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我国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进程中,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对于其发展来说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而且就我国当下的建筑行业发展来说,其中出现的质量问题大都是由于渗水引起的。所以说,在实际施工进程中施工人员就需要重视防水防渗施工技术的应用,以此来强化建筑工程的施工效果。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防水防渗;施工技术
1 导言
建筑工程在施工发展中防水防渗施工技术的开展,从其施工技术的实施区域、工程技术的主要发挥效果以及持续效果周期方面进行分析,其技术的应用对于建筑工程的结构安全性保障、应用寿命控制以及居住人员的居住舒适度提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从安全管理、质量控制的角度分析,如何控制建筑工程防水防渗施工技术应用效果,规避工程施工中存在的影响因素,则成为建筑防水防渗工程施工中主要研究的课题。
2 防水防渗施工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重要性
在实际的施工及使用过程中,建筑物的渗漏,轻则对使用者的生活造成困扰,重则对建筑物的整体稳定性及安全性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进而制约建筑物有效使用寿命。渗漏问题,将导致建筑物内部的很多功能得不到有效的应用,出现渗水、渗漏问题会导致内部环境潮湿,进而室内材料逐渐发生发霉、变形、脱落等现象,对整体质量效果产生不利,对居民的生命安全造成了很大的威胁。所以,在建筑工程施工阶段,要对防水防渗施工技术进行必要、合理的应用。工程防水防渗施工是建筑施工质量控制中一个重要环节,在不同部位采用不同的防水防渗施工技术,可以对建筑施工过程中渗漏问题进行有效的事前控制和事中控制,避免建筑使用过程中渗漏导致的大量维护成本,有利于建筑工程的进步和发展。
3 建筑工程常见渗漏位置及原因
建筑工程中容易产生渗漏情况的部位有很多,这就需要结合渗漏特点、渗漏机理,针对性采用防水防渗施工技术,全方位出发,采用多种防渗堵漏措施,这样才能够全面提升建筑工程的防水性能。
3.1 屋面渗漏问题
屋面渗漏是指在屋脊和屋檐之间的建筑物的屋顶部分,因为常年的积雨、积雪,是渗漏风险最高的位置,也是防水防渗施工的重点位置。但在建筑工程中,屋面的建设材料以混凝土为主,缺乏对积雨、积雪渗透的防御性。如果在屋面的施工环节中,对于浇筑层、设施节点等位置没有做好施工质量的保障,将会大大增加屋面渗漏的风险。其他问题还包括屋面施工的方案设计缺乏合理性、施工人员技术水平不足、施工质量缺乏监督管理等,使屋面出现刚性变形、混凝土裂缝或漏浆等情况,直接导致屋面的渗漏问题发生。
3.2 厨卫渗漏原因
厨卫是用水最多的区域,是给排水管道的集中区。用水设施存在质量问题,会产生渗漏情况,很多建筑为了丰富给排水功能,管路设计非常复杂,为了装修美观性需要将管路嵌入到墙体中,不能第一时间发现渗漏情况,最后在水体的侵蚀下,逐渐造成表体渗漏。卫生间的浴缸部位也是渗漏重点,如果浴缸排水口周围存在缝隙,水会渗透到防水层或混凝土结构中,严重会渗透到下层楼。
3.3 外墙及窗台渗漏原因
外墙及窗台在建筑物的外部,由于长时间与空气和阳光接触,经受高温和降水,很容易发生渗漏问题。如果不对外墙和窗台出现渗漏的集中区域进行及时的处理,就会导致外墙及窗台出现裂缝,长此以往,建筑物的质量会不断下降,影响安全性和稳定性。在外墙及窗台存在裂缝的情况下,如果再有雨水进入裂缝中,会让裂缝越来越大,对建筑物的损害也越来越大。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是由于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的技术操作不符合规范要求,相关材料的规格也不能保障质量水平,所以导致外墙及窗台在后续的使用中出现问题。
3.4 地下室渗漏原因
新建工程多数都会设置地下室,而地下室距离地下水位较近,因此产生渗漏的概率也更大。地下室中的给排水管数量多,包括地下室底部、墙体中都会设置管道,如果管道节点部位产生了渗漏情况,就会顺着墙体裂缝流出,从而产生渗漏情况。
4 建筑工程施工中防水防渗施工技术控制措施分析
4.1 外墙及门窗结构的防水防渗技术
外墙在建筑物中起到承重、分隔的作用,因此做好施工墙体的刚度和强度、整体性控制工作尤为重要。首先,混凝土外墙施工要振捣密实,螺杆洞等应采用“防水涂料 + 防水砂浆”封堵密实,砌体材料外墙要保证灰缝饱满度,构造柱等混凝土应振捣密实,减少渗漏的发生。其次,施工对天气、环境因素的要求也比较高,选择适合施工的天气和环境能够降低建筑物出现渗漏情况的可能性。对于门窗的防水防渗,首先,要对门窗进行严格的检查,确保门窗的尺寸与预留的窗口是符合的。其次,要对门窗做好塞缝工作,使用防水砂浆、聚酯发泡材料进行对门窗的缝隙进行黏接,保证饱满,每个外窗必须做淋水试验。
4.2 屋面防水防渗漏施工技术
屋面防渗施工中,必须要选择好施工材料,以质优价优材料为主,可以采用水泥沥青、聚氨酯泡沫等材料,提高屋面整体的防水性能。在施工中,屋面要做好清理工作,不得出现凹陷、空鼓等情况。屋面找平可以避免产生积水坑,并做好砂浆浇筑、扫浆工作,在找平层上设置分隔缝,减少结构裂缝。天沟、落水口位置要重点采用防水措施,不得产生渗漏通道。现浇平面采用结构找坡方式,女儿墙根部、转角位置、轴线部位用高防水性材料封堵缝隙。防水卷材搭接长度不低于 20cm,并将搭接处压平,避免雨水渗入。
4.3 地下室防水防渗施工技术的应用
针对实现地下室防渗漏目的,主要从防水材料有效应用及施工保养工作等方面入手。就地下室施工而言,其所处的特殊位置决定了其渗漏受到地下水和各种管线因素的影响,为此,务必在地下室施工中有效涂抹防水涂料,选用防水材料时要结合实际部位和本工程地下室施工的特点;在处理地下室管线穿墙位置施工时,需要做好套管处理从而降低渗透几率;并且后期养护工作也是不容忽视的,需要就混凝土结构进行科学保养,由于混凝土对温度有着较强的敏感性,需要根据实际工程的温度环境有效落实和调整保养工作,使地下室混凝土处于良好的凝固状态,提高地下室混凝土质量,避免混凝土裂纹造成渗漏。
4.4 地下室防渗技术
地下室防渗施工要重点关注基础板、管道、墙体等部位。在防水防渗施工前,要先掌控地下室地底、基础面、地下水分布等情况,确保这些条件都能够满足防渗施工要求。布置好观测设施,对基坑沉降进行观测,分析墙体裂缝是否因不均匀沉降造成的结果。墙体结构防水是关键一环,必须要做好结构自防水工作,在结构表面铺设一层防水卷材,或者在结构混凝土中加入一定比例的 CMA 高性能膨胀剂,保证结构整体的抗裂防水性能。地下水防水难度较大,要采用多道防线共同防渗,需要增设地面排水设施、柔性防水层等,以结构自防水为主体结构,在结构表面进行裂缝封堵,铺设防水材料。在管道预埋中,尽可能减少交叉部位、弯曲部位,否则会增加流水阻力,提升连接部位渗漏概率。管道连接要足够密实,设置橡胶圈,防水试验中要严格观察是否有渗漏情况。
5 结束语
总之,为了能够全面提升建筑工程的防水防渗性能,就必须要采取有效的防水防渗施工技术。建筑工程渗漏会影响工程质量、居住舒适性,要提高对防水防渗施工的重视度。施工中除了要加强工艺控制,还要做好材料管控、质量管理工作,构建完善的防渗施工体系,强化每个施工环节的质量掌控,从而实现建筑工程防水防渗的施工目标。
参考文献:
[1] 杜磊,王国栋 . 建筑施工中防水防渗施工技术的运用探究 [J]. 工程技术研究,2019,4(13):41-42.
[2] 张勇 . 建筑工程施工中的防水防渗施工技术 [J]. 居舍,2019 (22):83.
[3] 蔡求炉 . 建筑工程施工中的防水防渗施工技术分析 [J]. 四川建材,2019,45(12):104-105.
[4] 刘杨,王永名 . 浅谈建筑施工中防水防渗技术 [J]. 江西建材,2017(21):8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