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在糖尿病性黄斑病变中的应用研究

发表时间:2020/8/18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16期   作者:梁静
[导读]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在糖尿病性黄斑病变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目的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在糖尿病性黄斑病变中的应用研究。方法 用2020年1月至2020年6月期间到院治疗的32例糖尿病性黄斑病变患者命名为观察组,再随机选32例健康人群做参照组,两组均进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对比两组患者的黄斑类型、黄斑区视网膜厚度、血管成像。结果 检查后,观察组黄斑类型更明显,检出率较高;对两组受试者黄斑区的视网膜厚度进行对比,数据存在差异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受试者的血管图像由医生进行定性评价,其中76%的病人数据可用于临床分析。结论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对糖尿病性黄斑病变的检查与分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应予以推广。
        【关键词】光学;病变;黄斑
前言
        眼球发生黄斑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现象,血糖对眼部血管刺激较大,加速眼部血管病变,眼部视物能力变差,心脏、肾脏等疾病易发。目前,糖尿病性黄斑病变(DR)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早期诊断并积极治疗以延缓其进展至关重要,可以使绝大多数患者保存一定的视力。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是临床确诊糖尿病性黄斑病变的有效方式,能窥探黄斑病变类型,掌握水肿程度,检测黄斑区九区象限内视网膜厚度值及其血管图像,临床使用价值较高[1]。研究结果详见下述。
1  试验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用2020年1月至2020年6月期间到院治疗的32例糖尿病性黄斑病变(DR)患者命名为观察组,再随机选32例健康人群做参照组。观察组男性15例,女性17例,年龄20~62岁,平均(42.18±4.19)岁;参照组男性16例,女性16例,年龄21~63岁,平均(43.95±4.07)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1.2方法
        选用深圳市斯尔顿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眼科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型号规格Mocean 4000;注册证号:粤械注准20142160290),其中,光源的中心波长为840nm,轴向分辨率为5,成像深度为3mm。分别对两组受试者黄斑区进行高清六线扫描分析,扫描范围为66mm。在扫描结束后,利用仪器图像分析系统获取ILM-RPE黄斑厚度九区图,记录其数据分布。同时利用仪器图像分析系统获取黄斑区血管en face图。
        黄斑厚度九区图(见图1)内圈是黄斑部以中心凹为中心直径为1mm的范围(A1),中圈是黄斑部以中心凹为中心直径为3mm的范围(A2、A3、A4、A5),外圈是黄斑部以中心凹为中心直径为6mm的范围(A6、A7、A8、A9), Superior:上面; Inferior:下面; Nasal; 鼻侧; Temporal颞侧。

1.3观察指标
1.3.1将两组黄斑类型中的重度水肿、中度水肿、轻度水肿例数进行统计,生成黄斑类型检出率;对两组患者的黄斑区视网膜厚度、血管成像进行对比。
1.4 统计学分析
        两组黄斑类型之比采用数据处理使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采用频数(n)、构成比(%)描述,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方法,检验水准α=0.05,(P<0.05)有统计学意义。
        对比两组患者的黄斑厚度采用数据采用SPSS15.0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各组测定值比较采取t检验,实验组与对照组A1-A9区视网膜厚度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黄斑类型之比
        检查后,观察组黄斑类型更明显,检出率较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3 经医生定性观察对比两组受试者的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的面积,血管形态,血管密度,圆的规整度等,判定有76%的患者血管成像数据可以进行作为临床诊断应用。
3  讨论
        糖尿病性黄斑病变会增加患者日常风险,眼睛视物能力下降幅度大,血糖波动对视网膜、眼部血管等造成影响,眼底压力不断上升。糖尿病性黄斑病变的一个重要特征是视网膜增厚[2],其中,糖尿病黄斑水肿的一个重要形态变化是以中心凹为中心的一个视盘区域内的视网膜增厚或硬性渗出,这是由于视网膜血管屏障破裂、微血管通透性异常以及随后的血液成分渗漏至黄斑区所致。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基于光学相干断层成像原理(OCT),利用低相干光对生物组织进行横截面扫描并形成眼组织图像。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血管成像(OCTA)利用分频谱振幅去相干血管成像算法实现视网膜和脉络膜血流的检测,可以有效地观察患者的血管形态和功能变化,将视网膜脉和脉络膜血管系统的定性变化可视化。应用OCT观察黄斑区形态变化和OCTA观察血流变化已成为糖尿病性黄斑病变的分析工具。受毛细血管闭塞,末端缺失以及黄斑水肿的影响,DR患者的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面积将会增大,无血管区越多,视力下降越厉害。中心凹无血管区外300宽度内的血管密度越稀疏,反映存在缺血现象,容易引发黄斑水肿症状。中心凹无血管区边缘形状越规整(接近正圆),血管功能越好,相反,则反映血管功能受损越厉害。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检查针对性强,临床不用为眼部组织损伤担忧。正常人群和病变患者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检查中对比鲜明,突出糖尿病性黄斑病变特征,为临床了解糖尿病性黄斑病变提供支持,减少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使用次数,临床检查更科学。检查后患者眼部不存在因检查造成的疼痛、酸涩等现象。临床检查应合理利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及时发现糖尿病性黄斑病变,降低病变对患者视物的影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3]。
        在此次研究中,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对视网膜中的积水情况可确切掌握,糖尿病性黄斑病变根据水肿程度分为重度、中度、轻度,检出率较高;两组受试者黄斑区66mm内的视网膜厚度进行对比,数据有明显差异,P<0.05。具体分析为:糖尿病性黄斑病变患者与健康受试者的视神经纤维层相比,前者厚度相比后者明显增加,这对于早期诊断而言具有较大参考意义,同时对于病情的进展可以起到良好的监测[4]。另外,糖尿病性黄斑病变患者的黄斑区视网膜在血管形态上会发生异常,主要表现为血管密度异常,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的面积和形状异常。光学相干层析血管成像在糖尿病性黄斑病变诊断中具有很好的诊断价值[5] 。例如合并水肿类型的病变,需要考虑水肿程度、视网膜增厚具体数据、血管渗漏情况等,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后都可得到准确数值和画面,临床能快速控制病变,减少糖尿病对眼部的影响。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的几项检查内容的联合对糖尿病性黄斑病变发病机制的探索及早期发现与诊断有着指导性的作用。
        综上所述,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作为一种无创的检查手段对糖尿病性黄斑病变的检查与分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应予以推广。
【参考文献】
[1]鲍伟利, 高健, 廖荣丰. 运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分析无眼底病变的糖尿病患者黄斑区变化[J].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2019, 54(7):1123-1126.
[2]崔玉娇,曹永亮,刘超群,等.应用OCT研究黄斑区视网膜厚度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程度相关性[J]. 潍坊医学院眼科学教研室,2018,40(02):113-115
[3]高悦, 张瑞岩.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识别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易损斑块的应用进展[J]. 国际心血管病杂志, 2018, 45(6):329-331+340.
[4]谢可人,方英,蒋林,等. OCTA 评估早期 1 型糖尿病患者视网膜血流改变[J], 国际眼科杂志,2020,20(5):891-895
[5]刘宝怡,扬大卫,吴乔伟,等.光相干断层扫描及血管成像在糖尿病黄斑水肿诊疗中的应用研究现状[J],中华眼底病杂志,2020,36(1):65-6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