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的诊断效果,分析该技术在肺栓塞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期间收治的86疑似肺栓塞患者。对其进行多层螺旋CT检查,以病理检查为金标准总结检查结果。结果:在此次研究中,经病理检查确诊82例患者,CT诊断确诊78例阳性,4例阴性,其中有4例误诊。诊断准确性为95.34%(82/86);特异性为100%(82/82);敏感度为95.12%(78/82)。结论:在肺栓塞诊断中实施多层螺旋CT检查可取得较准确的诊断结果,且该技术无创、便捷、患者接受度高,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关键词】多层螺旋CT;肺栓塞;诊断
肺栓塞主要是由深静脉血栓引起,该疾病会引起肺循环障碍及呼吸功能障碍,急性肺栓塞病人存在休克、低血压,病情变化快且预后差,病死率高[1]。该疾病症状较多,且无特异性症状,部分患者病情较轻往往无症状从而易被忽视。肺栓塞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危及生命,提高疾病的临床诊断质量有利于及时就诊,加强日常防护。为此本文观察多层螺旋CT的诊断效果,分析该技术在肺栓塞诊断中的价值。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期间收治的86疑似肺栓塞患者。男性37例,女性49例,年龄47-66岁,平均年龄53.16±3.84岁,病程2个月-8年,平均病程5.26±3.74个月。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呼吸苦难、胸痛、咯血、咳嗽、小腿胀痛等症状。此次研究经患者同意,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方法
对86例病人进行多层螺旋CT扫描,扫描指导屏气训练,CT扫描在吸气屏气下进行。病人取仰卧位,于肘前静脉推注80~100 m1 碘海醇,静脉推注速度4m1/s。静脉推注30s行多层螺旋CT扫描,我院使用的仪器为荷兰飞利浦公司生产的64层多层螺旋CT。CT扫描参数设置如下,层厚64mmX0.6mm,螺距0.2,管电流调试为350mA,管电压调试为120kV。从病人下颈椎扫描至腹腔干动脉,于患处气管隆突下1.5cm设置处监测层面,设置电流、电压、层厚、层间距及延迟时间参数。检测位置从肺动脉开始,观察CT值。CT值若高于50 HU延时5s。注射350mg/ml碘海醇,再利用生理盐水冲洗。CT扫描结束后,结合三维重建技术观察影像结果。
1.3 评分标准
本研究以准确性、特异性、敏感性为观察指标,以病理检查为金标准。记录CT扫描的诊断结果,并计算值。
2 结果
2.1 多层螺旋CT扫描结果
经CT扫描肺段动脉共显示1363支;肺叶动脉共显示406支;主肺动脉共显示153支;亚段动脉共显示4139支,其他分支动脉共显示9713支。描肺段动脉显示栓塞541支;肺叶动脉显示栓塞132支;主肺动脉显示栓塞34支;亚段动脉显示栓塞183支;其他分支动脉显示栓塞82支。
肺段动脉栓塞率为39.69%;肺叶动脉栓塞率为32.51%;主肺动脉栓塞率为22.22%;亚段动脉栓塞率为4.42%;其他分支动脉栓塞率为0.84%。
2.2 多层螺旋CT扫描准确性、特异性、敏感性
86例患者经病理检查确诊82例,CT扫描检出78例阳性,4例阴性,其中有4例误诊。诊断准确性为95.34%(82/86);特异性为100%(82/82);敏感度为95.12%(78/82)。
3 讨论
肺栓塞多见于高龄人群及静脉血栓人群,但据数据显示肺栓塞发病趋势发生改变,在高于40岁人群中发病群增加。肺栓塞会引起胸闷、胸痛、咯血、呼吸困难等,同时还会增加右心负荷造成心肌缺血,甚至出现心脏骤停,对生命造成威胁[2]。但肺栓塞起病隐匿误诊率高,且多数患者缺乏辨识性的症状,为此该疾病在我国误诊率较高,对疑似病人及时进行诊断有利于及时开展治疗工作,改善预后降低病死率。
在肺栓塞诊断中诊断方式较多,例如心电图、胸部X线检查以及肺动脉造影等等。多数肺栓塞病人会出现心电图异常,但肺栓塞心电图结果无特异性,可出现在正常人或其他疾病患者,易漏诊、误诊。胸部X线检查在较典型的临床病例中检出率较高,其敏感度并不显著。肺动脉造影是肺栓塞诊断的金标准,但该诊断方式为有创检查具有一定风险,且肺动脉造影诊断费用高,患者接受程度较低[3]。多层螺旋CT扫描具有耗时短的优势,相对于普通CT而言,扫描时间仅有普通CT的1/8-1/6,在肺栓塞的诊断中对整个肺部扫描时间仅有几秒。多层螺旋CT辐射量比普通CT低40%,患者受辐射量大量减少,安全性较高。多层螺旋CT时间、空间分辨率较高,且呼吸、心率对检查影响较小[4]。显像更加清晰。在肺栓塞的诊断中医生能够从任意角度重建病变部位,注射造影剂后可通过调整方位及层厚显示肺动脉的三维结构,医生能够对病变部位仔细观察。且经三维重建后能够良好显示微小栓塞,提高检出率。多层螺旋CT扫描为无创检查,患者接受度较高,且该技术易获得能提供稳定参数,有利于后续治疗观察及随访[5]。多层螺旋CT扫描能够根据信噪比调整扫描进度,追踪造影剂浓度达到最大时的时间,自浓度最高时开始扫描,获得清晰图像。
在本次研究中,CT诊断确诊78例阳性,4例阴性,其中有4例误诊。诊断准确性为95.34%(82/86);特异性为100%(82/82);敏感度为95.12%(78/82)。由此可见多层螺旋CT检查取得显著效果。总而言之,在肺栓塞诊断中实施多层螺旋CT检查可取得较准确的诊断结果,且该技术无创、便捷、患者接受度高,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周宇元. 肺栓塞患者行多层螺旋CT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J]. 当代医学, 2018, 024(008):148-149.
[2]张宗斌. 肺栓塞患者行多层螺旋CT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9, 011(015):81-83.
[3]关晓涛, 叶志刚, 蔡林波. 肺栓塞患者行多层螺旋CT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J].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19, 20(02):81-82.
[4]吴晓霞. 肺栓塞患者行多层螺旋CT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J]. 影像技术, 2019, 31(02):48-49.
[5]王伟钢. 肺栓塞患者行多层螺旋CT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8, 5(65):2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