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抗震设计在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0/8/18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39卷第8期   作者:纪海涛
[导读] 由于中国的地震活动屡次发生,对人们的生命与财产造成了非常大的危害
        【摘要】由于中国的地震活动屡次发生,对人们的生命与财产造成了非常大的危害,因此房屋建筑的抗震,自古以来都是中国人非常重视的一个问题。如何提高房屋的抗震性,在地震来临时给人们带来便利或者不会变成造成二次危害的主要原因,一直是我国的研究热点。位于地震带的人们的居住环境与生命安全十分重要。本文从使用现状、现实应用以及设计要点,讨论了抗震设计在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
        【关键词】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房屋建筑
       
        1.引言
        众所周知,中国处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与阿尔卑斯带附近,因此中国的地震活动十分频繁,地震也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甚至有多座城市因为地震而被摧毁。所以房屋建筑中的抗震设计一直受到重视,房屋建筑的结构不稳固或者抗震效果不够好,还会导致救援过程中带来安全隐患,因此更加需要重视抗震设计在房屋建筑中的运用,为在地震区的居民提供高抗震性的房屋,在地震来临时帮助减少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为地震区居民提供生命与财产的保障。
       
        一、抗震设计在房屋建筑中的使用现状
        中国现行的抗震建筑设计规范总结了2008年汶川地震的经验,结合了我国今年来发生的多起重大地震灾害中受到的启示和经验,旨在为以后的房屋建筑抗震性设计做出完整规范。它贯彻预防的原则:减少地震的破坏,避免人员伤亡,并降低抗震建筑物带来的经济效益丢失。
        二、抗震设计在房屋建筑中的应用
        2.1 建筑选址
        地震由于地壳在板块运动的过程中应力不断积累,直到地壳无法再继续承受,使得地震产生,地壳会破裂,由此产生地面震动,形成地震。所以在抗震设计中,房屋的选址非常重要,因此在实际的房屋选址时,需要选择地势开阔而且地址坚硬的场地,这样条件的场地具有极好的抗震性。而且,选址时需要尽量避开河畔以及一些山坡的边缘等场所,因为这些场所的地址结构比较疏松,发生地震时会造成山体滑坡或者地陷等,增大人员损伤以及财产的损失。当场所无法选择时,需要对建筑做好其他的防震措施。
        2.2 地基设计
        地基是土壤的一部分,要承受其上方建筑物的结构负荷。它的坚固性和稳定性都会对整个建筑的性能产生决定性的作用。地基有天然地基与人工地基两种,在抗震设计中,在同一房屋的建筑过程,用到的地基不可以天然与人工两种混合使用,只能使用单一种类的地基,目的是保证地基受力均匀。
        2.3 多层抗震
        建筑的抗震设计涉及多个方面,比如在上面提到的,建筑选址以及地基设计等,因此在建筑设计时需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来进行合理设计。还可以利用防线设置法,设置多层抗震防线,用这个方法来让房屋建筑更抗震。利用框架式设计,使用强柱与弱柱相互结合的结构,再结合楼层的剪力与地震倾覆力的相关规定,将建筑设计为利用双重抗侧力的体系,可以帮助建筑有较好的抗震性,还可以防止建筑抗震性的失败。
        2.4 新技术抗震
        除了以上提到的,建筑的抗震设计,经过多年的深入研究,出现了一些新型的抗震技术:
        (1)叠层橡胶支座
        广州大学的周福霖院士和他的科研团队经过对叠层橡胶支座的方法和技术的研究,现在基于叠层橡胶支座的方法和技术,周福霖院士和他的科研团队已经发展出了夹层橡胶垫隔震、铅芯橡胶垫隔震、滑动摩擦隔震、滚动隔震层、支承式摆动隔震、滚轴隔震等各种新的抗震技术。利用这些技术,可以有效地抵抗地震。
        (2)新型农村房屋抗震技术
        国家也已经为农村地区开发出一系列的农村房屋抗震技术,这个技术主要通过使用能够效能的构件来达到减震隔震的效果。消能材料使用的多为橡胶和一些非金属材料,这样的材料做出了比较轻,而且价格便宜,方便农民自己搬运建造房屋,而且价格也更适合老百姓自己建房,和普通造房相比仅多出50/60元左右。

目前该项目正在试验阶段,已经在海南、云南、新疆等部分地区开展,未来将会推广到全国的农村建筑中去。
       
        三、抗震设计在房屋建筑中的设计要点
        3.1 房屋结构
        房屋的结构与房屋抗震密切相关,房屋质量的分布与结构的刚度都对房屋结构密切相关,而且是抗震的重要因素。在抗震设计中,房屋的整体结构质量分布和刚度等容易不均匀,发生地震时,房屋的刚度中心和质量中心很难重合,当地震的扭转力过大时,就是造成房屋的扭转,从而破坏房屋的结构,造成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害。在设计初期,应该确保建筑的质量与刚度中心重合,保持建筑的抗震性,整洁的设计有利于质量与刚度中心的重合。当设计为不规则建筑时,需要对远离两个中心的两个墙体进行抗震性测试。在设计时还需要防止鞭鞘效应的发生,防止因为侧向风的作用下,使得突出部分发生剧烈震动,而产生比较大的裂缝,甚至被破坏。
       
        3.2 高度宽度
        一般来说,房屋建筑的抗震性欲建筑的高度与宽度之比有关,当高度与宽度之比过大时,房屋的抗震性就会降低,并且在发生地震时,房屋受到的损坏会比较大。因此,当房屋建筑抗震性设计时,需要注意房屋的高度与宽度之比不宜过大。高度与宽度之比过大会降低抗震性的原因是,当房屋的高度与宽度之比过大时,发生地震的震动会是的房屋发生比较严重的倾斜和倾移和侧移,让房屋的稳定性降低,容易引发房屋的倒塌。而且,当房屋的高度越高,它的抗震性就越差,发生地震时越容易被破坏。因此,一般来说,房屋的高度与宽度之比会有一定的比例,特别是地震多发地区,还会对房屋的整体高度进行限制,防止在发生地震时,房屋的振幅过大,从而提高整个地区房屋的抗震性。
       
        3.3 变形缝与纵横墙
        (1)变形缝
        变形缝分为多种,如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伸缩缝又称为温度缝,即把过长的建筑分为几个较短的单元,从而在一定程度分散温度应力的破坏程度。
        沉降缝指的是,当地基建在土质差别比较大的土地上时,或者,当建筑物的高度,负荷和结构与相邻部分明显不同时,建筑物的沉降程度将具有一定的差异。 这些差异将导致建筑物的一些薄弱部分,例如未对准,开裂等。现象,这会影响建筑物的抗震性和结构的质量。 因此,有必要在适当的位置设置建筑物的垂直间隙,并将建筑物分成几个单元。这些单元都需要具有较好的刚度,建筑可以利用这些刚度没保证相邻沉降的自由行,这些缝被称为沉降缝。
       
        防震接缝是指将形状复杂,结构不规则的建筑物划分为形状简单,规则结构的独立单元。 结果,提高了建筑物的抗震性。防振缝的安装通常是沿着建筑物从基面上方进行的。 双壁和双柱用于处理接缝的两侧。在实际工作过程中,通过对防震缝、伸缩缝、沉降缝进行综合考虑。所以在设置沉降缝时,在保证缝宽度的情况下,使其具有伸缩缝与防震缝的功效,进一步将三种缝的作用相互融合,互利互助。

        (2)纵横墙
        四、一般短轴方向为横墙,大多数横墙是承重墙。使用横墙可以提高建筑的刚度和抗震性,但是缺点是用材量较多,建筑分间不够灵活。使用纵墙的优点是建筑物分间灵活,材料用量少;因此横纵墙混合使用,可以提高整个建筑的灵活性的同时,还可以增强建筑的刚度,增强建筑的抗震性能。
四、结束语
        我国有非常多地区位于地震带,因此对抗震技术的研究需要深入,特别是房屋建筑的抗震技术,需要不断提高。随着房屋建筑抗震技术的不断进步,抗震结构设计不断优化,现在存在的需要问题在建筑设计初期就可以规避与结局,减少在地震发生时。我们应该继续探讨抗震设计在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不断的做出更多的设计方案,给房屋设计更多的选择,以及确保每一项工作的开展都能获得更多的支持和依据。
       
参考文献
[1]陈琦.抗震结构设计理念的应用与设计要点分析[J].绿色环保建材,2018(10):83+90.
[2]贾宏宇.抗震结构设计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8(29):130~131.
[3]潘长英.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分析[J].江西建材,2016(14):2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