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 中混凝土技术创新及施工技术

发表时间:2020/8/18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39卷第8期   作者:邹敌敌
[导读] 现阶段,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水利工程的建设也在加快。
        摘要:现阶段,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水利工程的建设也在加快。水利工程中混凝土技术的良好控制,并且不断融入一些技术创新,这会让整个工程项目的实施与推进质量与效率更高,不仅如此,很多传统的施工上的难点和障碍都更容易消除。尤其是随着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这些都推动混凝土技术创新的实现,为水利工程等项目的实施带来了很多技术上的改善革新,也更大程度保障了工程项目的整体质量。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水利工程;混凝土;技术创新;施工技术
        引言
        国民的基础建设中,水利工程在防洪、储水中的重要职能中展现了关键作用,早已经被广泛运用到各处,是国家现代化建设中十分核心的组成之一。在实际使用中,混凝土存在非常明显的特点,如耐稳固、耐压、腐蚀性强等,所以大幅度被用于水利工程领域。施工与混凝土的创新变革,是水利工程建筑质量管控的核心,是保障水利工事的必要环节,其施工品质的优劣径直关系到建设项目后期能否最大化实现水利作用,是否能在限定时间里展示其应有的应用效益。
        1水利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
        1.1拌制混凝土
        在水利工程混凝土的施工过程中,拌制混凝土是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拌制混凝土工序繁多,且对拌制人员与拌制环境的要求较高。例如:拌制混凝土时的温度控制等。在拌完混凝土的原材料后,要按照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将混凝土运送至施工现场,以防混凝土运送过程中出现沁水、漏浆以及分离等现象。另外,砂石在运送至水利工程施工现场后,要合理堆放,便于进行后续混凝土施工。若是条件允许的话,可把砂石直接运送至室内或者是搭建遮阳棚。如果在搅拌混凝土的过程中出现温度过高的情况,严重阻碍混凝土的正常拌制时,需要立即加入冰块或者实施冷风处理,以有效降低拌制混凝土的温度。但是,在实际操作中需严格控制用水量,以防影响混凝土的拌制质量。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需重视温度控制与浇筑工艺,以保障水利工程中混凝土的浇筑质量。
        1.2混凝土浇筑前实施清洁工作
        在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过程中,一般选择分层浇筑,也就是实施斜面、分段、全面3种浇筑。通常情况下,施工人员需先清理混凝土浇筑模板与施工现场,以保证模板与施工现场的清洁性,从而保证混凝土浇筑工序的顺利实施。在混凝土浇筑时,最重要的是从下层到上层依次完成浇筑,有效避免混凝土浇筑中冷缝的出现概率,从而保证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延长水利工程的使用年限。
        1.3混凝土浇筑施工
        水利工程中的混凝土浇筑严重影响着水利工程的整体施工质量,需高度重视。一是浇筑基岩面。在开始浇筑前,需先冲洗模板,保持模板的湿润度,后在模板中铺设水泥砂浆,厚度为2~3cm。在进行混凝土浇筑时,为了确保混凝土的浇筑质量,施工人员需确认浇筑的第一层混凝土和基岩两者间的结合情况。二是分层浇筑混凝土,以保证混凝土振捣的密实性。三是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需保证浇筑的连续性,在符合浇筑间隙要求的前提条件下进行混凝土浇筑。若是混凝土浇筑围在允许的间歇时间内完成,应将其视作是工作缝,待后期再进行处理。此外,需严格控制混凝土的浇筑厚度,综合考虑混凝土振捣强度、混凝土拌制以及外界温度等多种因素。一般情况下,混凝土浇筑厚度不超过30cm。
        2传统技术和创新技术的区别
        2.1技术创新科学性更强
        在水利工程混凝土技术中融入一些技术创新,这可以和传统的施工技术形成一些差异,并且可以带来一些非常积极的成效。首先,新旧技术对比后明显可以体现出很多创新混凝土施工技术中科学性更强。创新技术的产生首先是建立在对于传统技术系统深入的分析归纳总结之上,在充分吸收过往技术中一些优势的同时,也将不合理的施工工艺和流程进行摒弃,转变为新的施工工艺和方式。这让整个混凝土施工技术的科学性更强,各种潜在的问题都能够得到良好化解,这无疑可以很大程度提升混凝土整体的施工质量。


        2.2技术创新更有助于工程造价的实施
        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创新首先是建立在对于各方面数据的深入细致的统计之上的,这会为后续的工程造价提供更好的依托,能够推动工程造价更加科学有效的展开,这是传统施工技术所难以达到的一点。现代化混凝土施工技术及各种创新技术的融入,引用了很多实用的信息技术和工具,让数据分析与统计都更加便利与准确。这不仅让混凝土施工的综合实效更高,相应的其他工序的操作上也更加便利与准确,是技术创新带来的优越性的体现。
        2.3推动建筑行业整体技术水平的提升
        水利工程项目在不断实施与推进的过程中,各方面的技术也在逐渐改善与革新,一些传统陈旧的技术其局限性越来越明显的体现出来,这也是技术创新的内在动力。传统混凝土施工技术在管理和实施上都存在一些漏洞与局限,难以对于工程项目的展开带来实质性的促进效果。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就水利工程和混凝土施工的研究都在慢慢丰富,基于混凝土施工的技术创新也不断产生。这些不仅让混凝土施工的整体科技含量更高,这也使得很多工程项目的施工实效和整体的技术水平都得到了提升。
        3混凝土应用技术的革新
        3.1绿化混凝土技术的运用
        水利工程建设必须进行混凝土保护。绿化混凝土技术的实施,可以更好地结合混凝土砌块与有机植物,令有机植被生长在砌块的空间缝隙中。实际操作时,需把混凝土设计成混乱孔径,这样才能更好地优化混凝土的耐久度。另外需混合部分高分子材料的,使施工效果得到保障。接着,将适宜植被的泥土与养分添补在砌成块的孔内,如此将确保绿色植被的良性发展。糅合混凝土的防护作用和植被的生态效用,不但可以实现传统的保护功用,更重要的是可以大大增加水利工程的使用期限。
        3.2生态节能技术的使用
        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不断深入,在很多工程项目的施工中都会强调生态节能技术的使用,水利工程项目也不例外。将生态节能技术融入到混凝土技术创新中后,可以对于土建材料进行更加合理的开发利用,各种低能耗、自重轻且强度更大的原材料会慢慢投入使用。不仅如此,在施工技艺和流程的选择上,也会更多的将那些可以降低环境污染的施工方法列为首选。这些都是技术创新带来的混凝土施工技术的革新,也在不断推动着混凝土施工技术朝着新的方向发展与演进。
        结语
        在进行水利工程建设时,应当严守设计和业内准则,遵守水利施工进程各个环节全面具体的质量控制规定,把握适合的施工程序,把控并提高施工质地,最大可能降低损耗。施工与混凝土技术的运用,在水利工程项实际建造中,对成型质地发挥着极其关键的作用,参与项目的人士必须认真遵照施工规定,精确把控施工材料的选择,按照施工规定精确施行建筑程序。同时,相关人员要特别注意混凝土建筑过程中容易出现的质量问题,务必第一时间采取修补拯救行动,以确保混凝土的施工成果,进一步保证水利工事的完整竣工。水利工程建筑是我国奠定社会发展的基础,是国家民生大计,为此,从事人事更要秉持谨慎严肃的精神,为国家发展和人民小康奉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杜永.水利工程出现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建材与装饰,2018(45).
        [2]任国平.水利工程质量控制与管理简析[J].建材与装饰,2018(46).
        [3]王德昭.水利工程防汛措施解析[J].农民致富之友,2017(23).
        [4]李年,李新.水利工程管理的创新策略[J].低碳世界,2017(34).
        [5]夏伯玉.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发展目标探讨[J].决策探索(中),2017(1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