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研究针刺联合康复训练在治疗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抽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本院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患者6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运动疗法治疗;观察组30例,在此基础上配合针灸治疗。在治疗前,治疗7天,治疗14天,分别用简化的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对患者进行肩关节运动功能评分。结果:在接受治疗后,病患病情均出现好转,但观察组病患的肩关节运动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的临床疗效更加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针刺取穴疗;康复训练;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
高肩关节半脱位,在偏瘫患者中很常见。肩关节半脱位通常指的是盂肱关节半脱位,发生于脑卒中的早期,尤其是整个上肢处于弛缓性瘫痪时,在重力作用下发生[1]。主要症状为坐位时肩峰下可触及凹陷,随着肌张力的增高与运动功能提高。偏瘫患者肩痛发生率可达85%,严重影响日常生活。肩半脱位是引起肩痛的主要原因之一。使用康复训练是比较常用的方法传统针刺按摩也是一种手段。本研究分析了针刺联合康复训练在治疗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的临床疗效,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科接诊的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患者6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0例,男15例,女15例,年龄(50.7±4.1)岁,采用常规运动疗法治疗;观察组30例男15例,女15例,年龄(50.5±4.3)岁,在此基础上配合针灸治疗。两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次实验的全部流程以告知病患,并取得本人同意。我院伦理委员会对本实验全过程进行监督。
1.2方法
对所有病患都使用康复训练方法: ①保持仰卧位, 平卧时在患病背部和肩下加垫, 防止肩部悬空。②麦特兰德手法。按摩肩胛骨,使其活动,慢慢活动肩关节,刺激和激活肩关节周围的稳定肌。治疗14天。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再使用针刺取穴。
1.3观察指标
上肢运动功能:在治疗前,治疗7天,治疗14天,用简化的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 FMA)对患者进行肩关节运动功能评分,评分越高,说明治疗效果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纳入SPSS22.0软件中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和()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果
观察组的上肢运动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如表1:
.png)
3 讨论
高肩关节半脱位是偏瘫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在脑卒中发病早期,肩关节半脱位又被称为不整齐肩,在偏瘫患者中十分常见。使用康复训练是比较常用的方法,有肩关节屈曲、外展运动,肩胸关节的被动运动训练[2]。这些治疗的效果是肯定的,但针刺治疗以其有效,便利,价廉而得以成为传统疗法在偏瘫患者康复治疗中运用最广泛的方法之一。
针刺取穴结合康复训练是一种全新的治疗脑卒中的方法, 临床应用已经非常广泛, 是绝大部分肩关节半脱位患者首选的治疗方法。此法把中医上的针刺与西医的康复技术相结合。肩髃、臂臑、曲池、手三里、合谷都是属于手阳明经,合谷、曲池分别为其原穴、合穴,阳明经多气多血,用针剌来刺激这些腧穴可调节阳明经气血,阳明经气血调和则筋脉可得滋养,肩关节也就能得到神经中枢的正常控制而慢慢恢复[3]。肩髎、中渚为手少阳三焦经穴,少阳为枢,中风即枢机不利,故可用之。肩贞为手太阳经穴、肩前为经外奇穴,皆在肩关节周围,“腧穴所在,主治所及”故亦可用之。
本次研究分析了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法治疗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的临床疗效, 针刺护理可以对血液循环发挥促进作用,有利于将患者偏瘫的症状缓解,在提升肢体功能及患者生活能力方面有重要意义[4]。
综上,在治疗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中使用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法,其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奚宁宁,于彦伟.蜡疗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的疗效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94):144-145.
[2]张业贵,李洪亮.中频脉冲电刺激治疗联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34):186-187.
[3]赵丹,董宝强.针刺筋结点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随机平行对照研究[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6,30(11):97-100.
[4]张中兰 . 运用中医综合护理技术对中风偏瘫患者临床疗效的研究 [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6,32(19):1486-1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