意义
        十九大会议召开以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就发生了变化,关于社会的部分变成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比之前多了一个“美丽”,这个“美丽”强调的就是要建设生态环境优美的新乡村,乡村的景观建设给生态环境建设提供了空间,与此同时,乡村进行景观规划建设也响应了国家的相关政策和方针,加强乡村景观建设能使村民的生活环境更加健康和舒适,给村民带来更多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二、项目相关内容
        2.1项目简介
        本次项目主要是为惠东县A村的整村综合发展建设,合理有序安排村庄建设、完善基础设施配套、提升公共服务设施,打造成为“生活环境整洁优美、生态系统稳定健康、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乡村,同时充分利用A村区位优势,集合周围环境,增加徒步、健身等活动,同时提供丰富的生态产品,满足周边城镇居民或游客日益增长的户外休闲的需求,项目建设对于统筹开发A镇乃至惠东县的城乡生态资源,实现生态资源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2项目综合评价
        (1)优势
        自然环境优势:A村整体自然资源优势明显,为村庄发展给予充分的生态、自然资源支撑,但同时应注意可持续发展。
        人文资源优势:A村拥有文物资源和浓厚的宗祠文化资源,可作为旅游文化的宣传和开发点,整体人文资源尚存。政策优势和民心优势:惠东县乡村振兴战略的支持,村民发展意愿强烈。
        (2)问题
        基础问题:旧村发展长期处于自发状态,村庄建设水平不高,具体表现村庄建筑空间布局凌乱;道路狭窄曲折、不成系统;公共配套设施建设标准不高;缺乏公共绿地和必要的娱乐场所;特别是污水不经任何处理直接排放到周边水体,严重污染村民的生活环境。
        产业问题:目前全村村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为农业生产和个体商业,集体收入主要为土地出让、租赁土地、农田外包。现阶段整体经济收入水平较高,但缺乏长久的经济增长点,且企业的入驻并未带动村庄村民自身收入。
三、我国乡村发展存在的问题
        3.1发展观念不科学
        较为偏远的乡村中的领导和人民的思想相对于城市周边的乡村人的思想较为落后,因为长期的经济窘境迫使他们急于在经济上谋发展,乡村领导根据上级领导的指示行事,却忽视了对发展较好的乡村学习交流,积累经验,并进而导致乡村规划不科学。
        3.2污水直接排放到河里
        乡村也有一些工厂,工厂产生的废水一般会经过处理再排放,但是有的处理并没有达到指标。此外,村民平时生活中产生的废水一般不经过处理,直接倒进下水道,这些下水道可能通往河沟,也可能在某片土地上,久而久之,土地和水资源受到污染,对整个乡村的景观产生负面影响。


        3.3缺少绿化管理措施
        过去没有煤和天然气的时候,人们一般靠木柴作为燃料,或者为了建设房屋、开垦土地、工厂建设都会砍伐树木,又没有相应的绿化工程进行补救,使乡村的绿化面积越来越少。
四、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的乡村地域性园林景观营建模式探讨
        4.1重视环境保护,突出生态理念
        随着城市化环境污染问题的逐步加剧,政府出台了许多措施,引导高排放,低产出的企业向城市郊区、乡村迁徙,这就使得乡村的环境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加上乡村农业生产过程中大量的农药、化肥残留物,这就使得乡村的环境也呈现了污染加剧的趋势。笔者结合对美丽乡村建设实践调查,认为在现阶段的乡村园林景观设计也要注重利用景观设计各要素的环境净化、微生物的分解功能,优化乡村生态环境。
        4.2对历史文化和环境景观资源进行保护
        (1)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本体的原真性
        原真性是保护理论的核心,是国际上定义、评估和监控文化遗产的一项基本要素,和我国长期坚持的“不改变文物原状”的法律原则相呼应,A村的保护中严格遵循这一原则。在村落的保护整治中,将整体保护、分层次保护、分类保护等多种方法相结合,使村落的传统风貌得到最大程度的体现。在传统建筑的整治修缮中,要维持传统建筑的平面、造型、艺术、结构、材料、工艺、技术,要最大限度地保护文物及其所承载的历史信息的真实性。
        (2)保护村落环境和历史信息的完整性
        从外部上来讲,A村作为惠东县村落中的一个,是形成清晰完整的保护链中的一个元素,与周边其他应保护的村落形成一个整体,要防止保护过程中的脱节。同时考虑旅游开发可以与周边的其他村子相连接,这样可以更经济有效地推动旅游发展。从内部上来讲,A村是包括建筑、环境、空间格局以及人类活动在内的统一整体,要采取自然环境保护与历史环境改善相结合,以现存的大量传统建筑为基础,完整地保护村落的整体空间环境、景观风貌和人文特色,保持村落历史风貌的完整性。
        (3)可持续利用性
        A村的保护采用保护和发展协调进行、互相促进的方法。A村保护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保护传统的物质空间和非物质遗产不受到破坏,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促进A的发展,鼓励其围绕历史遗产进行健康适度的旅游开发。只有发展利用才能使得村落富有生命力,有发展才会有进步,发展旅游文化可以促进村落经济繁荣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反过来又为文化遗产保护提供有力的经济支持。
        4.3设置公共服务设施
        设置公共服务设施。例如:行政管理设施、教育机构设施、文体活动设施、医疗卫生设施。其中文体活动设施可将公祠及其周边场地打造成公共服务中心,宗祠内部新增图书室,活动室等,周边场地进行清理,增加健身设施,特色景观、绿化等。结合村委会设置文化室和老年人服务中心,保留村内宗祠、玄女宫等特色文化建筑。
        村庄公共场地监控设施。由于A村规模较大,且外来人口较多,相对应于大面积的村域,日常管理及安全保卫工作量大,由多名村保员、联防员值守的传统手段将浪费大量人力和物力。为了提高智能化村庄的物业管理水平,应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加强安全技术防范就显得尤为必要。实践证明,近年来应用于智能化村庄的电视监控系统为安全保卫工作的高效、可靠,为保证村庄内的居民人身、财产安全可以发挥重要作用。规划A村闭路电视监控系统能通过在村庄的适当位置(如村庄的出入口、广场、道口、各房屋的通道、村内人员盲点等)等公共场所设置的监控摄像机,对该村庄的一些重点部位进行实时的视频图像监视,为物业管理、安全保卫工作提供必要技术手段。
结语:
        由于乡村是我国农民宝贵的生息地,为了全面提高农民生活质量,需要进行有效的乡村园林景观设计。目前,我国在乡村园林景观建设方面虽然有一定的实践能力,但是还没有形成系统的设计方案。
参考文献:
        [1]基于浙江地区的乡村景观营建的整体方法研究[D].孙炜玮.浙江大学
        [2]从珠江三角洲的实践看我国田园公园的发展[J].王云才.旅游学刊.2017(0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