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水利水保工程的质量监督与管理分析

发表时间:2020/8/18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39卷第8期   作者:金福娇
[导读] 生态环境建设视域下,水利水保工程建设工作逐步推进,高度重视水利水保工程
        摘要:生态环境建设视域下,水利水保工程建设工作逐步推进,高度重视水利水保工程质量,能够减少工程质量风险,进而为水资源保护、水资源充分利用等工作助力。本文遵循重要性介绍、问题总结、对策提出这一主线,希望能为质量监督管理人员提供借鉴,全面提高水利水保工程质量。
        关键词:小型水利水保工程;质量监督;质量管理
        引言:近年来,小型水利水保工程建设数量逐渐增多,要想充分发挥水利水保工程应用效果,势必要落实工程质量监督与管理工作,确保可持续发展战略有效贯彻,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助力。当前,分析水利水保工程质量监管策略具有必要性和重要性,具体分析如下。
1.小型水利水保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重要性
        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刻不容缓,以水土保持工作为切入点,全面维护水利水保工程质量,使水资源最大化利用,维持生态平衡,取得生态环境良性建设效果。从人类生产生活这一角度展开分析,有效排除水利水保工程质量隐患及安全风险,意味着这项民生工程能够常态运作,进而满足人们生产、生活用水需要,充分发挥水利水保工程投用价值。简言之,全过程监督管理水利水保工程质量,这既能保护自然生态,又能为民生谋福利,为人与自然关系良性发展起到基础铺垫作用[1]。
2.小型水利水保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常见问题
2.1意识薄弱
        小型水利水保工程大多建于山区,因山区环境较闭塞,信息流通性较差,所以很多人们片面认知水土保持的重要性,并被动参与水土保护活动。此外,部分人们认为水资源保护、水保工程质量运维由专业部门负责,即便发现工程质量受损现象,仍保持漠视态度。如是往复,水利水保工程质量寿命会大大缩短,并且后期工程维修养护成本会提高。
2.2人才匮乏
水利水保工程施工具有复杂性、危险性、长周期等特点,对于质量监督管理员来说,应强化责任意识,运用专业知识、丰富经验来制定质量监管方案。现今,出色胜任本职工作的质量监管员数量较少,使得工程质量问题接连出现,并且水利水保工程投用效果不尽如人意[2]。
2.3体系有待完善
水土保持工作需要持续推进,然而水利水保工程质量监管体系不够完善,一旦出现质量问题,相关负责人往往机械化启动应急方案,这既会延长质量问题解决时间,又会放大水利水保工程质量危害。长此以往,违规操作行为会变本加厉,这无疑会增加质量监督管理阻力,使水土保持工作流于形式。
2.4监督管理力度有待强化
        水利水保工程质量监管应落实于细节,这是提升工程整体质量的基本要求,也是保护生态环境、维持生态平衡的有利条件。由于质量监督管理制度缓慢更新,再加上,质量监督管理部门的职能作用片面发挥,所以细节质量问题管控不当,使水土保护计划无序执行。
3.小型水利水保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有效策略
3.1强化质量监督管理意识
        水利水保工程优质施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质量监管环节要想规范行为,应事先强化从业者质量监督与管理意识,在正确意识引导下严格遵守相关规定,为水土保持工作助力。具体来说,相关部门面向区域人们传递水土保持思想,以宣传单发放、环境保护视频放映等方式改变人们的片面认知,让人们站在全局角度考虑水利水保工程安全施工、高质量管理的现实意义。当人们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强化后,会不自觉加入到水土保护行列中来,并积极配合质量监督管理工作。对于水利水保工程管理者来说,应充分发挥示范作用,通过实际行动来践行水土保持、可持续发展理念,以期潜移默化影响地区人们或质量监督管理员。

当质量监管认知一致性树立后,水利水保工程质量水平会大幅提升,这对区域生态环境保护有促进作用。简言之,水利水保工程质量精细化监管理念对监管实践起到引导作用,对此,要与时俱进强化质量监管意识,正向指导质量监督与管理方向。
3.2培养质量监督管理人才
        任一领域的发展都离不开人才支持,水利水保工程领域也是如此。新时代下,水土保持问题日益严重化,并且水土保持工作势在必行,在专业人才带领下执行水利水保质量监管任务,能够减少工程质量问题,并且水土保持效果能够达到预期。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从外部招聘、内部选拔两方面入手,即水利水保工程部主动与高校合作,并构建校企合作基地,将综合表现良好的员工纳入质量监管团队,这能为质量监管队伍注入新鲜血液,为质量监管策略制定提供新思路。与此同时,全过程观察质量监管员表现,并在个人档案中记录,通过综合考量、客观评价对员工升职提薪,以此调动质量监管员工作热情,使其在质量监管工作中保持认真态度,尽可能提高水利水保工程质量。为了让从业人员全方面了解部门工作流程,人力资源部门实施岗位流动制,通过轮流换岗来丰富员工工作体验,并且员工能够客观理解质量监管工作,以凝聚力增强这一方式高效完成质量监管任务。
3.3完善质量监督管理体系
        水利水保工程质量监管工作不容有丝毫马虎,基于此,要完善质量监管体系,推动质量监管工作规范化开展,为水资源保护、自然生态平衡维系而助力。质量监管体系建设时,应从实际情况出发,部门工作者客观分析水利水保工程施工及使用需求,尽可能满足安全施工、优质投用等需要,让水利水保工程平稳运行。与此同时,政府部门、质量监管人员、施工单位等多方加强联系,协商制定质量监管策略,并参照相关规定对工程质量细致校验,直到工程质量效果达标。质量监督体系完善期间,应全面考虑各方利益,推动质量监管活动有序进行,为水土保持工作提供可靠保障。为提高质量监督管理制度,以及相关机制的有效性,应在制度完善、机制健全过程中征求从业者意见,以此提升质量监管员的工作地位,使其对本职工作充满信心,进而全身心投入到质量监管活动中来,为水土保持提出建设性意见,将水利水保工程质量问题发生率降到最低。
3.4强化质量监督管理力度
        水利水保项目是民生工程的一部分,其施工质量、投用效果直接影响民生的生活水平[3]。大力监管工程质量,并充分发挥精细管理理念的指导作用,能够减少质量问题,使水利水保工程正常运行。从材料选购角度来看,主动与资质良好的供应商合作,成功采购高质量、低成本物料,确保质量问题从源头得到控制。材料进场前,再次进行质量检测,根据质量说明书、采购清单逐项核对材料数量及质量。实际施工中,开启抽样检查模式,进而全面保证工程质量,让质量监督管理员强化责任意识。除此之外,政府部门强化监管职能,既要与负责人加强联系,又要启动质量全过程管控机制,确保各环节质量得到保证。一旦质量监督与管理环节发现违规现象,应及时向上级领导汇报,并根据相关规定对其严肃惩处,以此起到警示作用。为减轻质量监管人员工作压力,大大提高水利水保工程质量监管水平,应灵活运用监管技术,并优化监管流程,确保水利水保工程质量优势全面发挥。
结论:综上所述,小型水利水保工程在水土资源保护、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强化工程质量监管意识、培养专业人才、完善监管体系、强化监管力度等措施全方面保证水利水保工程质量。这既能加快水利水保工程现代化建设步伐,又能优化自然生态建设效果,为水利水保工程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大幅提高而助力。
参考文献:
[1]王晓峰.小型水利水保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浅析[J].科技与创新,2019(23):117+119.
[2]赵东阳.小型水利水保工程的质量监督与管理研究[J].居舍,2019(09):159.
[3]王金艳.水保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J].科技创新导报,2018,15(03):209-21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