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学知识在 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0/8/18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39卷第8期   作者:徐南
[导读] 建筑是现代人文环境的主要构成部分,是环境艺术专业的重点研究对象。
        摘要:建筑是现代人文环境的主要构成部分,是环境艺术专业的重点研究对象。为此,本文探讨了建筑在环境艺术中的作用,并对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特点进行分析,最后分析了建筑学知识和环境艺术设计的有效统一。
        关键词:建筑学知识;环境艺术设计;作用特点
       
        1建筑对于环境艺术的作用
        所谓建筑,即具体的人们日常生活生产场所。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和科学水平的进步发展,人类不再局限于封闭式空间进行具体活动,而逐渐延伸至室外,可见建筑概念已扩大到环境,完全突破了传统的房屋观念,从这个角度来看,建筑空间概念以内外部空间有机结合的整体环境为主。事实上,环境艺术在建筑学概念中便是为人类创造适宜的生活环境科学与艺术,进而提供给人类良好的生活场所。通常情况下人们对自然环境简称环境,但环境艺术设计却涉及各个方面,例如山野平原、城市乡镇以及人文环境等,然而,实际中环境艺术设计往往被局限于人文环境中。因此,建筑作为实现环境艺术设计的基本物质条件,也是实现环境艺术设计的主体,鉴于环境艺术设计活动开展核心为人文环境中的城市建筑,由此也就不难看出,建筑学知识能够起到连接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各个学科,进而发挥出重要的作用。
        2环境艺术设计原则
        2.1整体性
        环境艺术设计是一门融合多种科学内容的学科,但总体来说要满足生态环境第一的要求。因此,在进行环境艺术设计时,设计者要将设计环境看做一个整体,对这个整体中的文化、自然、生物等要素进行研究,将各要素间的结构和功能等关系进行协调安排,最终使设计环境达到最佳状态。
        2.2人性化
        人始终是环境艺术设计的主题。在环境艺术设计中,设计者必须意识到设计中的一草一木都应满足人的物质需求或精神需求,在保证人类良好的生活质量以及环境功能的前提下,科学合理地对空间环境进行布置分化,达到对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人和自然和谐共生的目的。
        2.3科学性和艺术性
        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一项重要原则就是科学性和艺术性的有机结合。在具体的环境设计工作中,设计者可能会遇到不同类型的问题,如科学技术的发展、新材料的开发和运用、人们审美观和价值观的变化等,设计者需要重视科技的新成果,并积极运用,将科学性和艺术性密切结合,使设计作品生命力持久。
        3环境艺术设计的变化特点
        3.1科学技术越来越突出
        对于现代科学技术的突出环境艺术设计是一门跨学科,且极具综合性的专业,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体。环境艺术设计不仅要对城市进行合理规划,还要确定建筑的结构体系、设备的选型等方面,是一项繁琐而细致的工作。对于现代建筑进行设计时要注重对于现代科学技术的突出,使自己的设计风格趋向于建筑的艺术与使用功能的和谐、统一,使得满足处于现代信息社会的人们的需要。比如说,在室内设计中,设计师对于灯光的设计,就是设计师为建筑的环境艺术设计中以科学技术的应用为基础,强调其使用功能的基础上,融入多元化的设计内涵,使现代信息时代下人们的生活需求可以得到满足。
        3.2追求具有个性的设计风格
        对于建筑的环境艺术设计,不能始终保持着与周边环境的总体设计风格的一致性,要更加注重、追求环境艺术的个性。在对建筑进行环境艺术设计时,首先要把握的是建筑空间与环境的关系,使之的设计风格与功能可以有完美的结合,从而体现出建筑的主人的内心追求与理想,为其提供不同的、各具特色的生活方式,从而可以展示出不同的意境。


        3.3注重建筑的环境艺术的整体性
        现代建筑的环境艺术设计虽然强调了对于个性的追求,但是在人们的审美活动中,其对于每一项事物的形象都有自己的严格掌握其对事物形象的掌握,一般是先通过对其整体效应而获得的,人们不会首先去注意细节的问题,其对事物形象的认识过程,是从整体到局部,然后在返回到整体的。建筑的环境艺术设计,是一项注重系统性、整体性的工作任务,必须要从许多具有不同结构、功能的单元入手,了解这些组成单元在其功能上的意思表示,从而将这些具有不同功能表示的单元进行巧妙地组合、衔接,最终使其形成一个庞大的体系,从而突出建筑的整体性。在建筑的环境艺术设计中,追求具有个性的设计风格时,同时要注重环境艺术中“美”的评判标准,即整体美,它来自各个组成单元之间关系的和谐,对于建筑的整体性、系统性的强调。
        4建筑学知识和环境艺术设计的有效统一
        4.1建筑学知识和环境艺术设计审美的统一
        所谓室内环境美和建筑美主要是意境美与形式美的具体体现。形式美的规律即构图规律与原则,包括韵律节奏、比例尺度和均衡微差等各个方面,这些规律也是室内环境设计的重要方法。但随着人类不断更新审美观念,实时调整和补充形式美的规律十分必要。然而,有时符合形式美却并不满足意境美,好比一副画作,如果在技巧应用上如质感、比例、色彩等方面达到一定高度时,却未能使绘画对象神态风韵表现出来,便不能被称为佳作。而所谓意境美主要指建筑在特定场合下表现出的特殊个性或性格。通过对空间艺术的典范,如威严的太和殿、幽雅的流水别墅等进行研究,不难看出它们都具有鲜明的性格特点,具有极强的意境感染效果。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要全面掌握需要设计的主题思想和这些审美特点,通过合理应用室内外所有可用条件,包括室内照明、空间、家具以及室外小品陈设、环境、阳光阴影等,以此实现特定神韵强调、气势气氛的意境创造,才能称之为最主要的室内外形象创造任务。为此,就审美角度而言,必须有效统一建筑以及室内外的环境艺术。
        4.2建筑学知识和室外宏观环境艺术的统一
        我国最早园林建筑是为满足住所与农业生产有机结合的需求,而后才逐渐变成迎合生活需求的娱乐场所。园林学主要形成于近代,该学科主要以社会因素和自然因素为研究对象,其目的主要是为人类创建生态平衡、环境优美的生活境域。园林的主要表现方式为室外环境。由古至今,人们通过对自然环境的充分利用,建筑适合自身活动的园林场所。纵观中西方的古典园林可知,其主要被视为建筑的延伸和附属。而且,就园林的功能和形式来说,其与建筑间存在着严密的内在联系。其实从城市环境就能看出,在城市肌理中园林和建筑纵横交错,提供给人们良好的生活环境。
        4.3建筑学知识和室内微观环境艺术的统一
        室内设计及空间以建筑为载体依托。随着时代的发展,室内设计分离于建筑设计作为专门的行业存在着。从室内设计和建筑的关系来看其互为表里,实践操作离不开相互渗透和协调,其主要目的是为创造合理舒适适合人们居住的环境。所以,从这个角度来分析,两者间相互作用、相互依托实为一脉,只不过被认为的分作了一次和二次的设计来实施。实际上,就空间概念而言,室内外空间以建筑为实现联系的载体,环境艺术设计者必须熟练掌握其相关知识。
        5结束语
        环境艺术设计随着经济社会的进步发展应运而生,促使人们更严格、更复杂的要求着建筑环境艺术设计,然而,若仅将环境艺术设计的基本理念视为出发点,其设计就很难满足现代人们对建筑环境设计提出的要求,为此,必须注重环境艺术设计中建筑学知识的应用,既要坚持追求多元化设计风格原则,又要坚持突出现代科技原则,有效统一建筑学知识和环境艺术设计,才能真正促进其发挥枢纽作用,进而满足社会和人们对建筑提出的要求。
        参考文献:
        [1]现代科技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的应用研究[J].吴静兰.轻合金加工技术.2020(03)
        [2]环境艺术设计系统论——评《环境艺术设计》[J].李国瑞.新闻战线.2017(1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