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一聊躯体症状障碍的诊断与治疗

发表时间:2020/8/18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16期   作者:廖秀琼
[导读]
        许多患有躯体症状障碍的病人常常就诊于医院非精神科,但是多数医生特别是非精神科的医生往往对于躯体症状障碍疾病的了解及认识不足,出现了诊疗不当的情况,使得患者的病程迁延,并造成了医疗资源的浪费,甚至可能诱发医患矛盾。所以了解一些躯体症状障碍疾病的相关治疗措施非常关键。
        1、什么是躯体症状障碍?
        躯体症状障碍属于DSM-5当中的分类名称,此类障碍具有共同点,即为具有明显的痛苦感以及损伤相关的一系列躯体症状,此类患者一方面受到来自于症状的影响和折磨,并且也具有焦虑和抑郁等一系列负性心理症状。患者是在诸多因素的影响和作用下而出现的过度医疗,该疾病属于心理疾病,且近年来的患病率较高,然而许多患者常常由于对疾病的认知不足或存在病耻感等未能到精神科或心理科进行就诊,进而贻误了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躯体症状障碍患者的体验以及躯体不适感往往无法应用相关的生理学知识以及医学知识进行解释,常常误将疾病的发病原因归咎于患者的躯体疾病,进而寻求医学的支持和帮助。由于患者的症状表现无法利用临床病理学的相关证据进行分析,或者与病理改变之间不相符合,所以许多患者常常表现出对症状的过度担忧,从而出现了强烈的主观痛苦,并且在寻求诊疗的过程中消耗了大量的时间以及精力。具有该障碍表现的患者往往需要经历一段时间的挣扎,通过为其提供精神健康服务能够促进功能恢复,特别是早期寻求症状治疗的患者可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对于老年人来说躯体机能呈现下降趋势,各类基础性疾病较多,所以服用的药物种类较多,因此也是情绪障碍发生的高危群体。再加上受到传统思想观念的作用,许多老年人常常习惯将内心情感进行压制,因此造成躯体化症状在广大老年人群体中非常常见。患者的情感障碍也常常通过躯体化症状进行表现,所以关注患者的躯体化症状特别是老年人的情况,有助于提升对躯体症状障碍疾病的认知及诊疗水平。
        2、躯体症状障碍的诊断
        (1)诊断标准:现阶段对于躯体症状障碍疾病的诊断标准主要是参照DSM-5当中提到的诊断标准进行判断,具体来说需要满足下述几点要求:1)存在≥1个以上的躯体症状,能够使患者感觉到痛苦或造成日常生活和工作受到明显的限制;2)具有和躯体症状表现相关的一系列过度行为、想法以及感觉等,或存在与身体健康有关的担心,例如对于自我症状表现有明显不相称的想法,对于健康状况或症状表现具有持续性的焦虑情绪,投入大量的时间及精力担忧自身健康状况或躯体症状等;3)虽然患者的任何一个躯体症状均无法持续存在,然而患者有症状的状态是能够持续存在的,通常超过6个月。根据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主要可将躯体症状障碍分为三个不同亚型,即轻型、中型和重型。
        (2)鉴别与诊断:存在躯体化症状的临床疾病种类较多,然而各类疾病不仅具备躯体化症状的典型特征,还具备其独特特征。
        1)器质性疾病:近年来的研究发现,由于受到躯体疾病而造成的不明原因躯体症状患者约有5%。对于年龄超过40岁,同时躯体症状的临床表现相对单一或者固定,并且出现了明显的进行式加重特点,那么就应该警惕器质性疾病。

在对患者进行诊断时,应该高度关注器质性病变的发病可能,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进行体格检查和相关实验室检查进而综合分析,从而实现对疾病的谨慎诊断;
        2)疾病焦虑障碍:躯体症状障碍患者关注的重点往往是症状本身和症状所带来的个别影响,对于疾病焦虑障碍患者来说往往更加注重疾病在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影响和带来的不良后果。患者的共同点表现为对于健康状况过度担忧,躯体症状障碍患者主要表现出明显的一种或若干种躯体症状,同时会感觉到非常痛苦,对于生活工作产生影响。但是对于疾病焦虑障碍患者来说,可能并不存在躯体症状或仅表现出轻度症状。所以在临床诊断中需要对疾病焦虑障碍和躯体症状障碍两者进行鉴别诊断,对于躯体症状障碍患者来说,在治疗中主要目的是帮助消除临床症状;
        3)转换障碍:有研究发现,转换障碍的发生与患者的个人性格特点和环境因素有关,患者的疾病表现形式体现为感觉异常。另有研究中认为,转换障碍患者常常出现躯体功能障碍,比如腹痛以及头痛等,并伴随步态不稳、偏瘫、抽搐等一系列运动障碍。此类患者的症状表现往往受到患者对于相关医学知识的了解和认知,然而并不受到患者个人意志的影响和控制。转换障碍通常发生在患者的应激事件后,其特点为无病理原因的基础上发生的短暂性运动障碍或者感觉功能障碍。
        3、躯体症状障碍的治疗
        目前对于躯体症状障碍患者的主要治疗措施有药治疗、生物反馈治疗、心理治疗、个体化治疗和电休克治疗等。例如在药物治疗中通过应用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以及三环类抗抑郁药物等进行治疗。在心理治疗中常用的方法有认知行为治疗以及正念疗法等,同时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采取个体化治疗也非常关键。
        (1)药物治疗:有研究认为,抗抑郁药物的应用对于患者的躯体症状和障碍情况发挥着较优的短期疗效,例如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的应用能够帮助改善躯体症状障碍患者的疼痛情况,然而关于药物的应用剂量以及长期疗效等还需要进一步的分析与研究。另有研究发现,抗抑郁药物的应用对于缓解躯体症状障碍患者的疼痛感受以及胃肠道症状相对有效,然而对于患者的慢性疲劳症状并无明显的疗效;
        (2)心理治疗:在心理治疗中,比较常用的是认知行为治疗。有研究发现,该疗法的运用可帮助患者完成情绪宣泄,并更好的应对困难,利用认知重构可实现治疗目的。通过将认知行为疗法与抗抑郁药物进行联合应用,有利于更好且更迅速地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并帮助巩固疗效。除此以外,正念治疗也是比较常用的心理治疗措施,该治疗方法的安全性较高,并且和常规的治疗措施对比在改善患者躯体症状与提高生活质量方面效果更为显著;
        (3)生物反馈治疗:这是一种比较新型的行为疗法,具有暗示效应以及安慰效应,同时治疗过程中的安全性较高且患者并无痛苦,通过联合应用药物疗法有利于提升临床疗效,并帮助改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等一系列负面情绪;
        (4)个体化治疗:具体症状障碍患者往往由于受到躯体症状影响,或者情绪改变而对其生活质量产生影响。所以在对患者进行诊断和治疗的过程中,还需对生物、社会以及心理等各个维度进行全面评估,从而实现对于患者的个体化治疗。
        综上所述,躯体症状障碍疾病的发生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对于该疾病进行准确的诊断和鉴别是进行后续治疗的重要基础。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