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对于建筑企业来说,施工安全管理是重要的管理环节,这不仅关系到建筑企业的发展,同时对于建筑施工企业的经济利润也有直接的关系。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和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建筑的要求不断提高,这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来说既是发展机会,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这是由于我国的建筑施工还处于发展的阶段,因此安全施工和安全管理的水平还处于不断提高的阶段。但是建筑行业作为高风险行业,进行施工安全管理是十分有必要的。基于此,本文从建筑施工的安全管理的理论出发,分析了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现状,并论述了进行施工安全管理的重要性,最后探讨了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对策。
【关键词】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必要性;现状;对策
1.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建筑取得了快速的发展。但是由于建筑工程在施工过程当中人员流动较大、露天施工项目较多、立体交叉作业多等,因此使得在建筑施工过程当中工作条件差、不安全因素比较多,这使得在建筑施工当中,安全管理显得尤为重要。与此同时,在施工的当中,施工项目通常规模较大、施工过程比较复杂,因此要完成预期的施工目标就需要实现对各类资源的整合与利用,这对于建筑企业来说是实现经济效益、降低施工成本的重要方式。这也是施工安全管理的项目。因此总的来说,对建筑施工进行安全管理有利于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实现企业的经济价值。
2.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现状
2.1 安全意识不强,安全管理停留在形式上
目前我国很多施工单位对于安全生产的意识并不高,过分追求施工的经济效益而忽略了施工安全管理。导致了在开展安全管理工作的时候只是流于形式,没有实际效用。他们普遍认为施工安全管理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这会导致整个工程成本提高,自身所获得的经济利润就会降低,因此并不重视施工安全管理,在面对工期比较紧张的情况下甚至还会降低对施工安全的管理与控制。与此同时,对于各项施工安全管理制度的建立也没有达到相关的要求,这导致施工安全管理工作无法真正落实。
2.2 安全管理模式落后,难以消除事故的根源
首先,在管理人员进行施工安全管理的时候,往往是根据以往的工作经验建立管理模式,很少会结合实际的施工情况对管理模式进行完善与健全。其次,施工企业的进行安全管理的时候也只是根据以往的经验对以前工程施工当中发生过的安全问题进行强调,而没有对安全管理制度进行创新,由于建筑工程并不完全相同,因此旧的经验很难会适用于新的项目。与此同时,很多建筑施工单位只有在发生安全事故之后才会对管理模式进行改善。落后、不完善的安全管理模式会导致施工人员的人身和财产安全面临威胁。
2.3 从业人员整体素质较低,安全教育不到位
对于建筑工程施工项目来说,施工人员大多数都是文化水平并不高的农民工,他们自身的施工水平和安全意识都并不高。因此在施工之前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岗前培训是十分有必要的。但是很多施工单位为了自身的利益并不重视对人员的培训和教育,这导致施工人员的整体素质不高,施工技术并不专业,建筑施工的安全意识不高。因此在实际施工过程当中无法按照正常的操作流程进行操作,也不重视安全生产,因此很容易造成安全问题。
3.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优化措施
3.1 制定施工企业安全管理制度
安全管理制度需要贯穿于整个项目建设的过程当中,同时涉及到生产的各个方面,下面从四个方面探讨施工企业安全管理制度的制定。首先是资金保障制度的制定。
只有资金的充足才能确保安全生产的顺利进行,因此施工企业从安全管理资金的筹集、使用、监督管理等方面取保资金的落实,同时还需要督促监理单位加大对安全生产自己的检查和监督,确保专项资金的合理使用。其次,还需要制定安全生产检查制度。安全生产的检查需要使全体工程建设人员都能够提高安全生产意识和安全责任意识,对于施工过程当中的各项违规操作行为进行纠正,将安全隐患及时排除。除了需要安排专门的管理人员对安全管理制度的执行进行检查之外,还需要对劳动生产环境、安全环境是否符合要求进行检查。再次是安全教育培训制度的制定。不仅是管理人员,一线的施工操作人员也是安全教育的重要对象,通过安全教育培训使员工能够学习到更多的安全生产知识,提高综合素质,为安全生产的顺利进行提供技术支持。最后是安全生产责任制度的制定。需要明确各个施工环境和各个施工岗位的职责,将安全管理工作流程进行层层分解,从而在发生安全事故的时候能够快速找出责任 人,这种方式可以对安全生产主体的行为进行有力的约束。
3.2 加强施工单位资质和人员资格管理
目前我国建筑行业已经实行了资质等级准入制度,施工企业需要满足相应的自治才能参与施工建设。因此在工程建设当中需要确保施工企业满足相应的资质要求,避免出现超越资质承接建筑工程的情况。与此同时,施工单位需要在审核的资质等级范围之内承接业务。对于人员资格的管理来说,需要确保施工人员能够实证上岗,还要在上岗之前进行培训,培训之后再进行考核,只有充分确保施工人员能够满足施工要求才能安排上岗。
3.3 加强对安全技术的管理
在施工安全技术管理过程当中,首先是安全技术措施的管理。施工单位在编制安全技术措施的时候需要充分考虑施工环境、施工方法、机械设备、工程特点等因素,制定合理的措施来防范各种安全事故。同时,安全技术措施的制定需要充分结合实际情况,具有针对性,使得在建筑施工生产当中能够起到切实的作用。其次是安全技术交底工作。在编写安全技术交底的时候需要对工程项目的施工状态进行摸排,充分了解工程的特点,确保安全技术角度工作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最后是安全操作规程和标准规范。这对于工程施工的安全性来说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施工单位需要安排专门的人员对操作规程进行管理,确保施工人员能够随时查阅到。使全体施工人员都能够及时掌握不和了解施工安全操作流程,并将施工安全规范落实到工作当中。
3.4 加强对施工设施和设备的安全管理
施工设施和设备的安全管理主要包括施工安全设施管理、安全检测设备管理和特种设备管理这三个方面。对于施工安全设施管理来说,需要在施工场地容易发生安全事故的地方设立标志,提醒施工人员注意安全施工。与此同时,还需要确保施工人员安全防护措施的完善。对于安全检测设备来说,施工企业需要对供应商的资质进行严格的审查,确保建设设备的合格。同时还需要定期安排人员对安全监测设备进行检查,确保设备的质量。最后是施工特种设备的管理。在建筑工程施工当中,施工特种设备主要包括垂直起重机械、人货电梯等为了满足特殊施工目的和需要而准备的施工设备。由于特种施工设备的专业性强,因此在操作的时候需要由专门的人员负责,同时还需要定期对设备的状态进行检查,避免因特种设备使用不当造成的安全事故。
结束语
建筑施工企业的长远发展受到企业安全管理状况的影响,安全管理水平对企业的长远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是能否保证社会和谐稳定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对建筑企业的安全方面有着十分严格的要求,并且制定了关于安全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条例,对建筑行业的安全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建筑业发展过程中,安全事故仍然一直是威胁建筑行业经济效益和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 徐亚军 .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分析 [J]. 住宅与房地产 ,2020(06):119.
[2] 蔡平 . 房屋建筑施工的质量与安全管理研究 [J]. 四川水 泥 ,2020(02):168.
[3] 自中介.探究如何做好建筑工程安全管理[J].居 舍 ,2020(04):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