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与规划分析

发表时间:2020/8/18   来源:《建筑实践》2019年38卷第24期   作者:陈记
[导读] 风景园林工程已经成为当前提升人们生活品质的重点工程

         摘要:风景园林工程已经成为当前提升人们生活品质的重点工程,同时也与绿色城市建设有直接的关系,因此风景园林设计必须保证具备科学性。本文便以提升风景园林设计规范性为目的展开分析。本文以风景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与规划分析为题,首先分析了风景园林设计的重要性及设计要点,其次根据实际的设计案例分析如何科学的利用植物搭配来提升园林设计的美观性,意在能够通过本文的论述,全面提升当前风景园林设计的质量,能够更好的服务于人们的生活。
         关键词:风景园林;景观设计;植物搭配;规划
         引言
         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不断提升,园林设计已经成为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点缀。我国的园林设计发展历史十分悠久,最为突出的苏州古典园林、孔府文庙等均展现出极具生活韵味和文化底蕴的园林风格,但是从园林设计专业角度来看,只有科学的、规范的规划,才能够凸显文化内涵,因此充分分析当前风景园林设计的现状,解析其中的问题,并且提出规范化的规划方案,不仅是本文着重分析的内容,也是相关部门以及相关人员研讨的重点。新时期风景园林是继承和发展传统园林的经验,建设多层次、多结构、多功能、科学的植物群落,建立人类、动物、植物相联系的新秩序,达到生态美、科学美、文化美和艺术美。
一、风景园林设计的现状及常见问题
         自可持续发展理念和绿色城市建设理念落实以来,风景园林设计极受人们的关注。风景园林不仅能够提供观赏价值,也能够优化城市环境,提供清幽的休闲场所。当前我国的园林规划单位众多,竞争也逐步激烈,因此在进行园林建设时,也会出现较多的问题。
         例如园林规划中,主体景观搭配不够协调,这就需要从植被的类型、颜色、形态的角度进行考虑。比如大型的乔木类植物和小型地被植物组合,视觉上落差较大,整体不够协调;另外,园林整体与周边环境不够协调,比如滨水景观未合理的设置过渡带,导致水体与园林景观之间出现断带,不仅影响园林的价值,也会影响区域内的协调型。
二、风景园林的科学规划措施
(一)植物配置的科学规划
         植物是风景园林设计的主体,因此想要维持高质量的观赏性,首先便要对植物配置进行针对性分析。
1.1利用乔灌结合软化过渡带
         乔木类植物是园林规划中的主要元素,从形态上来讲,乔木类植物通常具备高大的外观,枝叶延伸范围较广,能够提供良好的遮蔽作用,通常作为造景衬托元素,因此在科学规划植被的过程中,经常利用低矮的灌木类植物进行搭配。常见的有平行组合、环形组合、点状组合等,这二者进行搭配能够软化乔木的高大形象,在与下沉广场、地被植物以及水滨景物进行配合时,能够极大程度上较少视觉上的跳跃性,使整体的景观更加的柔和。
1.2利用颜色结合增加亮点
         颜色的科学结合通常体现在开花乔木、开花型灌木以及花卉方面。我们在园林景观中最常见的便是地被植物,其颜色统一,容易造成视觉疲劳,增加鲜艳的花卉类植被,能够使整体的景观更加的丰富,更具观赏性。科学的颜色结合规划方式会通过花卉之间的色调、季节性色调以及环境色调进行搭配,比如辛夷花为开花型大型乔木,花期在每年的2-3月份,花型较大,颜色通常以粉红为主,树高3-4左右,歇花期叶片较少,在利用其作为景观亮点并选择灌木进行搭配时,可以选择开花期为3月之后的灌木,例如栀子花,栀子花颜色多为暖色,可以与辛夷花搭配,且二者花期不会出现交互,不仅能够及时的衔接颜色观感,弥补辛夷花掉落后的惨败景象,也不会出现争抢视觉效果的情况。


1.3利用地被植被填补景观盲区
         地被植物是构建风景园林过程中的必要元素,地被植物通常以小型花卉类为主,因其矮小,在某些景观中能够代替草坪,不仅能够提供相同的价值,也能够有效弥补景观中的缺陷。例如在大面积的草坪上利用地被植物进行造景,在景观的盲区,比如小型建筑阴影处、大型的单独乔木下、群落式石景角落等位置,不仅能够起到一步一景的观赏效果,也能够丰富整体景观的协调型。
         但是,在选择地被植物时,还需要结合植物的颜色以及类型进行合理的调配,比如点地梅,花色鲜艳,其种子能够自行播种,极易影响形象造景的美观性,反倒适合要求不严格的点缀式地坪造景;细叶美女樱可以通过茎蔓延伸生根,因此适合花坛类造景,否则会大面积蔓延,管理较难。鸢尾类花卉颜色多样,不适合与其他开花类植被搭配造景,容易形成色彩冲突,因此可以与长青的乔灌木植被进行组合。
(二)园林景观的科学规划
2.1与城市环境相协调
         除了大型的景观类园林,在城市生活中常见的景观园林通常出现在广场、街心花园、居民区等区域,不仅能够起到调节环境生态的作用,也能够提供休闲场所,这就需要在进行园林规划时,结合区域内的环境进行科学的分析,景观设计要与建筑类型相协调。比如校园、幼儿园、居民区等场所,园林景观占地面积较小,因此需要控制造景元素,弃用过于高大的乔木类植物,增加灌木类和地被植物,颜色需要统一,能够起到放松身心的效果;在街心花园等具备城市职能的区域,景观设计要更加注重观赏性,选择长青乔木,其落叶少,能够在不同的季节均发挥观赏性价值,利用观花类、观果类灌木以及地坪等元素进行点缀,能够提供休憩场所,打造干净整洁的视觉效果。
2.2与生态发展相协调
         从形式上来讲,风景园林的设计和规划是针对具备发育本质的植物进行的规划,因此规划方式要遵循植被生长的特点和要求,不同地域的城市在打造园林景观时,选择的植被要符合季节性特征、生态发展特征。比如禁止盲目的追求景观元素的多样性,大量的植被堆积在一起,不仅不会发挥观赏性价值,还可能会形成物种入侵,破坏地方生态平衡;同时部分植被所需求的水文条件是不同的,因此在打造景观的时候,要根据地理位置、气候条件以及土壤的酸碱度合理的选择植物种类。
(三)养护措施的科学规划
         景观园林市施工规划主体特殊,因此必须进行长时间的维护和保养,才能够维持景观园林的观赏价值。尤其是针对刚刚完工的园林工程,所有的植被经过运输、栽植,环境的更换极有可能影响阶段内的生长状态,同时病虫害也是威胁景观形态和生命力的重点因素,因此及时的利用科学化的药肥养护进行生命力维护,利用后期修剪等方式保证最良好的生长状态,不仅能够园林的观赏效率,也能够保证其具备经济效益。
结语
         综上所述,风景园林设计不仅与人们生活有关,也与城市发展有直接关系,因此在进行原理设计的过程中,也应该不断利用科学的方式进行植被的规划设计,从种类、色彩、形态、本质等方面进行研究,结合区域内的施工环境和需求,从内部加强植被之间的协调型,完善生长状态,加强生态平衡管理;从外部加强园林与城市、环境、文化的协调型,利用植被的合理配合打造良好的生态圈,才能够促使生态稳定,提升区域内的绿色发展质量和生态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赵明源.风景园林设计的植物配置与规划探究[J].现代园艺,2018(4):92.
[2]马真. 基于风水理论园林植物配置的应用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9.
[3]李琼.特色小镇风景园林设计中植物造景的应用研究[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9(09):46-47.
[4]彭烁,高子惠.风景园林设计中植物景观的设计策略[J].住宅与房地产,2019(21):52.
[5]周新.城市生态风景园林设计中植物的主要功能和配置方法[J].门窗,2019(12):166.
[6]郑义,瞿小杰,郑亚萍.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配置的重要性及要点分析[J].居舍,2020(01):122.
[7]林鹏飞.城市公园风景园林设计的植物配置与规划研究[J].福建建材,2019(10):31-3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