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脑卒中临床康复治疗效果观察研究

发表时间:2020/8/18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14期   作者:朱家魁
[导读] 目的:探究临床康复治疗用于高血压脑卒中患者中的效果。

        【摘  要】目的:探究临床康复治疗用于高血压脑卒中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7月到2020年4月本院收治的70例高血压脑卒中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成两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试验组予康复治疗。比较两组血压水平和神经功能。结果:试验组治疗后血压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NIHSS评分高于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血压脑卒中患者采取临床康复治疗效果显著,能改善血压水平与神经功能,值得推广。
        【关键词】康复治疗;高血压;不良事件;脑卒中
        高血压脑卒中为心脑血管疾病,致残率与死亡率均较高,可严重危害患者的身心健康,因此需要采取合理、规范的措施治疗。目前临床治疗高血压脑卒中的方法较多。临床研究发现[1],康复治疗应用在高血压脑卒中患者中效果显著,既能有效调节血压,又可改善运动功能,减少不良事件,使患者获得理想临床预后。基于此,现将本院2019年7月~2020年4月70例高血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临床康复治疗的可行性,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7月至2020年4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70例高血压脑卒中患者。通过随机数字法均分成两组,对照组男20例,女15例,年龄59~80岁,平均(64.85±1.69);疾病类型:21例缺血性脑卒中,14例出血性脑卒中。试验组男22例,女13例,年龄60~79岁,平均(64.71±1.30);疾病类型:23例缺血性脑卒中,12例出血性脑卒中。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性不典型(P>0.05),有均衡性。
        1.2 方法
        对照组予常规药物治疗,即给予左旋氨氯地平口服治疗,每日一次,每次2.5mg;给予尼莫地平片口服治疗,每日3次,每次30mg。持续治疗30d。
        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康复治疗:(1)运动康复治疗:取仰卧位,引导患者缓缓外展患侧上肢,将一小枕置于肩关节下方,使下肢外侧得到支撑,同时结合患者病情适当转换体位;告知患者双脚着地,开展前后活动平衡训练,待其能自主保持身体平衡且下肢可承重后,再指导开展站立、行走训练。(2)穴位按摩:取曲池、百会、内关、太阳、足三里、风池,每一穴位依次根据顺、逆时针方向按摩15周,至患者感觉发热、酸胀为主,每日2次,每次15min。(3)日常生活能力训练:指导患者开展进食、整容动作、二便、更衣、床椅转移和洗澡等训练,使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得到提高。治疗时间为一个月。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血压水平:包括治疗前后的舒张压和收缩压。(2)比较两组神经功能:参考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2]进行评价,总分为0~42分,评分与神经缺损程度呈正比。


        1.4 统计学方法
        通过SPSS 20.0对数据统计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t检验,P<0.05有统计学差异。
        2 结 果
        2.1 比较血压水平
        治疗前对照组收缩压为(166.45±22.86)mmHg,舒张压为(97.95±11.96)mmHg;试验组分别为(166.50±22.37)mmHg、(98.01±11.85)mmHg。治疗后对照组收缩压为(135.22±13.42)mmHg、舒张压为(88.55±4.24)mmHg;试验组为(123.20±11.88)mmHg、(81.77±9.09)mmHg。治疗后两组血压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677,P=0.000;t=3.999,P=0.000)。
        2.2  比较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治疗前对照组NIHSS评分为(35.62±3.18)分,试验组为(35.60±3.14)分;治疗后对照组NIHSS评分为(28.47±3.20)分,试验组为(23.18±2.97)分。试验组治疗后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168,P=0.000)。
        3 讨 论
        高血压是一种以体循环动脉压升高为临床表现的心血管综合征,致病原因与精神紧张、大量饮酒、长期高钠盐低钾饮食等因素有关,患者常出现心悸疲劳、颈项板紧和头晕头痛等症状。高血压常常迁延不愈,容易引起脑卒中等并发症,而脑卒中会又进一步导致血压升高,使患者病情加重。故临床需要及时制定有效的治疗措施,使患者早日康复。
        常规药物治疗高血压脑卒中能控制病情进展,但同时也存在药物耐受性、副作用和耐药性等问题。康复治疗是一种非药物治疗方法,能结合患者的治疗需求采取针对性治疗措施,将其运用到高血压脑卒中患者中,能有效调节血压水平,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本研究提示,试验组治疗后血压水平低于对照组,且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表明与常规治疗相比,康复治疗在改善高血压脑卒中血压水平及神经功能缺损中的优势更明显。推测原因可能在于康复治疗中的运动指导能使患者治疗积极性得到提高,从而改善肢体运动功能,能促进病情康复;穴位按摩能改善穴位血气状态,达到疏通经络、调理阴阳的作用;日常生活能力训练能帮助患者逐渐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综上所述,对高血压脑卒中患者施以临床康复治疗效果确切,值得推荐。
        参考文献
        [1]何湘俊,孙晓静.早期康复管理在提高老年高血压合并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  运动功能的影响[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9,19(14):2416-2418.
        [2]宋飞跃,徐召理,刘文卫.康复训练对高血压脑卒中病人血浆TWEAK表达的影响[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8,43(01):30-3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