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我国社会不断发展,国民生产总值不断攀升的背景下,无论是哪种建筑模式,在建设的过程中必须要遵循坚固、美观的原则。要想实现这样的建设目标,就必须要从施工阶段入手,应用先进的施工技术,打造合格的房屋建筑,给人们创设一个安全稳定的生活空间。
关键词:建筑;主体结构;施工技术;要点
引言
在我国经济实力逐渐壮大,科学技术不断创新的今天,建筑事业正快速发展,对建筑主体结构施工的要求越来越高,在实际工程中需要根据施工条件制定行之有效的施工技术,以此保证施工顺利完成,并达到预期的质量目标。
1建筑主体结构施工技术要点
1.1主体结构测量技术
测量工作是建筑工程中的重要基础内容和开展的前提条件,尤其是主体结构的测量,是决定建筑稳定性与整体性的重要因素。测量的数据参数能为施工过程提供有效的参考,而测量技术的应用则是建筑主体结构的关键性施工技术。因此,在测量工作中,要注重以下几点:第一,通过选择精准的测量仪器设备提高测量技术的精准程度,并进行多次反复测量,对数据进行校对,保证数据参数的有效性。第二,注重垂直面上的测量技术,对于建筑来说,垂直度的精准能够保证建筑结构的稳定性,进而提升建筑工程的质量。第三,对于标注位置的测量,一般来讲,在建筑中标注出来的位置内容也是建造过程中的重点,对此进行着重测量,更能保证建筑的整体性。
1.2建筑模板工程施工技术
在建筑主体结构施工中,模板的施工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施工环节,这一施工技术对于控制建筑的施工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进行模板工程施工环节前,需要根据实际的施工环境合理的选择施工方案,确定好模板的施工类型。工作人员要检查模板施工区域的夯实情况,确保模板在安装之后具有足够的稳定性。在模板施工过程,应当选择合理的模板连接方法,一般会采用二次拼接的施工方案,这样能够提升模板的安装质量。施工人员要密切关注模板的安装变形情况,一旦发现模板出现了安装变形要及时进行处理,防止影响后续的施工质量。尤其要对于连接件的稳定性、结构支撑件的紧固和稳定性、模板安装位置的准确性等方面进行严格检查。在模板拆除工作中,要严格遵守先拆非承重模板后拆承重模板的循序。
1.3钢筋工程技术
(1)钢筋绑扎。经过严格的验收之后,相关的工作人员才可以对合格的半成品钢筋进行绑扎。那么,在绑扎时应提前做好准备工作,需要根据料单和设计图纸进行材料检验,若符合相应的要求和规范,就可以进入绑扎环节。在实际的绑扎环节中,首先应根据设计的要求对保护层进行预留,需要控制好保护层的厚度,避免出现负误差,还要注意绑扎时使用的铅丝不能接触到模板;其次,在保护层预留和设置时,需要利用垫块来垫起钢筋,不需要使用铁钉对其进行固定;最后,还应在模板上使用专门的卡子来固定钢筋,以免钢筋在模板中出现偏移问题,卡子之间的距离应为0.50m。(2)梁钢筋绑扎。将梁底部的模板安装到位且检查合格后即可开始钢筋绑扎。在绑扎梁钢筋的过程中,需要以梁底模作为工作平台,当主梁和次梁的钢筋配合绑扎时,应注意主梁和次梁所在问题。一般先将箍筋排好,再将架立筋穿好,最后对主筋进行绑扎。对于箍筋加密区,需根据设计提出的间隔距离进行加密,连接的接头需在梁中进行交错绑扎。梁的具体位置应准确无误,同时对标高予以严格控制,特别要注意交接部位箍筋之间的距离应进行适当加密,需在绑扎之前将柱箍套在竖筋,将梁的钢筋都穿好后进行绑扎。(3)钢筋连接。对于钢筋连接,主要包括搭接接头和对焊接头两种。搭接焊接头主要应用在局部施工较困难的位置,在钢筋焊接之前,应按照施工条件进行试焊,只有试焊合格之后,才能进行正常焊接。另外,需要相应的焊接人员持有相应的资格证书,并能够熟练的掌握焊接方法和工艺。
在安装前,需要施工人员准备好相应的施工工具,并由具有专业性的工作人员完成技术交底工作,尤其是施工中的重、难点部分,相应的施工人员应树立正确的安全保护意识。另外,还应根据具体的设计要求,对钢筋保护层的长度、厚度、数量以及等级进行确定。
1.4建筑的主体结构中的剪力墙结构
这种结构在建筑的主体结构中利用率是最为广泛的,并且对于技术的操作要求也是相对来说比较简单的,所以说,剪力墙结构的施工效率是特别高的,其结构也是具有多种优势的,它具有极高的整体稳定性,可以确保建筑主体结构的抗震能力,中国剪力墙结构稳定建筑偏斜,有利于更好的测量地质结构,用于符合建筑的主体结构,剪力墙结构主要负责主体结构中的承重墙建造以及分护栏和维护强的建造,必须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也要进行更加精确的测量和计算,同样,在建筑的主体结构中节省了很对的空间,在地震时,剪力墙结构在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是预防地震建筑主体结构中最为典型的一个结构,也是在建筑主体结构中最为常见的结构之一。
1.5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
混凝土是当前大部分建筑的主要组成部分,混凝土施工技术是建筑主体结构施工中的重点。现阶段,在建筑工程项目开展的过程中,通常都使用商砼来进行施工,为了保证混凝土的品质可以达到使用的标准,企业必须要选择一些大型的口碑良好的商砼供应商。在订单中要详细地注明混凝土的标号、骨料直径以及添加剂的类型等,同时,商砼供应商和施工方都需要对混凝土的性能进行测评。混凝土浇筑要采用泵送的方式,如果结构的体积比较大,就需要采用分层施工的方式,要有专门的工作人员进行振捣,提升混凝土浇筑的效果,避免出现中空的现象。工作人员要注意控制混凝土的坍落度,混凝土的自由下降高度不能过大,保证在十公分左右。在施工的过程中,要对混凝土结构的标高进行严格的控制,避免出现混凝土浇筑厚度过大或者过小的问题,影响到房屋建筑的整体建设效果。
1.6高层建筑的主体结构中的框架结构
这种结构是指高层建筑主体结构中的框架剪力墙结构,这种结构是高层建筑主体结构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结构之一,在高层建筑中是具有普遍性的,其面临着许多繁琐的技术工程,框剪结构中的主要施工技术是现浇法,这有利于高层结构的整体性,所以其施工量是非常大的,但是施工技术的方法确实最为多样的。
2提升建筑主体结构施工质量的建议
在建筑工程项目的开展过程中,主体施工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施工方必须要对这项工作内容给予高度的重视,狠抓施工质量,打造合格的建筑主体工程。管理人员自身要具备足够的质量意识,对建筑主体结构施工过程进行严格的管理,加强对工作人员的约束,保证各种施工技术可以得到有效地落实。施工人员是具体工作的直接执行者,所以,管理人员要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提升他们的工作能力,可以由一些经验比较丰富的工作人员来对各种工作经验进行培养,通过工作人员自身能力的提升,达到加强建筑主体结构施工质量的目的。在每一项工作开展之前,管理人员都要对工作进行深入地分析,及时发现施工中存在的难点,把工作人员召集在一起进行技术交底,让工作人员可以对这些技术有一个充分地了解,突破施工中的难点问题,实现高效的质量控制。
结语
在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要严格控制好主体结构的施工质量,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主体结构施工方案。施工人员要不断优化技术,加强对各个环节的施工质量控制,保证建筑的稳定性和质量,从而为整体工程提供质量和安全保障。
参考文献
[1]李怡明.建筑施工主体结构的施工技术探讨[J].绿色环保建材,2018(02):151.
[2]游仕忠.高层建筑主体结构施工技术探讨[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9(04):189-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