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治疗核心概念 ——互补性的觉察与运用

发表时间:2020/8/18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16期   作者:刘翯
[导读] 通过对家庭治疗核心概念—互补性结合中国文化的理解
        摘要:通过对家庭治疗核心概念—互补性结合中国文化的理解,寻找到依据,巧妙将互补性运用到家庭治疗中,起到意想不到疗效。这也是结构式家庭治疗的宝典。
        关键词:家庭治疗  核心概念  互补性
        概念简介:互补性概念是指家庭成员之间的行为和角色的相互协调的状态。
        理论依据:这一概念是结构派家庭治疗的核心,它既是结构派治疗师对家庭问题的确定性提出挑战的基础,也是结构派治疗师对改变的可能性持乐观态度的基础。
        概念描述:互补性是指家庭中个体成员或家庭各子系统的行为和角色之间的契合程度。虽然这个概念与循环因果概念有一些相似之处,但两者之间有一个重要的区别。循环因果指的是一种连续的行为模式,用一系列箭头表示(女孩粘着母亲→母亲拒绝女孩→女孩粘着母亲),而互补性则把同样的行为看成是一个“拼图”:女孩粘着母亲和母亲的拒绝是相互契合的“图形”。差别不是微不足道的;它解释了结构派治疗师倾向于处理家庭成员空间排列(字面的和隐喻的),而不是一系列行为。
        互补性的视觉表现与中国的阴阳相似,万物以矛盾而又不可分割的对立形式存在。《道德经》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堕,恒也。”在中国神话中,阴阳之间不断变化的关系是宇宙和生命不断变化的原因:一极增加,另一极减少。当阴阳失衡过大时,就会发生灾难;为了达到和谐和秩序,双方必须达到恰当的平衡。


        在结构家庭治疗中,这种相似性并不是全部,和谐与秩序并不一定是最优状态。互补模式可能通过僵化的角色分配、避免冲突和过度的相互忠诚来维持不健康的内稳态,而这种忠诚会抑制成长和个性化。扰动长期形成的模式通常是结构派治疗师的工作。
        经过多年的相互适应,家庭成员发展出二元互补的模式,家庭成员会被选择出优势特质,而被抑制的其他特质,以潜在的形式存在并可能在不同的环境中显现。因此,互补的概念与个体自我作为一个多样化结构的概念是一致的。传统的精神动力学理论认为“核心”身份通常起源于早期的经历(“这位母亲不能良好养育她的女儿,因为她自己在孩提时代就没有被养育过”)——?而结构观点认为“不良养育”只是成为母亲的许多可能的方式之一。她可能悉心哺育着另一个孩子,或者在没有人注意的时候,非常具有养育性的对待自己的女儿。她不是单维的,而是一个复杂的个体,她的各种可能的存在方式在不同的环境和不同的时间被启动。
        在夫妻和家庭治疗中的应用:通过强调互补模式,结构派治疗师挑战了家庭对于问题的确定性,从个人到关系;通过把行为看作是由特定互补模式启动的自我部分的表达,而不是作为个体心理的产物,治疗师对改变的可能性持乐观态度。一个明显无效的(或专制的)父母被认为会有有效的(或灵活的)一面,隐藏在视线之外,但是能够接近。一个母亲“失控”,对她的儿子大喊大叫,可能会被其他人甚至是她自己描述为没有自控能力,但是一个结构派治疗师会假设她的叫喊是由其他人的互补行为维持的——也许是儿子自己,或者是一个不合格的祖母,或者两者兼而有之。治疗的目标是互补的模式,而不是母亲的心理构成。
        参考文献:Laozi, & Mitchell, S. (1988). Verse 2 In?Tao te ching: A new English version?(pp.2). New?York: Harper & Row.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