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实时质控护理管理干预对危重症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2018年1月-2020年3月,将我院224例危重症患者随机等分为两组,每组各112例,为参照组行常规性护理管理干预,针对研究组实施实时质控护理管理干预,对比两组的护理满意度、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护理质量评分指标。结果: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的急救物品准备评分指标、健康教育评分指标、护理文书记录质量评分指标、基础护理评分指标、专科护理评分指标、病情观察评分指标,以及护理不良事件防范评分指标均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为危重症患者开展实时质控护理管理干预,能获取较好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危重症患者;常规性护理管理干预;实时质控护理管理干预;临床效果;对比分析
从现代临床医学事业领域基本工作经验角度展开阐释分析,危重症患者不仅病情表现特征极其复杂,而且病情变化速度极快,其在临床中发生各类意外事件或者是并发症的可能性长期处在较高水平,随时存在发生临床死亡事件的危险性[1]。文章以我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部分危重症患者为调查对象,为其开展了实时质控护理管理干预,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8年1月-2020年3月,将我院224例危重症患者随机等分为两组,每组各112例。参照组男性70例,女性42例,年龄介于19-71岁,平均(46.2±3.5)岁,住院持续时间介于5-35d,平均(18.5±2.4)d,其中涉及脑血管意外患者3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29例,颅脑外伤患者24例,其他疾病患者21例。研究组男性72例,女性40例,年龄介于20-72岁,平均(46.4±3.4)岁,住院持续时间介于6-33d,平均(18.4±2.2)d,其中涉及脑血管意外患者39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30例,颅脑外伤患者23例,其他疾病患者20例。研究组与参照组在性别、年龄、住院持续时间,以及所患疾病种类等基本资料方面无差异(P>0.05)。
1.2临床护理管理干预方法
为参照组行常规性护理管理干预,针对研究组实施实时质控护理管理干预,要在组建运作实时质控护理管理工作小组前提下,立足于危重症患者接受临床治疗护理处置干预的完整过程,针对具体发生的种类多样的护理工作问题随时加以归纳总结,并且制定和运用针对性的改善调整措施,改善提升危重症患者临床护理工作的整体实施质量。
1.3临床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的护理满意度、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护理质量评分指标(急救物品准备评分指标、健康教育评分指标、护理文书记录质量评分指标、基础护理评分指标、专科护理评分指标、病情观察评分指标,以及护理不良事件防范评分指标)。
1.4统计学方法
择取统计学软件包——SPSS19.0,对计数资料行卡方检验,对计量资料行t检验,在P<0.05条件下,判定组间数据存在差异。
2结果
2.1两组的护理满意度比较
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参照组(P<0.05)。详情参见表1:
.png)
2.2两组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参照组(P<0.05)。详情参见表2:
.png)
2.3两组的护理质量评分指标比较
研究组的急救物品准备评分指标、健康教育评分指标、护理文书记录质量评分指标、基础护理评分指标、专科护理评分指标、病情观察评分指标,以及护理不良事件防范评分指标均高于参照组(P<0.05)。详情参见表3:
.png)
3讨论
从基本的存在地位角度展开分析,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是各级医院用于开展危重症患者抢救,以及护理管理干预工作的空间场所,ICU科室在开展危重症患者抢救工作,以及护理管理工作过程中所展示的技术水平,代表着医院的整体性业务发展实力[2-3]。
本项调查中获取的结果显示,针对危重症患者实施实时质控护理管理干预,能获取较好效果,值得引起临床护理工作人员的广泛关注,并且加以推广普及运用。
结语:
在重症医学科临床中,针对危重症患者开展实时质控护理管理干预,与为其开展常规性护理管理干预相对比,能有效改善优化患者的护理服务质量,支持患者顺利获取到优质且良好的临床结果,适宜普及运用。
【参考文献】
[1]杨丹丹,陈海萍.实时护理质控在ICU危重症患者护理管理中的效果[J].中医药管理杂志,2020,28(05):90-91.
[2]李晓艳,蒋莉.实时护理质控在危重症患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64):108.
[3]唐玲梅,雷红云,李立会.实时质控管理在危重症患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9,16(14):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