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传统的园林施工和植物养护工作存在很多弊端,影响了工程质量,阻碍了城市建设的发展。面对当下存在的诸多问题,应结合时代发展要求,采取合理措施,促进园林行业发展。
关键词:园林工程施工;植物养护;技术分析
1导言
园林工程的建设和施工是一项集生态效应、经济效应以及社会效益为一体的工程项目,在降低城市环境污染、减少城市噪音、改善城市生态平衡的同时,还能提升城市绿化形象,使得生态环境和城市经济和谐发展。以园林植被的栽种和养护为主的园林工程项目是提升园林绿化覆盖率的有效途径,也是园林工程对城市影响作用大小的重要因素。所以,在进行园林工程施工和园林植被的养护过程中,应采取科学有效的管理措施和养护技术,以期体现园林工程建设生态价值、观赏价值和人文价值的作用最大化。
2园林工程施工现状分析
当前,我国园林工程具有较为系统完整的施工规划,能够根据设计师的具体园林工程方案和设计图纸进行充分的现场勘查,现场勘查的主要内容有园林工程施工现场周边的环境、基础设施、垃圾处理场所等,在施工前还要积极协调和周边居民、供电部门、交管部门等相关部门的良好合作关系,保证详细且有效的施工计划的诞生。随着现代化科技水平的进步发展,在园林施工过程中采用的施工技术也越发先进和多种多样,以规范化的施工要求为基本准则对施工技术进行不断创新,深入研究施工技术在施工过程中的可行性,使其在满足园林建设的基础上还能促进园林工程安全且快速的完工,提高园林工程的经济效益。
3园林施工的管理建议
3.1做好施工的前期工作
前期的准备工作包括施工准备、技术准备和材料准备。施工前要确认图纸,依据图纸内容明确施工的主题和方向,调研施工现场环境,参考施工现场的水源位置,编制适合的施工方案。园林施工对水的需求量较大,因此在铺设水管的过程中要确保水的供应,合理规划水管的分布,在确保工程如期交付的前提下减少水资源浪费,控制成本。技术准备就是对涉及到的技术设施、技术人员予以确认。多方核定相关手续的办理结果,沟通全部工作人员并要求其出示健康证,加强对人员的前期管理。园林工程师复核地面标高,不能仅根据原始数据盲目施工。根据施工位置的地面环境选择合适的植物,测量土壤酸碱性、有机物、无机物的含量。对于施工使用的材料,要严把质量关,使用检验合格的材料,减少质量和安全问题。
3.2科学规划施工环节
在园林建设过程中,要以使用功能为依据全面认识园林性质,有针对性地对内部结构进行科学化设计,明确整体绿化布局。对于树木的分布,要注重高低搭配,结合土地资源的具体情况,找准树木种类。例如一般选用土木类树木,行、列的间距要保证树木正常生长,提供充足的阳光和水分。根据动态环境检测结果,具体分析树木资源的情况,建立合理的养护系统,技术人员根据动态结果及时更改养护方案。在保证植物成活率的基础上,制订种植规范,监测每个区域的植物,方便应对植物养护过程中出现的突发问题。科学性是园林工程质量达标的必要条件,不能轻视施工中的各个环节,要在选苗、育种以及移栽环节保证技术应用的准确性,充分认识到栽种成活的重要性,避免资源浪费,减少成本损耗。避免运输过程中出现颠簸损苗现象,保证施工质量。
3.3提高施工人员的基本素质
鉴于施工现场的人员密集特点,要事先确认从业人员的健康状况,提供岗前技术培训。聘请专业的园林建设人员讲解施工现场可能出现的问题,分析原因,讲解处理突发事件的办法。考核人员的种植知识和栽培技术,要求所属人员掌握植物栽培、养护等方面的知识,了解每种植物的特点、适宜生长条件、剪枝和维护周期。要求设计人员能区分不同土壤环境下适宜栽种的植物属性,细致解读图纸内容。
将人员技术考核常态化,辞退周期性考核中没有达标的人员,保证人力资源的质量。对人员进行合理分工,提升其审美能力,建设经济美观的园林景观。
3.4优化当前监管制度
在考量成本、施工单位和施工现场的前提下,建立监管制度。在成本方面,对园林建设所需的资金编制具体预算,确保施工质量,降低成本,准确记录资金流向,结合施工计划控制资金投入。对施工单位的资质进行量化考核,选取信用度高、人员配备齐全的队伍,防止出现闲散人员扰乱施工秩序的情况。要保证施工现场人员配置完整,除了操作人员外,还应要求设计人员及时到岗。出现问题时要及时沟通,统筹规划园林建设,达到设计目标。
4园林植物养护新技术
园林工程的施工和植被的养护是一项时效较长、资金需求量大的工程,做好园林植物配置和园林植物养护,是保证园林工程和植物养护顺利实施的重要保证。
4.1针对不同园林植物特征进行个性化空间配置
在实际园林工程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在园林植物配置方面还不够灵活,大多数园林植物的空间表现和配置都相似,难以突出城市特征和园林主题,没有起到更加良好的园林景观效果。因此,要加强在实际园林工程中植物的配置方式,在营造植物景观效果过程,要基于植物之间的连接性和融合性,结合当地园林工程实际特点、环境及规划等进行设计。同时为了体现不同形式的园林主题,还可以利用花卉类植物、假山等设施进行园林植物创新,使观赏者更好地置身于园林工程,体验大自然的平静和祥和。将花卉类植物融入到园林绿叶植物中,可以有效增强园林工程的明亮感和空间层次感,将中国传统特色、古典氛围发挥得淋漓尽致。
4.2发展适合园林植物养护的创新性技术
园林植被养护新技术可以从其灌溉技术着手,主要可以通过4种灌溉技术进行说明。一是微灌溉技术可以有效实施于花卉以及乔灌木等本木植物的生长过程中,以满足其水分需求。微灌溉技术最大的好处就是能够利用较小的滴头或喷头将植物需要的水分进行均匀且充分施灌,让花卉以及乔灌木等植物能够充分吸收水分,有效节省水资源的利用,提高了水资源在园林植物中的使用效率。同时由于微灌溉技术每次施灌的水分都较少,还能有效提升肥料在植物中的使用率。二是现代化科技水平的发展使得园林植物养护技术越来越向全自动化方向靠近。全自动化灌溉技术利用施灌机器通过事先设定好的流程进行灌溉的启动或是关闭,在满足园林植物养护过程中水分需求的同时,大大降低了人工使用率,提高了园林植物灌溉的工作效率。三是液压喷播新技术是针对园林植物的播种而提出的,是将植物种子和所需养料按照比例调配好,再通过机器实施压力喷播到所要种植的坡面区域,较快的播种速度和简单的播种手段使其成为许多园林进行植物播种的主要手段,在提升园林工程的实际效率同时,充分保证了园林绿化面积的分布均匀。四是园林工程进行植物的栽种和养护能够保证生态环境的平衡发展,使得一些可再生资源能够实现可持续性发展。而通过发展雨水资源的回收和利用,可以有效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通过雨水收集网将室外的雨水进行收集并且存储,再经过有效的有害物质或是杂质的过滤之后进入到园林植物的灌溉系统中,当作一些容易干旱地区园林植物的应急资源。
5结语
园林建设过程中的施工和养护关乎园林的整体情况,需使用科学的管理手段保证植物成活率,提升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罗昊,杨胜,陈红舟.园林工程施工及植物养护技术探究[J].现代园艺,2018(24):167.
[2]张震.园林工程施工及植物养护技术分析[J].现代园艺,2018(20):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