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究对于产后出血患者实施子宫压迫缝合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100例产后出血患者作为此次治疗观察对象,按照奇偶数法将上述患者划分成对照组及实验组(每组50例患者)。对照组实施子宫动脉的结扎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实施子宫压迫缝合手术,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差异进行全面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出血治疗指标优于对照组,并且患者的临床手术时间以及患者住院时间相对较短(P<0.05);观察组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产后出血患者实施子宫压迫缝合术后,可以达到促进产后出血患者尽快康复的目的,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关键词】子宫压迫缝合术;产后出血治疗;应用价值
产妇如果出现产后出血的情况,则会造成产妇的健康与生命遭受威胁,因此对于产后出血的患者必须给予及时的临床治疗。子宫压迫缝合术具有快捷性与简便性的特点,并且具有较好的压迫止血效果,因而体现了良好的手术应用价值,具体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患者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100例产后出血患者作为此次治疗观察对象,按照奇偶数法将上述患者划分成对照组及实验组(每组50例患者)。对照组50例产后出血患者的年龄范围为22岁至41岁,患者平均年龄为(29.15±1.09)岁;观察组50例病患年龄范围为24岁至39岁,患者的平均年龄为(30.22±1.04)岁。所有患者均同意本次研究;对凝血功能以及重大器官功能存在缺陷的患者进行排除,并且对具有剖宫产史的患者进行排除。对比以上两组产后出血患者的基础资料,结果没有呈现出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的患者选择子宫动脉结扎的传统手术治疗,具体操作方式如下:首先需要牵拉患者的一侧子宫,其次,下推患者的膀胱并且提起子宫下方,最后在子宫肌肉层中穿过可吸收的1.0手术线,完成结扎子宫静脉与子宫动脉上行血管的操作。
观察组的产后出血患者选择子宫压迫缝合的临床手术措施:在穿入可吸收的1.0手术线时,确保针头与子宫的左下方边缘间隔三厘米的距离,然后缝合子宫的肌肉层,对子宫底部进行绕过处理,针头穿出部位与患者子宫切口下侧边缘应当确保2厘米的间隔距离[1]。在缝合对侧子宫的过程中,运用上述的相同进针方法与穿入手术线方法,然后打结并且收紧两条上下边缘的缝合线,对子宫切口进行关闭处理。经过十分钟的临床观察后,可以关闭患者的腹腔。
1.3观察指标
在此次研究中,对于以上两组产后出血患者主要对比了患者的术中出血量等各项指标。患者的住院时间与接受手术时间越短,患者出血量越少,则表明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手术治疗效果越显著。
1.4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100例产后出血患者相关数据录入SPSS 19.0软件之中,患者术后的各项指标对比行t检验,表述方式为(±S)。2组产后出血患者计数资料通过X2检验形式校准,检验表述方式为(n%)表示。P<0.05为存在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手术状况
观察组的产后出血患者在接受子宫压迫缝合术以后,患者呈现的术中出血量与术后两个小时的出血量较少,并且患者的临床手术时间以及患者住院时间相对较短(P<0.05),具体可见表1:
3讨论
产妇在分娩后,如果遇到产后出血的突发情况,那么产妇死亡的概率将会明显增大。对产后出血患者在实施传统治疗时,一般都会选择结扎子宫动脉的做法[2]。结扎子宫动脉的传统手术方法通常可以达到迅速止血的目的,但是结扎患者子宫动脉的临床手术方法具有较差的临床止血效果,并且容易影响到患者后期的正常生育,造成显著的临床治疗不良影响。
与结扎患者子宫动脉血管的临床手术方法相比,运用子宫压迫缝合的临床手术措施可以达到更好的临床治疗实效。这是由于,子宫压迫缝合术对于患者体内的血液循环状态能够明显加以改善,避免患者呈现术后过多失血的现象[3]。并且,子宫压迫缝合术还能保证女性生育能力不会受到影响,缩短手术时间,促进产妇尽早恢复正常的子宫功能。
综上所述,对于产后出血的产妇患者如果选择子宫压迫缝合的临床手术做法,则可以缩短患者的术后康复时间,因此值得临床推广采纳。
【参考文献】:
[1]王永玲, 唐晓蔚. 改良式多U型子宫压迫缝合术在难治性产后出血中的应用效果[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9, 4(05):138-140.
[2]李文静.子宫压迫缝合术在产后出血治疗中的临床应用研究[J].淮海医药,2019,38(02):153-154.
[3]林高梅.子宫压迫缝合术在产后出血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观察[J].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19,6(19):113+121.
【作者简介】:张红洋,男,(1978-07),汉,江苏沭阳,主治医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妇产科。