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分析病科护理中老年患者的安全隐患及干预措施。方法:选取肾病科老年患者100例,依据护理手段的不同将所选患者分为甲组及乙组各50例患者。对甲组患者实施肾病科常规护理,在分析相关安全隐患的基础伤害对乙组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对两组患者风险事件出现情况、护理满意评分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乙组患者风险事件出现几率与甲组患者相比较低,两组患者风险事件出现几率方面表现出较大差异,数据呈现统计学意义(P<0.05);乙组患者护理满意评分与甲组患者相比较高,两组患者护理满意评分方面表现出较大差异,数据呈现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针对性护理方案进行应对,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风险事件的出现,提高患者护理满意评分,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肾病科老年患者在住院留管期间容易产生各种安全隐患,在常规护理模式的基础上加以应用针对化护理管理能够有效抑制产生安全隐患的几率、提升护理质量、患者更为满意。值得进行推广应用。
关键词:肾病科;老年患者;护理安全隐患;防范措施
随着我国人口步入老年化趋势,患病人群基数偏向于老年群体。由于老年患者这一特殊群体在患肾内科疾病的同时,通常伴有其他基础疾病的滋生与并发症情况。有研究表明老年患病群体对护理质量的要求较高,而常规护理模式达不到理想的康复效果,容易在各种因素的干扰下引发安全隐患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因此,我院将在常规护理模式的基础上加以针对化护理管理以降低发生安全隐患的几率。根据本次研究的结果表明,研究组患者在根据患者反馈的满意程度、发生安全事故的几率均比对照组患者更为优秀。两组老年患者间结果比较差异明显,具统计学意义。肾病科老年患者在住院留管期间容易产生各种安全隐患,在常规护理模式的基础上加以应用针对化护理管理能够有效抑制产生安全隐患的几率、提升护理质量、患者更为满意。值得进行推广应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9年3月-2020年3月期间肾病科老年患者100例,依据护理手段的不同将所选患者分为甲组及乙组各50例。甲组50例患者中男29例,女21例,年龄最小61岁最大87岁,平均年龄(72.5±2.4)岁,乙组所选50例患者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最小61岁最大85岁,均值为(72.6±2.6)岁,两组患者性别比例及年龄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患者年龄均超过或等于60岁;患者均患有肾脏疾病;本院伦理委员会允许本次实验的进行;患者及其亲属对本次实验的内容及可能导致的后果有充分的了解;患者及其亲属签署自愿协议。排除标准:患者患有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疾病。
1.2方法
在实验中,护理人员对甲组患者实施肾病科常规护理,在分析相关安全隐患的基础伤害对乙组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护理人员应根据甲组患者病情对甲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在乙组患者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注意防压疮护理工作的开展。老年患者自身活动不便,在患病后多是长期卧床,这情况下,护理人员应注意帮助患者翻身及互动,以避免压疮的出现。护理人员应注意知识宣讲工作的开展,帮助患者及其亲属掌握相关知识,提高患者的顺应性。而且护理人员应注意对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生理指标进行监测,确保能够及时发现和高效解决异常情况,以减轻患者的痛苦。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应注意防跌倒与坠床护理工作的开展,安排患者亲属对患者进行监管,注意发挥患者亲属的积极作用,以保证患者的安全。护理人员应注意询问患者的感受及诉求,给予患者及其亲属必要的指导和帮助,规范药物的使用,确保药物能够发挥出自身应有的作用,以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护理人员还应注意警示标示的应用,时刻提醒患者及亲属相关注意事项,以减少风险事件的出现。此外,医院应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要求护理人员对护理工作中常见问题及其原因进行分析,切实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加强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以此保证护理工作的质量。
杜绝因患者自身导致的安全隐患(护理人员为患者耐心讲解治疗相关规定,当患者出现陋习时及时的进行纠正,以避免患者因自身原因导致发生安全隐患的情况);杜绝因患者陪护人员导致的安全隐患(护理人员告知患者在住院期间的陪护人员注意事项以及相关危害,以避免因陪护人员操作不当导致发生安全隐患的情况);杜绝因医疗仪器对患者造成的安全隐患;杜绝护理人员导致的安全隐患;杜绝患者因接受治疗时因用药导致的安全隐患(护理人员严格遵从医嘱指导并监督患者按时、按剂量服用相关治疗药物,以避免患者因药物导致的安全隐患)。
1.3观察指标
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在不同护理模式管理下的满意程度、发生安全事故的几率。患者满意程度将采用我院制定的问卷形式对患者进行自评,满分100分,以得分结果越高表明患者越满意。
1.4统计学处理
在SPSS22.0统计学软件下,检验分别通过t及x2,P<0.05意味着数据呈现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风险事件出现情况
乙组患者风险事件出现几率与甲组患者相比较低,甲组患者风险事件出现几率为15.15%,乙组患者风险事件出现几率为4.04%,两组患者风险事件出现几率方面表现出较大差异,数据呈现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护理满意评分
乙组患者护理满意评分与甲组患者相比较高,甲组患者护理满意评分为(72.8±6.5)分,乙组患者护理满意评分为(93.1±6.8)分,两组患者护理满意评分方面表现出较大差异,数据呈现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肾病科老年患者年龄较大,记忆力较差,身体各项技能衰退严重,护理工作安全隐患较多,对护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阶段,肾病科老年患者护理安全隐患主要包括:一是用药方面,老年患者药物错用及滥用情况较为严重,使得药物难以发挥出自身应有的作用,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二是患者缺乏监管,护理人员在工作中难以对患者进行全面监管,而且患者亲属对自身职责定位不够明确,有可能导致跌倒、坠床等风险事件的出现;三是护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对警示标志的应用较少,不能发挥出警示标志应有的作用,而且知识宣讲工作水平偏低,患者及其亲属对病情及安全隐患防范知识了解较少,也会加大护理工作难度;四是护理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升,护理人员工作能力较差,而且责任意识薄弱,不满足护理工作的要求,使得护理工作质量得不到保障,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患者恢复。选取本院2019年3月-2020年3月期间肾病科老年患者100例,意在对肾病科护理中老年患者的安全隐患及干预措施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乙组患者风险事件出现几率与甲组患者相比较低,甲组患者风险事件出现几率为15.15%,乙组患者风险事件出现几率为4.04%,两组患者风险事件出现几率方面表现出较大差异,数据呈现统计学意义(P<0.05);乙组患者护理满意评分与甲组患者相比较高,甲组患者护理满意评分为(72.8±6.5)分,乙组患者护理满意评分为(93.1±6.8)分,两组患者护理满意评分方面表现出较大差异,数据呈现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实验表明,针对性护理在减少肾病科老年患者护理风险事件的出现、提高患者护理满意评分方面效果理想,护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应加以注意。
参考文献
[1]霍家玉,李家明,李共梅.干预性护理对老年肾内科患者安全护理的影响[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11(15):2183-2185.
[2]刘桂丽,韩丽军.护理干预对提高老年肾内科患者护理安全性的作用研究[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5,18(12):2117-2120.
[3]黄颖婷.老年肾内科患者存在的安全隐患与针对性护理措施[J].中国医疗设备,2016,31(S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