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儿磁共振成像技术在产时手术病例的产前诊断中应用价值

发表时间:2020/8/18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16期   作者:冼旺森
[导读] 分析探讨胎儿磁共振成像技术在产时手术病例的产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摘要:目的:分析探讨胎儿磁共振成像技术在产时手术病例的产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6年6月至2020年1月在我院妇产科成功进行产时胎儿手术的37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的对磁共振成像技术在产时手术实施中所起的作用进行分析评价。结果:产前诊断患儿异常包括:胎儿膈疝6例、胎儿颈面部淋巴管瘤8例,胎儿胸壁淋巴管瘤3例、胎儿腹壁裂4例、胎儿脐膨出13例、胎儿骶尾部畸胎瘤3例,利用磁共振成像技术进行术前诊断后明确了胎儿出生缺陷的种类及严重程度,准确率达到100%。结论:磁共振成像技术可以有效诊断胎儿异常情况,对指导产时胎儿手术顺利进行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技术;产时胎儿手术;产前诊断
        产时胎儿手术是指在胎儿娩出过程中及娩出后立即进行的缺陷矫正的手术,是介于胎儿手术与新生儿手术之间的一种处理方式,以其特有的优势在临床中广泛应用[1]。但是产时胎儿手术对产前诊断的精准性要求极高,要求影像学检查必须明确胎儿的异常类型和严重程度,因而如何提升影像检查结果准确性是开展产时胎儿手术的必要前提。胎儿磁共振成像技术具有多方位、多参数和高分辨率的特点,广泛应用于孕前检查,随着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发展,其在产前诊断中的作用日益凸显,但其在产时手术病例的产前诊断中是否有很好的作用是临床研究的重点。基于此,本文对我院妇产科成功进行产时胎儿手术的37例孕妇进行回顾性分析,现作如下阐述。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6年6月至2020年1月在我院妇产科成功进行产时胎儿手术的37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孕妇年龄23-39岁,平均(28.5±1.6)岁,孕周37-41周,平均(38.5±1.1)周。产前诊断异常包括:胎儿膈疝6例、胎儿颈面部淋巴管瘤8例,胎儿胸壁淋巴管瘤3例、胎儿腹壁裂4例、胎儿脐膨出13例、胎儿骶尾部畸胎瘤3例。而后利用胎儿磁共振成像技术对胎儿所患疾病种类和严重程度进行了诊断,依据WHO建议的产前诊断及产时胎儿手术的伦理原则,术前向孕妇及家属讲明了病情、手术风险等,获得知情同意,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方法
        磁共振成像技术:仪器为飞利浦Intera  Nove Dud超导磁共振机,工作时的磁场强度为1.5T,扫描时间控制为20min,取孕妇的仰卧位,在孕妇不屏气静呼吸状态下进行扫描,不使用镇静剂。此过程由放射科经验丰富的医师独立完成,并有专业的临床专家会诊。
2 结果
2.1 磁共振成像技术与产前诊断异常结果比较
        产前诊断异常显示,出现胎儿膈疝6例、胎儿颈面部淋巴管瘤8例、胎儿胸壁淋巴管瘤3例、胎儿腹壁裂4例、胎儿脐膨出13例、胎儿骶尾部畸胎瘤3例。经过胎儿磁共振成像技术诊断后,发现其诊断结果与产前诊断异常结果一致,准确率达到100%。
2.2 各种疾病的磁共振成像特征
        胎儿膈疝的磁共振成像特征表现为左侧膈肌发育薄弱,左侧神经发育差,肝脏组织、脾、胃及部分小肠由膈肌薄弱部位进入胸腔;胎儿颈面部淋巴管瘤的磁共振成像特征表现为胎儿颈部存在大小不均的囊性包块;胎儿胸壁淋巴管瘤的磁共振成像特征表现为胸壁胎儿右侧胸腹壁皮可见大小不均的包块;胎儿腹壁裂的磁共振成像特征表现为腹壁外可见肠管;胎儿脐膨出的磁共振成像特征表现为内部可见肝脏或胃回声,与肝脏相连[2];胎儿骶尾部畸胎瘤的磁共振成像特征表现为脊柱下部可见3.0×2.6cm的囊性包块。


2.3 胎儿磁共振成像技术补充诊断效果
        诊断发现,磁共振成像技术提示13例胎儿脐膨出中有4例伴有肝脏膨出;6例胎儿膈疝中有2例伴有胃疝进入胸腔;8例胎儿颈面部淋巴管瘤中有2例伴有压迫气管,胎儿磁共振成像技术补充诊断率为26.62%(8例)。
2.4 围产儿结局
        经过磁共振成像技术诊断,均明确了胎儿出生缺陷的种类和严重程度,并积极采取了相应的治疗措施,术中证实了磁共振成像的判断,手术顺利进行,术后对所有产妇和幼儿进行随访,所有的产妇和胎儿状态良好,未出现其他伴发畸形。2例重度膈疝胎儿经过手术治疗在3h死亡,其余35例状态良好,出院前全面检查均显示无异常。
3 讨论
        当前我国每年的出生缺陷发生率约为5.6%,如果以全国每年出生婴儿数1600万计算,则每年出现的缺陷婴儿数约为90万例,而出生缺陷是导致围产儿大量死亡的重要原因,会对儿童的生长发育及生命质量产生极大的影响[3]。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与发展,现代化产前诊断技术在产前诊断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可以在产前明确胎儿疾病种类和严重程度,产时胎儿手术也应运而生,通过第一时间对胎儿进行外科干预可以有效提升胎儿存活率和母体安全性。就目前产时胎儿手术应用情况来看,其适应症主要包括先天性高位气道阻塞综合征、胎儿颈部巨大肿物、胸部异常、腹部病变及骶尾部病变。不过鉴于产时胎儿手术对产前诊断结果要求较高,因而在产前明确胎儿疾病种类和严重程度至关重要。
        通过本次研究发现,磁共振成像技术产前诊断准确率达到100%,可以直接显示解剖关系和组织学特征,直接对胎儿气道移位和受压程度作出评价。另外,更重要的是磁共振成像技术可以评价肿块突入腹腔的程度及肿块与胎儿颈部血管之间的关系。对于腹壁裂和脐膨出胎儿诊断来说,磁共振成像技术可以准确探查到脐囊内实性结构的特征,能够为孕妇妊娠是否继续提供参考[4]。而在膈疝诊断中,磁共振成像技术可以准确区分疝入腹腔内的内容物,比如肝、胃和结肠等,而且还可以将其与肺区分离开来[5]。除此之外,磁共振成像技术可以清晰的显示肿瘤与椎管之间的关系,对畸胎瘤的大小和范围等特征作出评价[6]。因此,可以说,磁共振成像技术在产前胎儿疾病诊断中具有十分显著的价值和作用,如果需要进行胎儿产时手术,则进行磁共振成像技术术前诊断是必不可少的一项环节。
        37例孕妇在妊娠期间均接受了三维彩超检查,发现胎儿存在异常,为了进一步明确异常特征,又采取了磁共振成像技术进行诊断,与产前诊断结果一致,在排除染色体异常的前提下,对胎儿疾病进行了全程观察,能够在适当的时间节点终止妊娠。除此之外,磁共振成像技术的作用还体现在产时胎儿手术方案制定上,磁共振成像技术可以对膈疝、颈面部淋巴管瘤、胸壁淋巴管瘤、腹壁裂、脐膨出、骶尾部畸胎瘤的分布范围、大小及严重程度等性质进行全面的探查,可以直接评价胎儿病情严重程度,为产时胎儿手术方案提供建设性意见。从围产儿结局可以看出,37例中有2例重度膈疝胎儿因为病情严重而在术后3h死亡,其余状态良好,表明磁共振成像技术可以有效提升产时胎儿手术成功率和安全性,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作为一种新型的胎儿出生外科干预手段,产时胎儿手术可以改善胎儿预后质量,而磁共振成像技术在产时胎儿手术方案制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运用于胎儿畸形诊断和治疗指导可以提升产时胎儿手术成功率,临床应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顾晗.磁共振成像技术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探讨[J].影像技术,2017,29(05):47-51.
[2]曹立芝,陈亚南.磁共振成像技术对胎儿腹部及盆腔检查中的应用探讨[J].饮食保健,2019,6(8):260-261.
[3]周乐,李乔.胎儿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在胎儿生长受限中的应用[J].西部医学,2019,31(5):814-817.
[4]李林.磁共振技术在胎儿临床检查中的价值研究[J].现代医用影像学,2019,28(4):736-737.
[5]吴梓瑛,江少青.磁共振成像在产科临床的应用研究[J].中国医药科学,2019,9(9):162-185.
[6]朱铭.磁共振技术在产前诊断中应用新进展[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8,34(11):811-81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