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分析探究腹部超声在肝胆疾病临床诊断中的影像特征。方法:随机选取100例在2018年11月~2019年11月间于我院施行诊疗的肝胆疾病患者施行研究,先后施行不同诊断方式,对照组(先施行常规病理检查)、实验组(后施行腹部超声检查),对比2组患者诊断结果并分析腹部超声诊断影像特征。结果:影像分析结果显示,施行腹部超声检查的实验组患者检出89例患肝胆疾病,包括包括37例急性胆囊炎、21例胆结石、9例病毒性肝炎、8例肝肿瘤、7例脂肪肝、7例肝硬化;与常规病理检查的常规组结果相比,实验组各项肝胆疾病诊断正确率均有待提升,且组间对比(P<0.05)。结论:将腹部超声检查引入肝胆科疾病诊断临床中,可凭借其独特影像学优势,高效诊断并区分肝胆疾病,利于尽早治疗,改善预后,值得在肝胆科推广。
关键词:腹部超声;常规病理检查;肝胆疾病;影像特征
前言
肝胆疾病类型多样,急性胆囊炎、胆结石、脂肪肝等均是临床常见肝胆科疾病。近年来,肝胆疾病发生人数逐年增多,且日益趋向年轻化。再加上大多数肝胆疾病患者初期,临床病症不典型,普通就诊难以发现,易导致诊疗延误,造成疾病恶化[1-2]。腹部超声检查被逐步引入肝胆疾病患者临床诊断中,能够明显观察病灶位置、大小,利用改善后续治疗效果。本次研究旨在探究腹部超声在肝胆疾病临床诊断中的影像特征,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100例在2018年11月~2019年11月间于我院施行诊疗的肝胆疾病患者施行研究,包括57例男性、43例女性;年龄:(21~69)岁、平均年龄:( 41.24±2.41)岁。纳人指标:(1 )年龄于20~70岁间;(2)患者均经常规病理检查被确诊为肝胆疾病患者。
1.2方法
100例患先后施行不同诊断方式,对照组(先施行常规病理检查)、实验组(后施行腹部超声检查)。实验组患者腹部超声检查操作如下:利用超声诊断仪器(探头频率:2MHz)施行。告知患者在检查前10h保持空腹。详细观察、记录患者影像学数据。
1.3 统计学方法
均利用SPSS19.0施行数据处理,分别利用t、x2来检验计量资料、计数资料,P<0.05代表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实验组患者超声诊断结果
影像分析结果显示,施行腹部超声检查的实验组患者检出89例患肝胆疾病,包括包括37例急性胆囊炎、21例胆结石、9例病毒性肝炎、8例肝肿瘤、7例脂肪肝、7例肝硬化,见表1。
![](/userUpload/2(44835).png)
2.2 2组诊断结果确诊率分析
与常规病理检查的常规组结果相比,实验组各项肝胆疾病诊断正确率均有待提升,且组间对比(P<0.05),见表2。
![](/userUpload/3(28101).png)
2.3腹部超声影像特征分析
37例急性胆囊炎患者超声影像显示:胆囊大幅增大、内壁增厚呈毛糙状,可见密集点状的回声。21例胆结石患者超声影像显示:胆囊内出现能随着体位变化移动的强回声,胆管内也有强回声且同时在后方见声影,部分患者可见胆囊明显肿大、胆管扩张,且胆囊四周可见回声降低现象。12例病毒性肝炎超声影像显示:肝脏内未发现明显回声,门静脉处于高压状,肝静脉中断,脾肥大。7例肝硬化、8例肝肿瘤患者超声影像显示:肝内发现低回声,部分患者为混合型回声包块、部分患者周边肝组织的可见明显回声增强。7例脂肪肝患者超声影像显示:肾皮质、脾脏回声显著低于肝脏回声强度,肝脏轮廓及内部结构不清晰。
3讨论
肝胆疾病主要涉及急性胆囊炎、胆结石、胆囊息肉等多种类型疾病,临床发病率较高,需在早期施行诊疗,方能尽早、尽快康复。近些年来,超声技术随着医疗水平的提升而逐步应用至各科室、各类型疾病检查中,尤其是肝胆科[3]。超声诊断检查主要利用脉冲反射技术实施,极其适用于肝胆科疾病检查。再加上超声自身价格优势、易操作、可重复利用、灵敏度高等特点,在肝胆疾病临床诊疗中得到广泛认可。此次研究影像分析结果显示,施行腹部超声检查的实验组患者检出89例患肝胆疾病,包括包括37例急性胆囊炎、21例胆结石、9例病毒性肝炎、8例肝肿瘤、7例脂肪肝、7例肝硬化,进一步提示了肝胆科主要疾病类型,且超声检查在急性胆囊炎、胆结石、病毒性肝炎疾病检出方面的优势。同时,急性胆囊炎疾病诊断正确率高达92.50%,也提示了腹部超声检查可明显作用于急性胆囊炎临床诊断中,既可以明显观察到胆囊位置、大小等状况,还可以清晰展示出胆囊内壁、胆囊与四周血管间的关系,非常有助于后续治疗[4]。此外,腹部超声检查在胆结石(90.91%)、脂肪肝(77.78%)、肝肿瘤(70.00%)、肝硬化(71.43)等疾病诊断中的正确率也较高,能够明显观察至肝管四周、肿瘤部位,有利于医师评估、判断肿瘤与四周脏器间的联系,进一步改善预后。此外,超声检查技术还兼具扫描快、分辨率高、影像质量高的优势。
总之,将腹部超声检查引入肝胆科疾病诊断临床中,可凭借其独特影像学优势,高效诊断并区分肝胆疾病,利于尽早治疗,改善预后,值得在肝胆科推广。
参考文献
[1]张俊英.腹部超声诊断肝脏肿块及相关疾病的临床价值探析[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9,26(11):62-62.
[2]刘建波.超声诊断在肝胆疾病治疗中的临床价值[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21)177-178.
[3]杜娟,蒋勇.超声在腹部闭合性损伤诊断中的应用效果回顾性分析[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8,2(16):111-113.
[4]张钊,徐晶晶.超声诊断在肝胆疾病治疗中的临床价值[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8,2(5):182-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