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骨科患者手术后发热现象观察与护理

发表时间:2020/8/18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16期   作者:杨木
[导读] 本文主要根据我院最近一年收治的60例术后出现发热现象的创伤骨科患者病历资料
        摘要:本文主要根据我院最近一年收治的60例术后出现发热现象的创伤骨科患者病历资料,对发热原因进行分析并对相关护理措施和效果进行经验性总结归纳。结果显示,手术切口引起的感染热,手术输血产生的反应热,服药引起的药物热,术前禁食水导致的脱水热为主要的发热类型和原因。其中尤以留置导尿管和切口引流管以及便秘引起的发热最为常见。针对性采取避免术后便秘、改善切口引流和导尿管护理措施可有效降低创伤骨科病人术后发热。
        关键词:创伤骨科;术后发热;现象分析;护理措施
引言
        创伤骨科患者是由于急性外力伤害导致行动障碍,骨骼受损需要手术治疗,外伤刺激和手术双重作用下可导致发热状况产生。一般情况下,病人体温变化不会超过1℃,保持38.5℃以下,但有时会出现较复杂病症情况。任何原因均可引起身体产热过多,散热较少,出现体温调节障碍,致热源作用于位于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会使调节点上移引起机体体温升高并且超过正常范围。一定程度内发热是人体抵抗疾病生理性防御反应,但发热过高或过久都会使体内各系统和器官功能及代谢出现障碍,因此术后发热护理和观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1 一般资料
        择取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60为创伤骨科手术患者,其中男性38例,女性22例。年龄在9-76岁,平均年龄52.1岁。受伤原因主要有交通事故21例,高处摔伤18例,钝器伤14例,利器伤7例。按伤口类型可分为开放性伤口34例,闭合性伤口26例。
2 发热观察
2.1 发热体征
        密切观察术后病人血压、呼吸、脉搏等生命体征。如病人发热伴有呼吸急促,口唇紫绀则大概率为呼吸道感染;若伴有血压降低、脉搏过快,表现烦躁则谨防感染性休克或败血症出现;发热伴有皮肤黄染则注意肝胆道感染或急性溶血等;发热伴有心包摩擦音或心包积液体征,则提示心包炎;若心率增速超过发热程度则提示急性心肌炎。一般急性感染导致发热会呈现明显急热面容,感染性休克会面色苍白。出血性皮疹一般预示着重症感染如败血症、感染性心内膜炎等。某部位皮肤或软组织有化脓性病灶可能便是发热来源,局部淋巴结重大也提示局部存在急性炎症。
2.2 发热临床过程
        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时体温处于持续上升期,因产热大于散热病人表现为肤色苍白,无汗干燥且畏寒,可伴有寒颤,可适量增加覆盖物,使病人舒适。第二阶段是持续高热期,因产热和散热都保持在较高水平上且趋于平衡所以体温会维持在高温状态,病人皮肤灼热,口舌干燥,呼吸和心率较快,伴有头晕或头疼,此时应及时采取降温,发热不超过39℃一般采取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浴或酒精擦浴并加大空间通风力度,若超过39℃则还需配合药物降温,应需注意不能轻易使用退热剂或抗菌药物,避免掩盖原有热型或其他临床表现给病因诊断带来困难,若怀疑是感染所致也要谨慎进行实验室检查和标本采集后给予相应抗菌药物治疗。第三个阶段是体温下降期,因散热增加产热降低,体温趋于正常,病人会大量出汗,要及时擦干汗液,勤换并添加被服,保暖为主。
3 术后发热原因和护理
3.1 吸收热原因和护理
        创伤骨科手术后因为血液坏死组织被人体吸收一般会有体温升高情况,但不超过38.5℃。在受损组织被吸收完毕后,小型手术发热情况一般在24小时内消失,中型手术为48小时内,大型手术则为72小时内。术后发热是无菌外科手术的一般特点,所以要正确对待发热情况,以38.5℃为红线密切观察患者体温变化。术前交代给患者和家属预估发热出现,使他们有充分心理准备消除过多担心,积极配合治疗。患者伴有吸收热出现不适者,可用30%浓度酒精约450ml,液体温度保持在30℃,对患者擦浴。
3.2 感染热原因和护理
        术后3-5天体温恢复正常后,患者再度发热或一些感染热在早期与吸收热交叉出现,但吸收热恢复期过后,患者体温持续不退且伴有切口皮肤红肿、疼痛感增强现象即为感染热。

创伤骨科患者在手术创口、留置导尿或引流管切口处易出现,由于操作不规范会导致细菌顺着导流管逆行渗入人体,本组病例中就有2例患者排除其他病灶后,拔出引流管而体温恢复正常,细菌培养显示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粪肠球菌,另外在插入导尿管时,由于导尿管对尿道刺激或病人精神紧张出现尿道痉挛,导致黏膜轻微机械性损伤。此时要引导患者多休息和饮水,根据严重程度给予解热镇痛和抗感染支持与对症治疗。注意对患者心理疏导,帮助其树立痊愈信心。先用非手术方法遏制感染发热,一般可使用可靠性强的抗生素7-10天并适当搭配少量激素如地塞米松帮助吸收炎症适当降温,作用不明显者可再实施切开引流措施。
        改善引流管护理,术后设置引流管是为了导出皮下或关节腔内积血。在引流管距切口处1.5-2cm处用胶布蝶形固定引流管,避免因固定不稳管道在切口处拉扯晃动。因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长不超过48小时,为避免频繁更换增加感染几率所以要保持引流管通畅且处于密闭状态。设置导尿管的时机一般以麻醉后为合适,在尿道松弛状态下进行。严格无菌操作保持患者会阴部清洁,可每天利用温水清洁冲洗,避免使用消毒液破坏会阴部天然屏障作用。在距离大腿根部10cm偏后处内侧部位平贴一长度为3cm胶布,随后轻拉导尿管感到阻力后,再将导尿管保持在无弧度状态下贴于胶布上,另取3cm长度胶布以拱形包裹住导尿管,形成高举平台之势,为最佳引流弧度,减少由于导尿管回缩致使尿道外口细菌逆行感染几率。
3.3 便秘引起的发热和护理
        由于外伤所致病人疼痛感增强食欲下降,肠内存留物不足以刺激肠道蠕动且骨科患者手术后卧床时间较长,便秘就是常见并发症。肠道内粪便持续滞留于体内,有机物质发酵和腐败作用加速不能被及时排出,造成毒性物质蓄积和吸收,会出现发热状况。术前便要对病人进行压腹排便训练。术后无禁食要求病人要少进食,多喝水,强调病人多食粗纤维食物,保持适宜主食量和蔬菜量。
3.4 脱水热原因和护理
        创伤骨科手术术前可能会有禁食要求,若时间过长且出汗过多补充水量不足,患者术后就会出现高热、烦躁、口渴、尿少而黄,此时患者体内血清钠和氯偏高,需进行补液护理即可,程度较轻者可喝足开水或果汁,发热可自行消除,较重者应给予适当静脉点滴补充液体。
3.5 反应热原因和护理
        常在患者由手术室回到病房内时或者输液后几分钟内出现,由于在输血或输液时有致热源进入机体内部导致患者发热寒颤,但也可能与麻醉时麻醉药物及其辅助药物致使致热源的反应被抑制有关,一旦麻醉效用过后,反应热便明显表现出来。由于反应热维持时间较短,所以发生后一般立即停掉正在进行的输液或输血,再用地塞米松5-10mg加入液体中静滴,10分钟左右即可缓解,缓解后可用其他代用品输入。
4 结语
        创伤骨科患者术后发热不仅会延缓身体恢复速度,也会导致并发症出现几率增加。因此医护人员要注意观察患者发热情况和生命体征,寻找出致热源再针对性护理。保持耐心和细心回答患者疑惑,告知患者注意事项,消除患者和家属压力,提高治疗依从性,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出术后发热护理效果。
参考文献
[1]周凯华,陈铭吉,陈农,等.创伤骨科患者术后发热的发生率及病因诊断[J].中国临床医学, 2016(1).
[2]杨金艳,李孟丽,周颖.创伤骨科病人术后发热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养生保健指南:医药研究,2016(3).

作者简介:杨木(1994-),女,青海人,大专,护士,从事护理工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