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测量》工学一体化教改现状探讨

发表时间:2020/8/18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39卷第8期   作者:杨帆 杨勇
[导读] 工程测量基础侧重的是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并重的教学方式

        摘要:工程测量基础侧重的是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并重的教学方式,理论知识通过实践进行印证和巩固;实践是对理论知识的运用,是理论知识学习的目的,两者是有机统一体。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往往被割裂开来。通常都会重视理论知识的教学,而对实践教学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很多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较弱,知识运用能力较差,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该课程的实际教学效果。测量实训室的建设,为实践教学创造了理想的环境,能够进一步提升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推动工程测量学科的发展。鉴于此,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建筑工程测量》工学一体化教改现状探讨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测量》;工学一体化;教改现状;对策
引言
        在教育改革的进程中,以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为指导,进行了工程测量课程的教学改革,从课程标准、教学设计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研究,形成了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虽然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但依然需要教师与时俱进,改革创新,不断学习和更新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寻找新方法,优化课程内容,形成更加适合于教育培养目标的课程教学系统。
一、建筑工程测量工学一体化教学体系建立的必要性
        工程测量专业中,实践教学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尤其对学生而言。实践教学包括课内实习、外部集中实习(测量认识实习及测量综合实习)、测量技能实训、顶岗实习及毕业设计等。目前已有多门专业课程均设有课内实践教学环节,即任课教师一边讲课一边安排学生课堂实习,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习的知识点,课内实习学时总数占总课时的50%左右,可见实践教学在中等职业教育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建筑工程测量》工学一体化教改现状
        (一)教师工程测量实践能力薄弱,实习指导不到位
        目前的人才引进环境决定了绝大多数教师都是从高校到高校,部分教师虽然具有深厚的理论知识,但缺乏实际工程经验。由于高校的考核大都是重科研,轻教学,导致专业教师进企业锻炼的积极性不高。
        (二)实践场地较分散,影响着教学效率
        传统的实践课,一般实践场地比较分散,实践课程进行过程中,教师需要在不同的实践场地来回穿梭,消耗了大量的课堂时间。在实践指导中,由于时间比较有限,教师很难为学生进行充分的讲解和指导。整个实践课堂下来,只有少数学生能够真正的掌握课堂所学,还有很大部分学生一知半解,被动的跟随教师的教学节奏,进入到了下一章节的学习当中,这样在长期的积累中,不仅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效果,而且还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的激发,反而很容易让他们产生挫败的情绪,对课程学习产生抵触心理。
        (三)教学评价方法单一,无法保证评价效果
        教学评价是教学效果的直接反馈,是老师调整教学方法的重要依据,也是学生分析自身不足的重要依据,因此教学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全面性、准确性非常重要。然而在实际“工程测量”课程教学当中,教学评价多采用单一的考试手段,过于注重对结果的评价及对理论知识的评价,弱化了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评价及实践能力的评价。另外,老师是评价过程的唯一参与者,不仅评价范围较窄,而且较难了解学生的真实学习水平,无法保证评价结果的系统性、科学性、客观性,对“工程测量”的教学改革与发展十分不利。
三、建筑工程测量工学一体化教学策略
        (一)科学设定教学内容
        老师要根据形势变化科学设定教学内容,才能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使学生毕业后能更好地适应工作岗位。一方面要精简传统的专业知识,精简教学内容。

比如建筑测量中最常用的技术包括经纬仪、角度测量、地形图知识应用等,老师要有意识地将新旧技术融合在一起,保证学生具备基本的、实用的测量技能。另一方面,要引进新技术与新设备。测量设备及测量技术的先进性会直接影响到测绘工作的质量,为保证学生能够接触到最新、最前沿的测量技术,学校、老师要注意引进新的测绘仪器,并将设备的理论知识与课程教学密切结合在一起。比如可以构建全站仪与数字一体化测量技术,学生在学校学习这些内容后,就业时就能直接运用新设备、新技术,为其更好地适应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考核与评价设计
        过程性评价是在学生实施工作任务的“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的各个阶段,从学生的信息检索(如知识查阅与应用)、工作过程(如学习与工作态度、出勤情况、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协作程度等)和工作结果(如知识掌握程度、质量等)等方面进行评价指标设计,根据评价指标采用教师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结果性考核可采用口试、笔试和操作考核的方式进行。口试以随机抽签方式进行,由教师提前根据小组人数设置考签个数,每个考签上设置一些特定的题目,把工作任务涉及到的内容都概括进去,让每个学生抽一个考签直接口述答题,根据学生答题情况和评定标准当场给分。这样,学生都会知道考签上是什么题,但不知道考试时会抽到哪个考签,所以学生不得不提前去准备,从而起到了督促学生学习的作用。这样的考核方式既可以直接掌握学生的真实水平,也可以锻炼学生的口才和心理素质。每个工作任务都是以百分制单独进行考核与评价,按照过程性评价权重为60%(其中学生自评20%、学生互评20%、教师评价20%)和结果性考核权重为40%(其中口试10%、笔试15%、操作考核15%)来核算出此项工作任务的成绩,再以所有任务评定成绩的平均值来计算学生最终的总成绩。
        (三)建设测量理实一体化实训室
        测量理实一体化教室的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电教设备,如一体机的连接,音响设备等,改进仪器连接螺旋(钢柱上的中心连接螺旋由于学生用力太大,容易被拧出来)等。测量理实一体化教室要推广建设,现在我们学校只做了一个样品,因为上课的班级多,需要再建设2个测量理实一体化教室。利用测量理实一体化教学,教师可以一边开展理论教学,一边融合实践教学,使得学生在理论和实践的融合中,进一步提升学习的效果和质量。
        (四)组建满足实践教学需要的师资队伍
        必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1)组织教师进修,提升实践教学水平。鼓励教师利用假期到企业参加测绘专业的培训,学习先进的测绘技术及新型仪器的使用、项目现场实际操作、施工现场管理,等等。(2)建立校企合作机制。邀请企事业单位有丰富经验的工程师、技术员与管理人员作为生产实习或顶岗实习指导教师,带领学生完成生产任务。(3)根据需要招聘有生产经验的测绘人员作为兼职教师,指导实践教学,组建专业的实践教师团队。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一体化教学使学生重视实践教学,自主地完成实践任务,在各种活动中表现突出,增强了自信,为将来走向社会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极大地提高了教学质量,使教师在工作与科研方面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随着测绘科技的进步,实践教学体系还需要不断地去完善,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徐红仙,折昌晓,郭宁,钱丹丹.“互联网+”视域下建筑工程测量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实施初探[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9(08):265.
[2]郭宾.浅谈《建筑工程测量》工学一体化教改现状——以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工学院为例[J].课程教育研究,2018(17):232-233.
[3]李瑞红,陈向阳,许茜,汤金华,张雯超.建筑工程测量理实一体化教学区建设研究[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5(04):68-69+97.
[4]徐震.浅谈《建筑工程测量》工学一体化教改现状[J].科技视界,2018(13):246+305.
[5]罗有才.建筑工程测量理实一体化教学区建设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8(34):32-33+3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