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城乡规划设计与管理并非一门独立的学科,它综合了多个学科领域,与社会学、经济学、环境学、建筑学等密切相关,具有系统化、多面化、多层次化等特性。在工作实践中,每一份规划,都要与一个地域的发展战略相符,综合考虑短期与长期的发展关系、局部与整体的差异关系、经济与社会的影响关系、历史文化的保护与开发的关系等等。近年来,在科学的城乡规划与管理理念引导下,许多中小城市的城乡规划设计和建设取得了很大进展。
关键词:城乡规划;设计;管理
1 城乡规划设计概述
城乡规划设计与管理是指国家生产力达到一定水平后,通过经济生产要素的流动、各领域人员的合作、内部各版块的互补,使城乡融为一个有机整体,既相互依存,又优势互补,实现城乡一体化共同发展的目的。从目前城乡规划设计和管理在工作应用中的实际情况来看,如何协调处理好“城、乡”两者的经济发展关系,是工作中的重点内容。由于我国长期以来把工作重点放在城市,在城市建设中投入了大量资源,忽视了同时期的农村发展,城乡差距加大,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但在新时期的发展背景下,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城乡规划设计和管理工作得到了高度重视。统筹城乡齐力并进,是新时期中城乡规划的出点发,同时,还需进一步研究如何根据不同的自身特性实现差异化、互补化的发展方向。
2 城乡规划设计和管理现存的问题
2.1 城乡规划设计的实际调研不够
许多城乡规划设计与管理的实践者,只是以完成一项工作任务的心态,追求工作的完成度,有成果交付就达到目的了。这样的心态,导致了项目成果的类质化比较严重,调研不细致,分析部分模块化风格严重。工作人员没有掌握大量的基层信息,工作成果自然就没有与实际情况密切相连,城乡规划相关部门对城乡的定位可能不准确、不清晰。随着基础工作的不牢固,下一步成果的偏差会越来越大,最终会导致规划成果的总体方向被严重偏离,方向不对,导致城乡规划的成果难以正常实施。一份规划,也许就成了一纸空谈。因此,在一项完整的城乡规划工作中,最基础的部分,就是要有深入的实地调查,而且是对规划区域内的社会、经济、文化、环境、建筑等等方面的广泛调查。只有在各个方面都做了足够的研究,了解“城与乡”在规划中的互相作用,才能将城乡规划结合起来,找出科学的城乡规划之路,做好城乡联合开发中的互补资源,通过发挥城乡规划的促进作用,带动城乡以更好的方向、更快的速度去发展。
2.2 城乡规划的管理工作杂乱
由于农村建设缺乏相应的管理和规划,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中国大部分农村地区土地资源浪费严重,公共安全和防灾能力差,生活环境薄弱,建筑密度不合理。原来的农村一般是无规划状态,建设用地的使用,很多是自发式形成的。另外,由于农村地区基础设施不健全,缺乏相关的公共活动中心、园林绿化区、生产集中区等设施,更缺乏相应的综合管理制度,使得乡村生活中的畜禽粪便和生活垃圾随意堆放起来,不加处理,存在农作物、可燃物随机堆放的现象。而农村的生活形状又是相对分散,道路也相对狭窄,万一发生火灾和其他事故,对于救灾工作以及居民的疏散将非常不利。
2.3 城乡规划设计落实的人才缺乏且监查力度不够
城乡规划设计与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对规划成果落实工作的监查。因为城乡规划设计与管理工作有比较强的专业性,而涉及落实工作的监查,更是需要非常丰富的专业工作经验和全面的知识认知,所以,对于从业人员有极高层次的要求。人才这方面,一直是比较稀缺的。同时,专业的管理人员不足,也影响着管理监查工作的低效率化,容易产生监管力度不强的现象。另一个方面,因为在规划成果落实工作的监查过程中,公众的参与程度不高,群众层面的监督广度和力度都不够。此外,还有一些情况则是因为不同的地域对于规划工作的标准不一,或是同一行政区不同部门之间对规划的管控也是有重叠交差的部分,不同部门有不同标准,甚至会有冲突,这就会导致人们对规划部门存在一些看法。
3 完成城乡规划管理一体化的方法及手段
3.1 树立“城乡一体化发展”理念,有序地引导互补型发展方向
“城乡一体化发展”是当今城乡规划工作的重要指导理念之一。在实践中,要将传统的城乡二元发展理念进行再次提升,融入“城乡一体化”的概念,并且贯穿工作的全程。但是,城乡一体化,并不是要求实现农村地区的城市化,也不要求城市向农村地区转变,而是需要根据城乡的差异,找出各自的最佳发展道路,因地制宜地改善周围的生活环境,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促进经济发展。城乡一体化是一项系统工程,对于设计者和规划者必须建立全面的思想体系。它不是“建筑风格全面统一、高楼大厦四处布满”这类表面化的情况。这个一体化,包含了市政、卫生、教育、能源供给等等方面的内容,这些要素如何综合共享,如何优化分配,如何集约利用等问题,在城乡一体化的进程中,就应得到一一的逐步解决,或是较大缓解,这才是促进城乡一体化全面覆盖的根本目的。
3.2 综合当前规划体系,有步骤进行城乡一体化规划体系的创新
在实施规划工作中,要创新,但不是要完全摒弃原来的体系。城乡的发展,是有其一步步的脉络体系,这就需要去有机更新。一刀切、全面翻新,都会出现发展脉络的断层。一个地区的发展,也不太可能一下子从“一辆车”跳下,立马跳上“另一辆车”。因此,我们要的是改变,而不是颠覆。比如,我们可以先改变以往过于着重城市已建成区域的习惯,可以随着时代的发展改革乡规划编制方法,可以先建立起相对统一的城乡规划管理体系,通过政府层面统一执行管理权,统筹推进城市、城镇、乡村的全面实施,有步骤地进行体制的创新,从而逐步完成城乡规划管理一体化。
3.3 积极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探索城乡规划管理建设的新方法
当前,大多数农村地区的规划管理和监督机制还不完善,在一些偏远的地方,监控难以到位,农用土地被任意使用,占用现象也较严重,土地利用相对混乱。这就需要在城乡规划设计和管理中,积极引进以空间地理信息系统为代表的多项新技术、新手段。当今网络大数据服务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应用技术、卫星遥感技术等新科技层出不穷,极大地支持了城乡规划设计以及后续管理监管等过程。无论是在前期的现状感知、布局分析,还是中期的方向决策、布局决策,抑或后期的执行、督促跟踪等工作,都需要空间地理方面的新技术有力配合。这些新技术的应用,进一步加强了在执行阶段的动态监测能力,实现了对城乡规划管理的智能动态监控。
3.4 大力引进规划管理专业人才,持续加强自身人才培训力度
在现阶段,大多数规划管理人才都集中于大中城市,而小城市和小城镇的专业人员数量很少,水平也是偏低的。因此,一是要在人才引进方面下功夫,制定具有吸引力的人才引进政策,创造有利的条件,有效地把大城市的规划人才往小城市、县域进行引导,实现人才的流动;二是要强化对城乡规划管理部门人员的培训,作为从事人员,通过专业的培训,快速地提升自身工作能力,掌握到相应的技术、政策和管理标准,并在工作中学以致用,加速成长的过程,从而培养出自己的规划人才,并且是对本地方有深厚认知的专业人才,能够更好地推进城乡规划管理一体化进程。
4 结语
城乡规划设计和管理一直是城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时期中,城乡一体化趋势不断加快,为了达到城乡统筹发展、有序发展,我们应该转变观念,创新思维,完善城市规划的各项工作体系以及设计管理中的有关制度和机制,充分利用现代技术,加强监督,实现可持续的城乡建设和发展。
参考文献:
[1]莫东鸿.新形势下城乡规划设计管理一体化探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8(12)
[2]杨素波.新形势下城乡规划设计管理一体化研究[J].现代国企研究.201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