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管理在建筑工程中的几点创新思考

发表时间:2020/8/18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39卷第8期   作者:杨明
[导读]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日渐加深,国内建筑工程数量连年猛增。

        摘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日渐加深,国内建筑工程数量连年猛增。建筑工程质量如何,建筑工程管理对其起到决定性作用,所以建筑企业一定要对施工管理工作重视起来,不断的创新施工管理模式和手段,提升建筑施工水平和效果,继而在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同时提升市场竞争力,建成让大众满意的房屋建筑。
        关键词:施工管理;建筑工程;创新;分析;研究
        当前时期,国内建筑领域快速发展,工程项目对建筑材料、建筑结构、施工技术等的要求日渐严苛起来,若想做好以上工作,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可谓不可或缺,所以一定要全面了解当前建筑行业领域的发展情况,掌握建筑工程管理现存问题,之后针对性的予以处理,从而不断提升工程施工质量,推动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重要性分析
        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建筑行业中的管理工作也遭受着各种难题,此时重视施工管理工作可以让工程项目建设快速适应当前的诸多新形势和新要求,和市场经济发展轨迹相契合,所以创新施工管理模式显得势在必行。
        做好施工管理工作,可以帮助管理者做好工程预算工作和工程结算工作和整体规划工作等,让工程施工规划愈加科学合理,从而大幅度提升工程项目质量,形成良好企业形象,给业界同仁做榜样,并且增加市场占比的同时,最大限度上提升企业经济效益。做好施工管理工作还可以降低企业工程造价,助推业界建立正规化的施工管理标准,促进建筑行业领域正向发展。
        对施工管理工作进行创新,会让施工管理满足施工需求,随之有效推动整个建筑工程建设的高效、平稳运作,并且还可以实施有效的施工计划,合理控制施工成本,帮助企业提升经济效益,大幅度提升建筑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能力。
二、国内施工管理工作现状
1. 对管理工作不重视
        当前很多建筑企业对工程管理工作重视程度不足,继而造成施工组织能力有限,而且管理制度漏洞百出,管理模式僵化,这些都严重阻碍了建筑工程项目的发展。
2.管理模式陈旧
        当前很多建筑工程项目在施工管理工作中,传统管理思维和模式根深蒂固,所以不能从容应对当前的一些新挑战和新问题,施工管理均以命令为主,员工工作态度不端正,工作积极性也不高,而且还会影响建筑资源调动,资源浪费情况时有发生。
3.管理人员短缺
        现在很多建筑企业中的管理人员,一般都是技术人员晋升上来的,所以他们的管理理论知识甚是匮乏,也就不能针对施工管理中的有关问题进行科学分析,更不能提出可行性建议。还有就是建筑企业招聘的管理人员,实地管理经验不足,工作上“纸上谈兵”,理论结合实际的能力较差,所以建筑企业普遍缺乏技术、管理水平双优的人才。
三、施工管理在建筑工程中的创新方案
1. 人员管理
        若想建成精品建筑物,就一定要加强工程施工管理,在这其中,人员管理是关键,项目经理职业化管理很是重要,第一要务便是建立人员管理层,使之成为施工管理的指挥部,之后选拔优秀的项目经理人,项目经理人要有资格证且经过正规化培训,施工企业要根据项目工程对劳动力的实际需求,科学调配施工人员,避免出现劳动力短缺、劳动力过剩等情况,要在最大限度上调动施工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从根本上提升施工效率。
2.成本管理
        建筑工程管理工作,成本管理是核心,一定要将成本管理视为整个工程项目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深化成本管理很重要,第一就是要深化成本观念,在员工中开展相关活动,提倡勤俭节约,让全员树立节约意识并践行,从而降低施工成本。

管理人员要将“注重成本、产出效益”的观念渗透给每一位工作人员,让员工做好本职工作,最大程度上帮助企业节约成本,要在企业中营建出一种以成本管理为中心的管理氛围,唯有如此才能实现低投入、高产出的目标。
        需建立起集约化管理结构体系,将集约化思维渗入到经济管理的各个环节中,对会产生成本的各部门和各个方位等加强管理,使其知晓自身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明确各部分开支,对工程建设所需要的投入成本进行认真精密的预算,全方位、多角度的考虑多项信息,以预算去有效控制成本。还应该对工程项目提出可行性支持建议。
        责任制度明确至关重要,项目经理对资金回收清欠终身负责制和主办会计委派制以及管理费用开支定额制等都要相继建立起来,避免资金滥用情况出现,并且还要封堵漏洞,堵住非生产性开支、设备采购、材料供应、项目分包等经济效益流失端口[1]。
3.基础管理
        所谓基础管理,指的便是合同签订和工程评估。第一是要让企业上下对基础管理思想加以重视,唯有让该类思想深入人心,大家才能对基础管理格外关注,也能为建筑工程安全生产、高效作业夯实根基;第二是做好项目测算工作,成立专业工作团队,组员要各司其职、恪尽职守,推动其他工作有条不紊进行;第三是签订好工程项目合同,禁止违约情况滋生,相关人员要加强施工全程监督和管理工作,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问题,保障项目正常推进,不让企业受损。
4.约束机制创建
        第一,实施项目考核制度,因为项目合同书是项目考核工作得以开展的基础与前提,所以应该按照工程项目合同书做好年度总结工作,对员工工作展开细致考核,针对表现优于的员工要给予嘉奖,对于表现欠佳的员工也给予适当批评和惩戒,从根本上提升员工工作积极性和工作主动性。重大事故问责不容有失,责任要清晰,不能阻碍工程正常开展。
        第二,认真执行审计管理制度,对施工、竣工、分包等环节要进行全面审计,规模大且工期长的工程项目,采取年度审计、总结审计的方法进行操作,项目经理调度和项目部解体审计工作等也要做到位,最为重要的是对经营责任、经营效果、经营活动合法性与否、企业财务纪律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加强审计[2]。
5. 强化对外部劳务的管理
        第一,要以安全施工为前提,动用外部劳动力时,要和劳动者签订好劳务合同,明确彼此职责,关键工作岗位绝不能使用外来劳动力任职。使用外部劳动力,要坚持“公司为主、为我所用、安全高效、节能减排”的宗旨,唯有如此方可全面完善施工管理制度,有效降低施工成本,强化工程效益。
        第二,坚持动态管理突出原则,抓好施工管理重点,谁用的工人谁去负责和教育,每个人都要明确好本体职责,在施工现场代表、技术监督员的选派工作上要认真对待,在执行分包施工方案时要采取“旁站”手段,保障工程安全性、质量可靠性、工期严谨性,维护企业形象、避免名誉受损。
        第三,在分包方面,要严格审查承包工程企业的资质和信誉,并且所涉经济合同要规范合法,要保证重难点和高技术含量项目以自家队伍为主,严禁整体分包、层层转包情况出现,维持分包秩序、保障分包质量[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需要多方协作、共同管理,不可一蹴而就,这是一个长期性、系统化工程,工程项目中的每个人都要做好分内工作,并且调动全员工作积极性,通过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和体系,才能最大限度上提升工作效益,保障工程按时竣工,提升企业经济收益和市场竞争实力。
参考文献
[1]唐钧.创新思维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思考[J].住宅与房地产,2018(34):112-112.
[2]崔振越.建筑工程管理中创新模式的应用及发展探析[J].轻松学电脑,2019(02):1-1.
[3]李玉萍. 对加强建筑工程土建施工现场管理的几点建议[J].商品与质量,2019(09):21-21.
作者简介:杨明(1988.6-),男,汉族,山东滨州,大学本科,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建设工程。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