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肢骨关节骨折患者采取多层螺旋 CT 后处理技术的价值研究

发表时间:2020/8/18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14期   作者:黄雄华
[导读] 目的:分析探讨四肢骨关节骨折患者采取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的价值。

        【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四肢骨关节骨折患者采取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9.4-2020.4内收治的50名四肢骨关节骨折患者,所有患者均经手术确诊。用X线平片和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组,将得到数据对比分析,记录两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结果:X线摄影平片诊断准确率为84%,多层螺旋CT处理技术诊断准确率为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关于四肢骨关节骨折具体类型诊断情况,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诊断更好,(P<0.05)。结论:针对四肢骨关节骨折患者采取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诊断率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四肢骨关节骨折;多层螺旋CT;诊断
引言
        尽管四肢骨关节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骨折类型,但由于其骨折部位生理和解剖结构很特殊,临床误诊率和漏诊率一直很高。X射线四肢骨和关节骨折的临床检查和诊断阶段的使用越来越广泛,但是在X射线只能获得平面图像,因此在临床后期的诊断和治疗价值很小。而多层螺旋后处理技术能够监测并显示骨骼和关节损伤,比X射线更直接直观,然后可以通过连续扫描薄层检查获得三维3D图像,因此具有更大的诊断价值,本文选取我院2019.4-2020.4内收治的50名四肢骨关节骨折患者,分析探讨四肢骨关节骨折患者采取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的价值,具体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4-2020.4内收治的四肢骨关节骨折患者50例,使用X线平片和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两种模式诊断。年龄18-60岁,平均(39.22±2.26)岁,平均体重(62.5±4.2)kg)。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分析后显示,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对该研究给予完全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我们医院的伦理委员会也充分了解了这项研究并批准该研究。
        纳入标准:1)符合《四肢关节周围骨折后的功能康复》[1]中对于四肢骨关节骨折的诊断标准;2)有明确外伤史者;3)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1)精神疾病史者;2)资料不全者。
1.2 方法
        X线摄影平片:设定成像条件后,经曝光后予以FPD检测,将其转化为数字信号,采用A/D处理技术将数字化图像传送到工作站中,予以打印胶片,之后主治医师对其阅片。
        多层螺旋CT处理技术:患者取仰卧位, 扫描过程中患者保持屏气。首先使用轴位扫描,再调整参数,螺距1.0m,电压130kV。开始扫描,进行薄层重建,横截面层厚0.6-1.0mm,螺距1.0m,再将数据传送至处理工作站。 然后对骨关节多平面重组、表面阴影显示、容积再现三维成像技术进行重建,以此得到多平面三维图像后进行图像重建,借助切割技术手段进行VRT成像图像,对其予以多角度选择后显示出最佳图像。
1.3 观察指标
        (1)观察对比两种诊断模式下的诊断准确率;(2)观察对比两种诊断模式对四肢骨关节骨折具体类型的诊断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对本研究中所得的数据进行分析,且采用百分率(%)表示计数资料,使用x2检验,当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分析两组诊断模式的诊断准确率
        X线摄影平片诊断准确率为84%,多层螺旋CT处理技术诊断准确率为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对比分析两组诊断模式对骨折具体类型的诊断情况
        多层螺旋CT处理技术对具体类型的诊断情况,明显优于X线摄影平片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3讨论
        如今,四肢骨关节骨折的临床治疗手段主要是外科手术。通过手术治疗,可以促进骨折愈合并促进以后的康复。但是,四肢的骨骼和关节的解剖结构很复杂,因此必须借助成像技术进行诊断。X射线和常规的CT扫描都是四肢骨关节骨折临床检查手段,然而不能有效地监测隐藏骨折的位置,从而使骨折,骨折块状况变得复杂,因此很容易出现漏诊或误诊。
??由于骨折部位不同,四肢骨关节骨折可能具有不同的检测难度。赵波[2]等人提出,对于四肢和关节骨折的患者,最难以诊断的是隐匿性骨折,因为在诊断过程中很难发现骨折问题,这对治疗患者的康复非常不利,提高诊断的准确性非常重要。随着科学技术和临床医疗服务的不断融合,多层螺旋后处理技术逐渐在医学领域出现,并在临床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罗一博[3]等人的研究表明,借助多段螺旋CT技术诊断和治疗四肢骨关节骨折,通过3D重建技术,不仅可以了解患者骨折的解剖位置,还可以清晰显示骨折线。3D重建技术可以实现对骨折位置的全方位,多角度监测,从而使监护仪能够感知骨折模式的运动和方向,对患者的骨折状态进行多层次,全方位的观察[4]。?
        本研究中,X线摄影平片诊断准确率为84%,多层螺旋CT处理技术诊断准确率为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层螺旋CT处理技术对具体类型的诊断情况,明显优于X线摄影平片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赵波等人的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针对四肢骨关节骨折患者采取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诊断率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吕宏学, 宋军峰. 四肢关节周围骨折后的功能康复[J]. 中国疗养医学, 2009, 18(9):791-794.
[2]赵波, 李海, 潘家洁. 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组和容积再现三维成像对四肢骨关节骨折的诊断价值[J].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8, 17(020):2221-2223.
[3]罗一博, 张少峰. 多层螺旋CT容积再现成像在诊断四肢骨折中的应用价值[J].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8, 16(12):149-151.
[4]李卓, 张磊. 多层螺旋CT及后处理技术对髌骨骨折的诊断价值研究[J].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9, 17(03):134-13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