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分析鲶鱼效应管理对降低护士职业倦怠的效果。方法:于2019年1月至2020年7月期间将42名护士视为研究对象,双盲法随机划入参照组与实验组(n=21)。参照组行常规管理,实验组根据鲶鱼效应管理,比较两组护士的职业倦怠情况。结果:实验组护士的EE、DP及PA评分均高于参照组护士,差距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鲶鱼效应管理能够降低护士的职业倦怠感,对护理服务质量的提升有益。
【关键词】鲶鱼效应管理;护士;职业倦怠
护理工作内容较多,专业要求较高,且随着新医疗改革及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对临床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受到个人心理因素、管理因素等影响,很多护士存在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问题,影响其护理工作的积极性,且可能会造成护理安全事故的发生,不但影响护士个人的身心健康,且不利于医院整体服务形象,易于增加护患纠纷的发生率。鲶鱼效应指的是鲶鱼在搅拌沙丁鱼生存环境的同时,也能够提升沙丁鱼自身的求生能力,具有激励的作用。文章主要对42名护士的职业倦怠情况进行调查,分析鲶鱼效应管理的作用,内容整理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42名护士视为研究对象,双盲法随机划入参照组与实验组(n=21)。参照组21名护士中男护士2名,女性护士19名,年龄在20-37岁之间,均龄值(27.81±2.27)岁。实验组中男护士2名,女性护士19名,年龄在20-38岁之间,均龄值(27.74±2.31)岁。不同组内数据比较无统计学差距,且入选护士均了解研究内容,自愿参与(p>0.05)。
1.2 方法
对参照组行常规管理,合理排班,由护士长为护士安排工作,定期总结护理工作。实验组基于鲶鱼效应管理,详细措施如下。
1.2.1 选择“鲶鱼”
选择工作积极性较好、团队协作能力及沟通能力较强,具有奉献精神的护士。护师职称,≥专科学历,且工作3年以上为“鲶鱼”人选。由个人提出出面申请,护理组织部专业考核后授予证书。
1.2.2 培养“鲶鱼”
加强对护士的专业护理知识指导,定期开展临床护理经验、技巧的学习活动,将理论与实践融合。定期到国内外优秀单位学习、进修,学习专业疾病、护理心理学及专科护理技术等内容。
1.2.3 “鲶鱼”责任
在护士长的带领下,协助完成各项护理工作。解决护理难题,参与疑难病的研究活动。主持本科业务学习、进修人员的带教工作;每月专科讲课1次,每年发表论文1篇。每年护理部对“鲶鱼”资格考核,取消未履行责任的“鲶鱼”护士资格。
1.2.4 “鲶鱼”待遇
每年至少1次专业学习活动,每个月绩效上浮5%,优先晋升、进修学习或者岗位评优。
1.3 评价方法
以专人一对一问卷调查的方式开展,使用Maslach工作倦怠量表(the Maslach bumout inventory,MBI)对比护士在鲶鱼效应管理前后的评分。量表包含22个项目,0-6分的7级评分法。情绪衰竭(EE)包含9个项目,为工作压力过大所产生的情绪反应;去个性化(DP)为5个项目,为工作压力所造成的服务态度转变;个人成绩感降低(PA)8个项目,为压力所影响的工作态度。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0.0实施数据统计,单因素以t计算,p<0.05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验组护士的EE、DP及PA评分均高于参照组护士,差距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userUpload/12(7197).png)
3 讨论
3.1 护士职业倦怠感产生的原因分析
护士日常工作较忙,职业具有高风险、高责任性特点,患者病情严重,且受到疼痛因素的影响,患者及其家属情绪焦躁,语言表达的态度不佳,可能会影响护士的感受[1]。随着患者法律意识的提升,医患矛盾也在不断增加。护士长时间处于精神紧张的状态下,易于发生情绪衰竭的问题。
为了满足市场竞争的需求,近年来医院的床位不断增加,各类新仪器、设备应用,护士工作的专业要求提高。每日重复、繁杂的工作,致使护士去个性化问题的发生[2]。同时一些医院比较重视护理工作质量,但是相关培训活动不足,晋升机会较少,医生、护士的福利差异较大,护士的自身工作成绩感也会有所影响。
3.2 鲶鱼效应管理的作用分析
常规护士管理中,多强调“事情”的重要性,比较注重问题的处罚,将责罚、批评放在首位,可能会致使护士产生抵触情绪,难以真正彰显护士管理的作用[3]。鲶鱼效应则更加注重“人”的管理, 协助护士制定职业生涯规划,使其增强内在工作动力,明确进步与发展的方向[4]。在“鲶鱼”护士不断得到组织认可、激励的情况下,则能够带动其周围护士的积极工作,更好的“搅动”护理工作环境,缓解甚至是消除护士的职业倦怠感。
鲶鱼效应科学的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将目标激励、情感激励相互融合,提升护士的工作重视程度。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护士的EE、DP及PA评分均高于参照组护士,差距比较的结果证实了鲶鱼效应的应用效果,能够提升护理服务的质量。在“鲶鱼”护士的影响下,增强护士的主人公意识,实现护士的自我价值,使其明确工作的意义及自身能力提升的必要性,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创设良好的医疗服务形象。
综上所述,鲶鱼效应管理能够降低护士的职业倦怠感,对护理服务质量的提升有益,建议在护士管理中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戚春彦.护士长诚信行为与团队效能对护士职业倦怠的影响观察[J].心理月刊,2020,15(02):62.
[2]张华锋.正念减压联合威廉姆斯生活技能训练对EICU护士职业倦怠水平及自我效能的影响[J].疾病监测与控制,2019,13(06):484-486.
[3]秦岭,武小鸥,冯茜,马晓琳.焦点解决模式对手术室护士职业倦怠和主观幸福感的影响[J].工业卫生与职业病,2019,45(01):14-16+20.
[4]王甜,邓聪,廖瑞萍.“鲶鱼效应”在提升护士工作满意度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当代医学,2017,23(23):8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